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散氏盘金文——孤芳独秀 卓然不群

文/刘锡铜
散氏盘,也称散盘,是西周厉王年间的青铜器皿。(台北故宫博物院 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765
【字号】    
   标签: tags: , , ,

散氏盘(公元前857—828),是西周晚期厉王时期青铜器的经典之作。盘高20.6厘米,腹深9.8厘米,口径54.6厘米,底径41.4厘米。此器由宽阔的浅盘配以高圈足和双附耳,长尾夔龙纹环绕盘腹外壁,典雅稳重。清乾隆初年陕西凤翔出土,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之所以著称于世,更在于其腹内铸有19行,357字铭文。散氏盘也称散盘、夨人盘,因铭文记述了当时两个小国的纷争——夨国侵犯散国无功之后议和,夨国割田地赔偿散国。内容详细记录和议时,夨国派15名官员进行土地的交割事务,散国由10名官员来接收,在周天子派来的史正仲农监交之下,两诸侯国订立协约,成立交田的正式契约。西周时期的散国和夨国关系密切,友好时甚至有过婚姻关系,散国对于夨国的侵犯能有效阻挡并获得赔偿,于是铸器详载,以歌功颂德、传诸子孙。

散氏盘铭文可说是中国最早的田界契约,无论就当时土地关系的历史考察角度,或从开启后世为避烽火而割地赔款的外交手段看,散盘铭文都是极为珍贵的重要史料。同时,其书法艺术的奇逸多变,姿态横生,字形宽绰大气,横势跌宕,意拙高古,有别于商、周同时期金文体势,创造性地写出了所有金文以外的独特形体,真可谓神来之笔,千古传诵。

散氏盘之所以著称于世,更在于其腹内铸有19行、357字的铭文。(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 提供)

笔者从接触《散氏盘》铭文到创作,至今已达四十余年,体会颇深。虽然十分赞赏它的格调之高和与众不同的无穷魅力,但前三十余载难入门径,临临停停,一无所得。终因该铭文临习难度大,基本放弃了对于它的探求与研究。约从九十年代初,我开始注重心性修养,在隶篆研读、诗联创作与书法理论探求中升华,不知不觉达到了境界的提升。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散氏盘》铭文书法的关键和天机。当我再次进行《散氏盘》铭文的临摹与创作时,则有居高临下之感,志得愿遂,得心应手,自得也。

那么《散氏盘》的独特之处到底在哪里呢?我认为它天斧神工,与所有西周金文都不一样,它的书法特点、背景造化、神性内涵等等,无与伦比,堪称为孤芳独秀,卓然不群之杰作,历来一直引起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们的重视。清末吴大澂、吴昌硕、李瑞清、曾熙等都对《散氏盘》用过功夫,当代书法界临摹者则更多。

总体而言,《散氏盘》铭文之结构奇古,线条圆方畅达,弧形流动,体势欹侧,而字形扁平。它既不同于《毛公鼎》、《大盂鼎》等其它金文字构修长,风格圆平,应规入矩,又不同于早期金文那种华饰其形及肥厚用笔;而是取势纵横,重心偏低而愈显朴厚;或粗放豪犷,却不显粗野而刚柔含蓄;或既兼具行草飞动意趣,又能笔圆内敛,欹正相生;或沉雄霸气,却与错落摇曳完美结合在一起,一任自然。例如,《散氏盘》18个“封”字,无一雷同,各显其态;还有9个“道”字、8个“散”字也是精彩绝伦,变化万端,无一不妙。

《散氏盘》还打破了对称、疏密有致的法则,对于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字,釆取不同的方式,或顺势而随字造形,或以伸展或迂曲的手法调整,呈现出一字多形的变化美。

《散氏盘》的铭文拓本(公有领域)

