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的故事本色 欲海燃烧生命

作者:怀忍忍改写
最早的《白蛇传》故事,本色为何呢?南宋说书话本《西湖三塔记》有说道。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700
【字号】    
   标签: tags:

南宋话本《清平山堂话本》的故事《西湖三塔记》,就在西湖的舞台上搬演,说了一段白蛇妖色诱人心,取人性命的故事,是已知《白蛇传》最早的故事雏型。

对南宋人来说,杭州西湖山水甲天下,一年四景,都是游玩的好去处。风起时,数尺翻头浪﹔雨下时,百丈水滔天。即使大雨连下一个月,也不曾见满溢,大旱三个月,也不曾见干涸,真个是好山好水,名山胜景难比。这好山好水,让一般人爱煞,而那蛇妖也寄身此地。

宋孝宗淳熙年间,临安府(今杭州)涌金门有一姓奚的统制官,人皆呼为奚统制。他有一个儿子叫奚宣赞。一年清明节,乍雨乍晴天气,不寒不暖风光。二十几岁的奚宣赞到西湖畔游玩。这时父亲已经去世,家中只有母亲和妻子,还有一个叔叔出家在龙虎山学道。

杭州西湖一景。(Pixabay)

奚宣赞一生喜爱闲耍,清明节才子佳人上西湖,他也上西湖去玩赏。在行过断桥四圣观前,有一群人喧闹,他看见人群中是一个一身缟素的迷路女孩儿。宣赞排开人群,向前问她:“你是谁家女子,何处居住?”

女孩儿道:“奴姓白,在湖上住。和婆婆出来闲走,不见了婆婆,迷了路。”女孩说着就来扯住了奚宣赞,说道:“我认得官人,在我左近住。”她说着只是哭,不肯放。

宣赞只得领着这女孩儿,回家见母亲。将经过说与母亲知道。母亲说:“你这样作是好事,先让她住这儿,等人来寻。”

就这样女孩在奚家住了十多天。这一天一个鸡肤满体,鹤发如银的婆婆乘着四人大轿寻到奚家,这人就是卯奴的婆婆。婆婆说她挨家挨户寻到这儿,感谢奚宣赞救了卯奴,当下请宣赞到家中,备酒以谢恩人。奚宣赞就随着她们的轿子前往,到了四圣观附近一座金钉珠户,碧瓦盈檐的小门楼,好像神仙洞府,又似王者之宫。

奚宣赞被引到里面,一个绿云堆发、白雪凝肤的白衣妇人,莲步轻摇出迎奚宣赞。宣赞着眼看那妇人,眼横秋水之波,眉插春山之黛,淡淡桃萼妆,樱珠点绛唇。白衣妇人说是卯奴的母亲,立即让两个青衣女童上酒宴谢奚宣赞救女之恩。

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酒至三杯,奚宣赞目视妇人,生得如花似玉,心神荡漾,就问了妇人姓氏。
旁边一个婢女就向前说道:“娘娘,今日新人来到了,可换旧人?”
白衣娘娘道:“也是,快安排来给宣赞作下酒的菜肴。”

这时,从后头出来两个力士,捉着一个年轻人,把他绑在大堂的梁柱上。力士扯去年轻人的巾带,解开头发,拿起一把尖刀,霎时就破开他肚皮,取出心肝,放到银盆中,呈上白娘娘。

奚宣赞惊得魂不附体。这时白娘娘斟热酒,把心肝请宣赞吃。宣赞推辞不饮;娘娘和婆婆都吃了。
白娘娘说道:“难得宣赞救小女一命,我今丈夫又无,情愿将身嫁与宣赞。”正是一圈紧箍往他头身罩下。夜里,二人携手,共入白娘娘兰房。

奚宣赞被娘娘留住半月有余,人变得面黄肌瘦。心里很想回家,就对白娘娘说:“姐姐,求你让我归家数日就来!”

话声未落,一个下人来禀覆:“娘娘,今天有新人到了,可换旧人?”
娘娘道:“请来!”

这时有数个力士拥着一眉疏目秀,气爽神清的年轻人到她面前。

白娘娘请那人共座饮酒,要交取奚宣赞心肝。
奚宣赞当时三魂七魄几近荡散,转而哀告卯奴道:“娘子,我救你命,你可救我!”

卯奴去到白娘娘面前,道:“娘娘,他曾救了卯奴,可饶他!”
娘娘道:“且将那件东西拿来把他罩了。”
只见一个力士取出个铁笼来,把宣赞罩住。白娘娘就和那年轻人去做夫妻。

这时卯奴去到笼边,说道:“我救你。”
她掀起铁笼说道:“哥哥把眼闭上,如开眼,会死于非命。”
奚宣赞乖乖闭上了眼,卯奴将他背起。他只听闻风雨之声在耳畔呼啸而过,用手摸卯奴脖子上有毛衣。他在心中暗道:“作怪!”霎时听到卯奴一声叫:“落地!”

