白虎下凡保大唐 历尽艰辛兑誓约(三)

作者:沉静
演义中,单雄信与罗成恩怨情仇未了,才有这转世轮回的青龙白虎相斗的故事。(Shutterstock/大纪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气: 189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接上文

简约的正史 夸张的演义

郑帝王世充留得住的瓦岗名将是单雄信。演义小说和评书里讲,因李渊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与李唐有仇的他不会投唐。王世充招单雄信为驸马,是君臣加翁婿的密切关系。

史书上有关单雄信的寥寥数语并无以上内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刺杀未遂”的记载。

620年9月21日,李世民到榆窠打猎后,登上了邙山的魏宣武陵巡视战地。王世充率万余人马猝至,包围了秦王的骑兵队。“单雄信引槊直趋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蜂拥的郑军被这霹雳猛将震慑后退,尉迟敬德护卫着李世民杀出重围。(《资治通鉴》)

唐代刘𫗧的《隋唐嘉话》(又名《国史异纂》)里讲,在洛阳城下的交战中,号称“飞将”的单雄信纵马持枪差点儿杀了齐王李元吉,徐世勣连喊阿兄住手,雄信回头笑着揽辔而止。而《新唐书》载:“秦王围东都,雄信拒战,枪几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

与演义中称兄道弟的四十六友不同,单雄信“誓同生死”的好友只有同乡徐世勣(小说中徐茂公的原型),两人是瓦岗军创始人翟让的左膀右臂。秦琼、罗士信(罗成原型)是跟从隋将裴仁基奔着威名赫赫、才略超群的李密而来的,跟单雄信没多少交情,毕竟双方的背景、经历、志趣相差甚远,更何况秦琼的老长官张须陀死于瓦岗猛将之手。与一般绿林响马不同,出身富户的徐世勣文武兼备,有知人之明,他看出李密是个能让瓦岗军“化蛹为蝶”的天下英杰,他和李密的学生、神箭手王伯当一起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在瓦岗军壮大强盛、捷报频传的光辉岁月里,徐世勣在洛水两岸多次用奇谋打败王世充,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

617年11月,瓦岗高层内讧,李密设宴杀害翟让,王伯当救下被砍伤的徐世勣,单雄信跪地叩头求饶,长史房彦藻“以雄信轻于去就,劝密除之;密爱其才,不忍也”。(《资治通鉴》)为稳定局面,李密让单雄信、徐世勣、王伯当分统翟让旧部。(注释:“轻于去就”出自《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指很轻率地离开一个地方而投靠另一个地方,比喻反复无常,势利多变,没有标准和原则。)

此番鸿门宴令徐、单二人格外心寒。李密也尴尬,他对新来的秦琼、程咬金更器重亲近些,李密把出言讽刺他的徐世勣委以重任派往河南濬县黎阳。当宇文化及分兵围攻徐世勣镇守的黎阳仓时,李密亲率500精骑驰援,他们里应外合,同心协力,击破骁果军。瓦岗军与王世充部队最后决战,单雄信拥兵观望并主动率军投降,这是导致李密败亡的间接因素之一。受伤被俘的秦琼、程咬金与王世充的心腹单雄信也只是貌合神离的同僚而已。投奔大唐的李密等人是否把单雄信与“飞将”吕布挂钩的负评带到长安,就不得而知了。

621年初夏,血战三天三夜、驱马跳崖未亡的单雄信将要同十多个王世充的党羽“依例处死”于洛阳渚上时,也只有徐世勣为他求情,愿拿自己的官爵为单雄信赎命。徐世勣投唐,不趁旧主落魄之际邀功,还为叛唐被诛的李密收尸下葬,其“感德推功”的厚重人品,被唐高祖李渊赞为“纯臣”,并赐了李姓,改叫李世勣。时年27岁的他官职是正三品的右武候大将军,公爵位第一等的曹国公。

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李勣(李世勣)。(公有领域)

君臣之间也是双向选择,李渊拒绝赦免郑营头号悍将单雄信。李世勣上书称单雄信“武艺绝伦”,可为大唐所用,“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旧唐书‧李勣传》)

刑场上,单雄信对痛哭的李世勣道:“我固知汝不了此。”他知道在劫难逃,求情也没用。李世勣挥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给好友吃,哽咽道:“生死永诀,此肉(陪兄)同归于土矣。”表示会抚养单雄信的儿子并照顾其家人,他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雄信食之不疑”,受戮赴死。(《隋唐嘉话》、《旧唐书‧李勣传》)

朝代兴替自有天道的安排。在群雄逐鹿的乱世,能看清大势所趋并壮士断腕做取舍的,还真不是一般人。曾经的瓦岗兄弟选择不同,判若云泥的殊途命运,也只能说各为其主,各有各的缘法。

想较客观公允地评价古人,就要尊重史实,以史为鉴。正史有着耐人琢磨的内在逻辑,而演义故事则是虚实相间、加工提炼的艺术创作。从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从说书人的临场发挥到古代戏曲的雅俗复合,波澜壮阔的隋唐英雄传奇广受欢迎。得意时愈加谨慎的秦叔宝,逢凶化吉的搞笑福将程咬金,足智多谋的徐茂公,单鞭夺槊的尉迟恭……茶余饭后,平民百姓聊起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数家珍。

不少版本的征战烽火中还闪动着佳人的倩影,什么李密用玉玺换来萧美娘、罗成与窦建德的女儿终成眷属、花木兰的妹妹花又兰等等……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戏说,添热闹,增姿采,吸引娱乐民众而已。