《散氏盘》还有一特点,变纵向取势的结构为横向发展,使其修长的结字压扁,也就是将字距缩短,行距拉宽。如《毛公鼎》的“显字”、“天字”、“黄字”等,都是纵向延伸,而《散氏盘》几乎大都是横向聚拢,如“散、封、边、旅”等字,均显得格外明显。同时,《毛公鼎》选字显示为平缓,匀净,而缩扁的《散氏盘》给人一种壮实、稳固之感。

金文字势一贯平整、左低右高,《散氏盘》却使一些左右结构的字,转变为左高右低,形成倾斜而又不失高贵,险中求稳而又率真的意境。

总之,《散氏盘》一改常态,避免雷同,跳出了两周时空限制,超越了前代所有的固定模式,令所有书法名家为之倾倒!清代学术上有乾嘉学派,书法上则有碑学兴起。《散氏盘》惊现神州,与碑学合契,开启了又一书法高潮。

《散氏盘》经久不衰,被后人推崇备至,一定不是偶然的巧合,每一件事都有其背后的原因。想必从策划与书写、制作到熔铸,都是符合了人间的理、宇宙的法则,才能著称于世。举例而言,甲骨文的“德”字,彳和目上都有一竖,意思是言行端正为德。演变到《散氏盘》的“德”字,竖上左加一撇,右加一点,点下加一“心”字,体现出古人心正、行为正,思想端正。正因为有了做人的尊严,才能创造出天地万物和谐相生的杰作。

刘锡铜临摹《散氏盘》金文(刘锡铜 提供)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散氏盘》呢?我的体会是:先学楷隶篆,再写散氏盘,不走弯路,先易后难。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所谓“功夫在字外”,最好多涉猎一些与金文书法相关的领域。诸如诗词对联、金石国画、古人书论等。如能将字内功与字外功融会贯通,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再则对于天地造化的上古文化,如《散氏盘》等四大国宝,要有虔恭敬畏之心,不仅要学习古人的书法艺术,更重要的是承传古代书家的道德教化,提高敬天扬善的内在素质,真正做到心正笔正,写好字,做好人,从内心去体悟古拙朴致的《散氏盘》铭文。@*

散氏盘集联:师道正传贞心实 父君唯德散氏登(刘锡铜 提供)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傅山在政治上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屈膝谋求功名利禄,在书艺上,他不追求赵孟頫、董其昌式的精致、平顺、唯美的书风。赵、董的“圆转流丽”,他认为太容易了,只须“稍临之,则遂乱真矣”。
  • 吴门两位领袖人物祝枝山与文徵明,离开人世多年后在天上重逢。两人是多年好友,在人世时就常相聚切磋书艺,这一回不期而遇,话题自然也不离书法。书法的“放松”与“放纵”到底介线在哪里?文徵明和祝枝山的对话道究竟。
  • 唐代书法艺术不仅给人们留下一幅幅令人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留下了珍贵无比的精神财富。书家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无不体现出其高洁的人品,而崇高的信仰和正信是其成就的关键。
  •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艺术殿堂里的奇葩,在书写艺术中无与伦比。
  • 甲骨文是商至周初之际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三千多年前汉代文字发展成熟的体现,是远古盛世文明的时代象征,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基因。
  • 自晚清翰林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许多学者、名人参与甲骨文研究,其中一些人进行临摹与书法创作,遂使甲骨文书法艺术再生…
  • 金文,通常是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有关联,盛行于周。在挖掘出土的商周铜器上,铭文字数不等,从一个字到几个字、几十字、上百字。二三百字以上的也不少。
  •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是特定礼器,高贵华典、古意盎然,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四大国宝。
  • 大篆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实用的字体,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依然经久不衰,它的精神内涵、神性特点和传统艺术价值,通过许多归属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传下来的古人佳作,发挥其影响力。
  • 新年元旦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单字斗方春贴是哪个字呢?摘冠的当属“福”字。这个福字不仅是庶民百姓热爱,也为朝廷皇室钟爱。为什么从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华文化中“福气”到底从何而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