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秦汉时期 狗曾经是捕鼠的主力

文/刘晓
图为《花阴卧犬图》。(公有领域)
在中国秦汉时期的人看来,狗拿耗子可不算多管闲事,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图为《花阴卧犬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84
【字号】    
   标签: tags: , ,

中国有一句歇后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为狗的职责是看家护院,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这句话出自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不过,在中国秦汉时期的人看来,狗拿耗子可不算多管闲事,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文献和考古资料记载,秦汉时期鼠患严重。如《汉书》中提到汉宣帝时的重臣霍光府中有很多老鼠,“第中鼠暴多”,而且在大白天公然出入,也不害怕人,即“与人相触,以尾画地”。霍光在当时可是权倾天下的人物,这样的人家中的鼠患都如此严重,其他人家和场合就可想而知了。

据载,老鼠对当时人的生活和生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汉书‧五行志》记载了汉代各地多次发生的鼠疫。对于传播疾病、偷吃粮食、咬坏家具书籍、毁坏房屋建筑的老鼠,古人采取了多种捕杀的举措。如湖南省龙山县里耶一号井出土的简牍中发现了很多关于秦代捕鼠的地方官文书,里边有大量捕鼠记录,如库门者捕鼠十、仓厨捕鼠十等等。简文说捕鼠的数量以十为进制,不仅是仓库、厨房、府衙,就连官员居所也需要有专人捕鼠。

当时的人主要采取动物捕鼠、熏灌和堵塞鼠穴、机械捕捉三种方法,而动物捕鼠的主力是狗而不是猫,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驯养家猫比狗晚得多。

彼时称野猫为“狸”。汉代《淮南子》说:“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捕鸡也。”意思是说,可以用野猫捉老鼠,但不能把它放在院子里,因为它会抓鸡的。看来当时用猫捕鼠还是有安全隐患的。

猫会捕食鸟类。(shutterstock)

不过,《淮南子》也承认“鼠之遇狸,必无余命”,也是说,老鼠遇上猫,小命不保,这说明猫灭老鼠的能力还是很厉害的。

但在用猫捕鼠还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用忠诚且能看家护院、协助主人狩猎的狗来捕鼠,就成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民间养狗捕鼠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秦国吕不韦主编的的《吕氏春秋‧士容论》中讲了一个“良狗捕鼠”的故事。说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并告诉邻居:“这是一条好狗呀!”

那个邻居养了那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他将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帮他找狗的人。找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比较大的野兽,而不是老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邻居听后,就用绳子捆绑住了狗的后腿,这条狗才去捉老鼠。

示意图,图为清 郎世宁《十骏犬图》之睒星狼。(公有领域)

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曾拿狗捕鼠的事打比方,说:“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意思是家里养的狗会偷嘴吃,但它擅长捕鼠;尽管家里在食物方面有小损失,但箱笼口袋中的财物却因没被老鼠啃咬而得以保全。

还有在上个世纪考古发现的四川省三台县郪江镇的汉代崖墓中的一个石刻画像,就是“狗咬耗子”图。图中一只大狗蹲坐着,竖耳睁目,非常威武,嘴里叼着一只肥大的老鼠,生动逼真,这是狗拿耗子的图像证据。

此外,在阴阳五行中,犬属土,鼠属水,土克水。古人认为老鼠进入坟墓吃死人会变鬼怪作祟,所以在阴宅中放置“狗咬耗子”画像,可以保安宁。

参考资料:

《汉书》
《淮南子》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