单雄信的形象由骁将、逆贼演变到豪侠,或兼而有之的立体重塑。在正史的背景下,吸纳民间传说和野史,行走江湖仗义相助的单雄信曾是九省五路绿林魁首,除了与李唐有杀兄之仇的人物设定外,还虚构了很多兄弟情谊。

引发诸多揣测和想像的刑场戏就很夸张煽情,有秦琼与单雄信定下儿女婚事的超级温情版,也有流传甚广的狗血淋头的咒骂版,经评书戏曲的不断改编演绎,强化了矛盾冲突,浓墨重彩地把恩怨情仇渲染得淋漓尽致。

当秦琼等昔日瓦岗名将纷纷弃郑投唐,单雄信内心倍感失落,为留住伤病的罗成,他和妻子请医煎药悉心照顾,罗成很感动,发誓要同舟共济保郑帝王世充。不久,罗成还是临阵倒戈,率唐军荡平了五路反王,单雄信宁死拒降,大骂唐营中的结拜兄弟无情无义,徐茂公挖走了洛阳城的将才,他诅咒罗成万箭攒身早死,发誓二十年后再来(夺江山)报仇。

李唐兴起是天意,逆天背势而动,注定在时代交替中遭碾压。乱世中,王世充留不住人才,他女婿想拢住大帮哄的拜把子有多一厢情愿?道不同不相为谋。站在自身角度上,单雄信偏执地认为这些受他恩惠的兄弟们全都对不起他!从一呼百应的江湖老大到被兄弟监斩的败将凶犯,累积的戾气大爆发,怨毒广喷,他完全被冤仇嫉恨所吞噬。青龙星临凡的单雄信临终前怨念太深,再加上凶煞的毒誓驱动,亡灵就以投胎转世的方式彻底黑化成后续故事中的大反派,变本加厉地报复昔日结拜兄弟、祸乱大唐江山。

622年春,23岁的罗成在征战中连人带马陷入淤泥河,乱箭穿身的弥留之际,他听到天神召唤白虎星归位。他魂别娇妻,秦王率军冲锋,罗成阴魂助阵。(《大唐秦王词话》)他忘不了追击尉迟敬德时在树林中初见李世民的情景,那一眼万年、生生世世追随的神奇感应!丰神俊朗、气宇轩昂的秦王如此礼贤下士、真心诚意,让一向心高气傲的他由衷地感服敬佩,此乃天降英主也!罗成决定放弃王世充的一字并肩王,一切忠义信条皆服从这种天意。

赤发灵官单雄信与冷面寒枪俏罗成这一世的梁子结上了。所以青龙白虎要屡次下凡,在相生相克相制衡的混杂人间了结仇怨,围绕着中土神州展开反唐与保唐的系列大战。(待续)

(点阅【白虎下凡保大唐 历尽艰辛兑誓约】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的养子,33岁的赵昚,面对十个美貌的宫娥,守住了礼节,经住了考验,得到了太子之位。
  • 中药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质。(Shutterstock)
    和凝和狄仁杰都是古时德才兼备的宰相,能重视人才,提拔后进。和凝以范质继承自己衣钵,可见和凝能赏识贤才,有提拔后起之秀的雅量。狄仁杰以元行冲作为规劝自己过失的一味药材,可见狄仁杰能珍惜贤才,并有接纳谏言的雅量。
  • 李靖虽为名将,但人间将相也只是龙族之奴,世上名利转眼即逝,有没有都无妨。而人们必须顺天行事,照规矩办事,否则好心反而会害了人。做人应尽孝道,王崇孝感天地,因而遇难呈祥。然而人世有其因缘,凡事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当世缘已尽也是天意,不如就随其自然、节哀顺变吧!
  • 荀巨伯长途跋涉到远方探望生重病的朋友,正值战乱,荀巨伯没有舍弃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友人。敌军被感动,于是率军撤回,他的义举使得全郡城的财物和人命得以保全。许叔微家境贫苦,自知无力施舍救助他人,便刻苦学医,以医术救人。建炎初年,瘟疫流行,许叔微以精湛的医术活人无数。
  • 明武宗命令泗州进献几十名善长歌舞的美女,汪应轸智慧应对,于是明武宗下诏泗州暂停进献美女。
  • 西晋的蔡子尼是陈留郡的的名士,北宋的刘少逸被称为神童。
  • 王戎、裴楷同为聪明俊秀的人才,晋初吏部郎的人选,也是魏晋时期的清谈名士,崇尚老子,放达自然。裴楷始终贞洁正直,不巴结迎合权贵,因而保全了自己,也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才能。王戎虽清净豁达,但政局混乱中想法似乎变了质,增加了私心,占居高官却闲散出游,让一起共事的同事撑起大局,坐拥财富却不愿与人分享,确实不如裴楷的度量宽大、守正不阿。
  • 富贵不如德义,道义之士心无所求,虽居贫贱而感自豪。富贵者不得骄人,应尊贤礼士才能保有富贵。太子击受父亲和田子方等儒家之士的教导,成为一位注重道德修养的明君。赵温胸怀大志,救人不惜钱财,为民请命不畏强权,也是位了不起的仁义之士了。
  • 宋仁宗初即位时,京师流传:“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欲得天下宁,拔去眼中丁。”寇,指寇准;丁,指丁谓。当时王曾担任宰相,见寇准因为丁谓的谗言而遭贬谪,十分不满。后丁谓因擅移真宗山陵皇堂一事获罪,王曾负责查办,将丁谓免除相职,贬为崖州司户参军。
  • 王伦与金和议,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奉诏出使,却被误会是出卖国家。岳飞死后三年,宋使王伦也被杀,南宋灭亡已是必然,而王伦的忠诚廉洁却让人敬佩,令天地与之同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