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作品:后台奇遇》唤醒尘封的记忆

文/梁蕊
飞天大学学生娱乐作品《后台奇遇》(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198
【字号】    
   标签: tags: , ,

这是一部由飞天大学的学生创作的视频作品,讲述了一位神韵演员在幕后的离奇经历。故事中的小林是位年轻的神韵舞蹈演员,练舞认真刻苦,但就是不太爱惜演出的道具,接连弄坏、弄丢了多把扇子、警棍等。

突然,有一天小林身边的道具全都“活”了,抱怨他不珍惜。小林脾气上来,根本听不进去。这些道具就用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让小林回忆起了自己参与神韵演出的初衷和当时的所思所为,最终在惭愧与感动中规正了自己的言行。


很喜欢这个创作中的用心和用意,可以说是:小创作,大智慧。这个小品剧让我明白,万物皆有灵,道具如此,我们身边的人、事、物也是如此。人生大戏台,不管身边的人扮演着善恶美丑的任何角色,不管发生在自身的是福是祸,都要珍惜。也许正是这幕戏背后的因素促成角色于遭遇的不同,也正是这幕戏背后的因素促成这样还愿了缘的际遇。受其中歌曲的启发,很有感触,也写出一段与大家共勉:

惜缘
在轮回中苦苦等你,
无明中长夜漫漫 我堕入痴迷
而你的誓约
却从耳畔响起
开锁了凡尘封印的记忆:

未曾忘记啊我依然记得你
浊清淤泥啊重返故里
那是生命的期许啊生存的意义
然人海茫茫,
纵天涯路断 何处觅君迹?

未曾想,
你找到了我
你将歌声化作汩汩清泉
润泽我久旱的心田
你将舞蹈化作习习暖风
扣启我紧闭的柴扉 送来春的信息

《神韵作品》中的歌舞、故事和课程
都如此的似曾相识
有如你谆谆的教诲
又像久别重逢的促膝而谈
将我的希望重新拾起
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我明白
找到正统神传文化就找到了你
一切即将揭迷
惜缘就是珍惜自己

欢迎了解更多《神韵作品》:

官网:https://www.shenyuncreations.com/zh-C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nworks/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enYunZuoPin
推特:https://twitter.com/sycreations_ch

责任编辑:高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