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元宵节俗传承 汤圆为何叫“元宵”?

作者:容乃加
元宵节的汤圆叫“元宵”是因何而来呢?(S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6545
【字号】    
   标签: tags: , ,

元宵节祭神祭祖贺嘉节,人们要浮圆子、供圆子、吃圆子。看着沸水中的圆子浮水面了,变得更大更饱满(发福)的圆子,食指大动,心中喜乐,人们对圆子寄情:“元宵并百福”!那么元宵节的圆子为何叫“元宵”?是巧合吗?元宵节庆食俗的传承历史从何而来呢?

黄历正月15日是中国传统大节之一的元宵节,在这一天吃又大又圆的“元宵”、观赏团𪢮月,象征人间团圆的美好景致,也代表人们祈愿这一年幸福美满的愿景。

元宵节的圆子为何叫“元宵”

元宵节的代表食物“圆子”为何叫“元宵”呢?从它的名称,就容易让人产生食物和节日名称相应和的联想。也有些人说北方人叫“元宵”,南方人叫“汤圆”。真是如此吗?

乾隆皇帝和群臣的《元宵联句》有“题注”点出“元宵”的名称来历:“浮圆子,都人以元宵节食之,遂名元宵。”就说北京都城人家在元宵节浮圆子(煮汤圆)来吃,于是就把圆子叫成“元宵”了。

吃过“元宵”的人都知道“元宵”是有馅的,这和冬至红白汤圆不一样。清末民初杭州人徐珂的《清稗类钞》写了区分的方法,简单地说,“有馅的叫元宵,无馅的叫实心汤圆”。

《清稗类钞》这样描述元宵和汤圆的叫法、作法:“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黄历正月十五日晚)必食之也。然实常年有之。屑米为粉以制之。粉入水,沉淀之使滑而制成者,为挂粉汤圆,有甜咸各馅,亦有无馅者,曰实心汤圆。”

徐珂说,汤圆也叫汤团,一年都头都有,特别在正月十五夜人们都要吃这一味,所以在北方就称汤圆叫“元宵”了。它是“屑米为粉”,就是用米的细粉做成的(也有碾米浆再压干做成的),入水变得很滑润;里头有无馅和有馅两种,无馅的叫实心汤圆,有馅的馅料也有甜有咸,当时叫挂粉汤圆。甜的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元宵”。清代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说元宵日“市卖食物,干鲜俱备用,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那时代,元宵节的代表美食已经是非“元宵”莫属了。

虽然说,汤圆叫“元宵”的说法起源于北京,但是在南方一带早也濡染了这种叫法。远在大陆南方海角一隅的台湾也把汤圆叫“元宵”。晚清时,台湾府人连雅堂(连横)的《雅言》有一条记载:上元日(黄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是“供祭之物”。可见那时即使在中国最南方的台湾都把元宵节的祭品——汤圆叫“元宵”了。

元宵(容乃加/大纪元)

追溯吃“元宵”的节俗

往上溯源,我们来探一探吃“元宵”的节俗起源。南宋丞相周必大(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晚号平园老叟)说:“因元宵煮圆子,因呼圆子为‘元宵’。”(《平园续稿》) 我们知道南宋的版图已经失去了北京,局促在中国东南方,可见元宵节吃“元宵”,这种习俗约在南宋就有了。由此看来,不管是在北方或南方,约在九百年前,圆子就有了“元宵”的称号,和元宵节联名了——元宵的好滋味与元宵节的欢乐携手了。

南宋 · 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 前辈似未尝赋此作间成四韵》说元宵“珠浮浊水中”,象征事事圆满,在人们的心中,即使是在乌云天,元宵就像是乌云里的灿星,带给人美好的希望: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的“汤官”是汉宫少府中供膳的官员之一,专司糕饼(饼饵)和果干等美食。(《前汉‧百官表》《通典》)周朝有类似的官职称为“笾人”,提供的糕饼中有一大类就是用米或面的细粉蒸煮,加入红豆、枣子等等调味做成的甜糕点,属性实与“元宵”相同,所以此诗中说的“汤官寻旧味”,可说是越过了西汉寻味寻到周代去了。

乾隆帝《元宵联句 》诗中说圆子“道古传荆楚,而今满市城”。在南北朝时,荆楚一带有类似吃汤圆的风俗,人们在正月十五日以“豆粥糕糜”祭蚕神(《荆楚岁时记》)。在宋代,“浮圆子”的风俗还不普遍,可能连灶下婢女都以为是新食谱呢。周必大把家族中流传的元宵浮圆子习俗,编入岁时杂咏中。明朝时“元宵”叫“粉丸”,明人吴宽的五首咏元宵诗, 第四首就是咏“粉丸”。到了清代,元宵节吃“元宵”就普遍了,乾隆帝另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咏叹元宵:

    美擅团𪢮节   名传灯月筵
清风同说饼   嘉夜煮浮圆

圆圆满满的“元宵”伴灯会,反映元宵节团𪢮美好的景象。“元宵”有着饱满的内涵,有如中华文化的丰富圆融;有点黏又不会太黏的特性,像似家族的伦常关系;经受沸腾的考验激荡而浮起,传递元宵嘉节的希望。@*#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发扬的季节。谷雨是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过谷雨终就错过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当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的生长皆清净㓗齐阳气发,所以称“清明”。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节。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节气“清明”表示什么意义呢?清明对应卦象是什么涵义?如何利用“清明”让人生“乐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节气后到来的是“清明”,此时清净明洁之气象,弥布天地间,万物欣欣向荣。我们来探索一下: 清明节的日期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间变动呢?古代的清明节也放连假吗?作什么活动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节气,在生命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中国的节气“春分”指示新生、诞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节、复活节的时间也都在此时节。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时节展现了什么妙合之处吗?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载,立春带春来!立春的精神与器物文明有哪些丰富的表现?立春养生怎么养?我们从天人合一的视野,展开立春的丰富文化内涵。
  •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雪,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下雪天,但“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就有两个节气分别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节气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标志冬季的开始。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怎样养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