奚宣赞睁开,这时天色犹未明,几片晓霞连碧汉,四周一片阒静,自己落在钱塘门城上,四周不见卯奴。

他慢慢循着自己熟悉的路,走进涌金门,行到自家门前。正好自己的妻子来开门。见到他,惊喜道:“宣赞,你送女孩儿回去,怎么半个月才回来?让妈妈终日忧心思念!”

母亲从里面出来,一见儿子面黄肌瘦,惊道:“儿子你怎么了?怎么过了这么多天不回?”
奚宣赞道:“孩儿差点见不着母亲的面!”
于是他一五一十把经历说给母亲听。

母亲大惊说道:“儿子,我晓得了。想此处乃是涌金门水口,莫非闭塞了水口,才有此事。儿子,你先休息一下,我去找房子搬家。”一天,在昭庆寺弯寻得一空屋,他们选个吉日良时,搬过去住。

西湖有三潭印月传说,其中之一和蛇妖有关。(Pixabay)

一年容易又清明。处处藏春柳吐烟,玉楼人醉杏花天。

奚宣赞没上西湖了,他拿着弓箭到柳树边寻鸟,却看到一只人见人厌的乌鸦,他一箭就把它打了下来。然而那只乌鸦落地后,猛跳了几跳,变成一个黑衣老太婆。奚宣赞一见暗叫不妙,这老太婆分明就是去年见着的那个。

老婆婆道:“宣赞,你脚快,搬到这来里。”奚叫了一声:“有鬼!”回身便走。
老婆婆道:“下来!”立刻从空中掉下来一辆车和几个鬼使,把他捉回去年老地方。老婆婆把他引上堂。

堂上,白娘娘说:“宣赞,你走得好快!”又留住宣赞做夫妻。过了半个月,奚求白娘娘让他返家一趟再来。

白娘娘听了,柳眉倒竖,星眼圆睁,怒道:“你还想家!”马上叫来鬼使取他心肝!
奚宣赞又向卯奴求救,如前次一般,卯奴偷偷把他救了。这次他掉在筊白笋田泽中,被人救起。母亲叫他不要再出门了。

数日后,家中来了一个上界三清客。他身穿巴山短褐袍,顶分两个髻子,道貌堂堂,威仪凛凛。
老妈一瞧,说道:“叔叔,多日不见,今日怎会到这里?”来人正是奚宣赞先父的弟弟,在龙虎山修道的奚真人。
奚真人道:“尊嫂怎么在此地?”想来奚真人并不知道此处住着的是自己的亲戚。
奚宣赞闻声出来拜见叔叔。
奚真人云:“吾望见城西有黑气起,有妖怪缠人,特地来此,正是你们的住家。”

老妈把发生在奚宣赞身上的事说了一遍。
奚真人道:“吾侄,此三个妖怪缠你甚紧。”老妈交待人安排素食,请真人用斋。
奚真人道:“吾明日在四圣观散符,你写张投坛状来,吾当要了断此怪物。”

次日,老妈同儿子宣赞安排香纸,写了投坛状,径到四圣观见奚真人。真人收下状子看了,道:“等待天色晚了,吾当治之。”

他先给宣赞吃了符水,催吐出妖怪留在他体内的妖涎。天色将晚时,他点起灯烛,燃起柱香,念念有词,一面画符在灯上烧了。瞬时只见一阵风荡荡吹起,忽南北,忽西东。

风过处,一员神将来到奚真人面前。面色深如重枣,眼光如流星四射,额头上印着金蚩虎,手上持着六宝镶剑,腰系蓝天碧玉带。
神将喝喏:“告我师父,有何法旨?”
奚真人道:“去把湖中那三个怪物捉来!”神将唱喏。去不多时,就把老婆子、卯奴和白衣妇人,都捉拿到坛。

奚真人道:“你们这些怪物,怎敢缠害命官之子?”
三个道:“他不该冲塞了我们水门。告我师,不曾损他性命,饶恕我们吧。”
奚真人道:“现出你们的原形来!”
卯奴道:“告哥哥,我不曾为难哥哥,可不现形么!”

奚真人叫天将打,就打了几下,只见卯奴变成了乌鸡,老婆子是只水獭,白衣娘娘是条白蛇。
奚真人道:“取铁罐来,捉住这三个怪物,盛在铁罐里面。”然后奚真人用符压铁罐,安在湖中心。
事后,奚真人去化缘,造成三个石塔,镇住三怪于湖内。至今西湖中尚有古迹遗踪,有诗吟:

只因湖内生三怪,至使真人到此间。今日捉来藏箧内,万年千载得平安。

奚宣赞历经两番几近丧命的劫难,终于彻悟人心淫荡妖魔鬼怪就可以趁虚而入,在欲海中付出的是燃烧生命的代价。于是随叔叔学修道,和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