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甲骨文书法艺术初探(上)

文/刘锡铜
传统的汉字是神造的象形文字,能够沟通天地神明,参透万物造化之玄机。图为甲骨文复制片。 (良克霖/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53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甲骨文是商至周初之际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三千多年前汉字发展成熟的体现,是远古文明的时代象征,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百余年来,研究大盛。从书法角度看,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契刻文字,甲骨文给后人留下了远古契刻艺术家的气质修养与“德上艺下、天人合一”的境界。

甲骨文与先后出土的古埃及圣书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及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并称世界四大最早文字。其它三种文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甲骨文却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其书法艺术也重生了。

目前,经考古学家鉴定,不重复的单字甲骨文约有5000个左右,2000个已被识读,没识读的大都是些人名、地名等方面的字。

从出土的文物看,有些甲骨文所表现出来的字形结构,与商周时期铜器上的铭文一脉相承。难怪甲骨文研究的开创者之一罗振玉将甲骨文、金文混合成联、成诗,整体浑然天成,淹会贯通。由此可见甲骨与大篆的内在联系。

再从晋唐以后的书法艺术角度来审视,甲骨文同样具备了楷行草隶篆诸体书法的结构、用笔和章法三要素。在结构上,甲骨文字虽大小不一,但对称均衡,或一字多形具变化美,且格局稳定,有的还具备了方圆结合、开合揖让的特点。在用笔上,因契刻在坚硬的兽骨上,故契刻多用直线,曲线则由接刻的短线而成;由于起收刀的技巧,其线条也呈现出中间粗而两端细、瘦劲坚挺、爽利多姿的流动。章法上,虽受选材骨片大小和形质的影响,但仍表现出了其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其字多者通篇排列紧凑,呈现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则凸显疏朗空灵,给人以古朴烂漫之态。

民国董作宾甲骨文题丁鹤庐题画梅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甲骨文以刀刻骨的苍劲和古朴的风韵,虽历经沧桑,却具居高望远之势,散发出独特的艺术芬芳。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其精神信仰。

大家知道,商代帝王、贵族以及整个社会,都敬仰上帝、敬畏天地、尊道重德。每逢战争、游猎、出行、祭祀以及疾病、生育等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乃至把占卜的内容及应验的结果都刻在龟甲、兽骨上。而甲骨文的创作者,同样也虔诚,尊道而贵德。为体现上天旨意,契刻卜官面对大小、风格不同的骨版材质,从内容、字数限定到设计契刻一丝不苟,表里如一,并十分珍惜每块骨版的雕刻机遇,这样就使心性修养和技能同时得到提高。可以说,敬天礼神,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上古契刻艺术的发展,也加持了这些埋藏于地下的几千年的骨刻作品,从而能够留传至今、重见天日。

一般以盘庚迁都为界,把商代历史分为上下两大段。上段史料流传不多,下段多赖甲骨文,我们才有较细致的理解。殷商甲骨文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历八世十二王。现代学者董作宾将殷商甲骨文分作五期:(一)雄伟期,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二)谨饬期,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三)颓靡期,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四)劲峭期,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五)严整期,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

殷商近三百年间,国势盛衰不定,乃至最终亡国,且其间出了个辱神射天、被雷击而死的昏君武乙,因此甲骨文书法艺术与国势走向并不完全一致。比如,从武乙到帝辛(商纣王)这段时间,甲骨文大字酣畅淋漓,雄伟壮观,神态奇拙,纵横奔放;小字整饬隽秀,结构严谨,小中见大,大小合度,在凝重静穆中透露出潇洒自如的神奇。但总体来讲,商人敬天礼神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

以甲骨文观之,商代文明的根基,乃在于信仰,其与上天契合才产生出无限的创意感动。《易‧系辞》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甲骨文当如其说。@*

刘锡铜自集自书甲骨文诗歌。释曰:
启阳万物,益寿千符。秦嘉丰尧东鱼楚,商祈盛鲁西岳徒。(刘锡铜 提供)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吴门两位领袖人物祝枝山与文徵明,离开人世多年后在天上重逢。两人是多年好友,在人世时就常相聚切磋书艺,这一回不期而遇,话题自然也不离书法。书法的“放松”与“放纵”到底介线在哪里?文徵明和祝枝山的对话道究竟。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是世界上闻名的天朝大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对外交往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文化领域内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几乎同时达到了全面繁荣的时期,成为各自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此时期书法从进入普及、成熟到繁荣兴盛的发展顶峰,在楷、行、草、隶、篆等各种书体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众派纷呈,书作浩繁,书学鼎盛。
  • 所谓“唐人尚法”,是指唐朝的书法艺术一如盛唐气象,重视法度,堂堂正正。书法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书写的法度即创作过程中的形式和要求,是一种规矩,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 唐代书法艺术不仅给人们留下一幅幅令人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留下了珍贵无比的精神财富。书家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无不体现出其高洁的人品,而崇高的信仰和正信是其成就的关键。
  • 发现甲骨文的传说流传得很广,也很有意思。王懿荣是清朝光绪时代的大学者,精通金石,国学功底深厚,传说他因为偶染小恙,在抓回的中药“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 跨过三千多年,如今的册典二字和甲骨文差别在哪?基本是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差异。可惜的是几千年下来,有商一族的册、典都佚失烟灭了,甲骨的质地特别,才让上面的文字留了下来。
  •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艺术殿堂里的奇葩,在书写艺术中无与伦比。
  • 大篆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实用的字体,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依然经久不衰,它的精神内涵、神性特点和传统艺术价值,通过许多归属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传下来的古人佳作,发挥其影响力。
  • 新年元旦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单字斗方春贴是哪个字呢?摘冠的当属“福”字。这个福字不仅是庶民百姓热爱,也为朝廷皇室钟爱。为什么从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华文化中“福气”到底从何而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