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心念转天地宽 作无品官行有品事

作者:怀忍忍
人间有道,不管大人物、小人物都有自己的道。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987
【字号】    
   标签: tags: , ,

身家遭受灾难,身体有永久性的损害,都是人间很难忍受的事。如何转变人心之念,去转变生命的天地呢?仅仅当个不入流的小官吏,也能发挥巨大的力量改变人生吗?

身不死  便可贺

沈子均是明末清初的读书人,有一天随着朱近修到妙峰菴一带游玩。他们悠游在山路间,突然看到远处冒起浓浓的黑云,接着有火舌窜动。起火的地方是栖凤村。栖凤村是沈子均的住处所在。

火灾过后,有人安慰沈子均遭遇的不幸,只听得沈说道:“可贺也!”

对方非常意外,就问他为何这么说。

沈说:“ ‘国(明朝)破矣,家未亡也。家亡矣,身犹存也。 ’虽然吾一生至此坎坷潦倒,但是一身犹存,有什么好悲伤的呢?以世俗的话来说,身不死,便可贺。所以,您不用为吾哀伤,也不用安慰吾也。”

沈子均遭遇了国破家亡的悲剧,但是他展现的豁达,翻转世间的祸福观念,改变人生的悲喜态度。人生的风风雨雨,就像是一场场沐浴吧!

山村。(Pixabay)

可喜灵台不昧  从今不见寻常人

清初的画家金农(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是浙江钱塘人 。他的学识、艺术修养和书画造诣都很高,书画格调拙厚淳朴,自成一家,反映他胸臆中有一套不同凡俗的处世哲学。

他有两个朋友,汪巢林和乐庆夫,各有与众不同之处——巢林眼睛失明了,庆夫患有脚病,不良于行。金农特为两个好友作了一诗,诗吟:

蹇处却胜屈膝,闭时即是垂帘。
可喜灵台不昧,何忧蓬户常潜。

这诗文意带双关,意思说,脚虽然不方便走路,却比“屈膝”逢迎要好;眼睛闭起来就像是垂帘,可以不看不见外面种种丑态。可喜的是保持心灵的清明澄净,潜居草屋蓬户中又有什么要忧愁的呢?

金农又说:

此后已辞倾险路,从今不见寻常人。
一春花福仍消受,弄影闻香各占新。

就说从此以后就不用走倾斜危险的道路了,从今后就不用见一般常人了。两友虽然有不同于常人的身体,而春天犹然在身边,或者与花共舞,或者寻香共醉,人生总是有春天。用心眼观天地人间,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金农寄寓诗中的是转变观念,慧眼看人间的生命智慧。无论眼前人生如何艰难困顿,转个身可能柳暗花明又是另一番境地,另一个世界。

作无品官  行有品事

清朝的文官流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最下等的文官为未入流,就是不入流品,不在于九品官之内。清朝的各县典史是未入流的官员之一,不在于九品之中。

明清在从九品以下的官,是为不入流的无品官。怎样“作无品官,行有品事”呢? (Pixabay)

典史一职最早始设于元朝,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理,原本职责是“典文仪出纳”。明清的典史,掌管缉捕、稽查狱囚的事。

清朝某典史曾经题一联挂在厅办公室,他这样自我期许:“作无品官,行有品事;读百家书,成一家言。”人在主流外,清泉天上来。

《明外史‧本传》中有不少典史的故事。冯坚在洪武年中,任南丰典史。县民很喜爱他,为他作了《德政谣》一章。洪武二十四年,他上书就政事提出九大建言,皇上很欣赏他知时务,达事变,于是命吏部擢拔冯坚出任左佥都御史。冯坚果然是“作无品官,行有品事;读百家书,成一家言”的典史。

《明外史‧循吏传》记载,何聪是淮安海州人。明宣宗宣德年中出任四川长寿典史,他为公为民的行为更是感动许多地方父老,贤能的名声不迳而走。后来他因守父丧而去职。服丧后,改任职于山东长青县。明英宗正统八年,长寿县知县出缺,长寿县民五十余人,行走数千里到京师上书请愿。他们陈述何聪当长寿县典史的时候,勤勤恳恳,廉洁奉公,悯恤人民,深得民心的悦服,希望能让何聪出任该县的知县。

明英宗皇上感叹: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吏,已经离开长寿县十年了,人民还念念不忘,当是循吏良选之才。于是任命何聪赴长寿县出任知县。何聪上任知县后,能作主的权限更大了,他一心以人民的幸福为念,悯恤孤贫,兴办学校,息讼弭盗,人民对他益加爱戴。

这是典史作无品官,行有品事得到当世回报的实例。正义清泉点滴在人间,润泽人民的身,洗净人民的心,澄净反射天理道义的光辉。

人间有道,不管大人物、小人物都有自己的道。不管是什么角色,守住恒常天道,就发扬了天地之心,尽管人生再颠仆也不破不败,潇洒自在。@*#

资料来源:《清稗类钞》《明外史·循吏传》《明外史·本传》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