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集锦】《左传》名句故事(2)

文/杜若
春秋时期蟠虺纹鼎。(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翻阅经史典章,悠游字里乾坤。站在古卷一隅,重温名句经典。从远去的时空,找回历经千载的人生寄语,体验古老的智慧人生。本章撷取《左传》名句,以及背后的精彩故事。

1.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会因为一点小过就掩盖你们的大功劳。眚(音省),指眼角膜上的小翳,引申为过失、错误。

三位秦国大将百里孟明(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名相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率兵出征攻打郑国。然而,他们在回国途中在殽山遭到晋国伏击(史称殽之战)。秦国大军全军覆没,三位秦将也被俘虏。在晋太后文嬴(秦穆公之女)的干预下,晋襄公赦免了他们。

秦穆公穿着素服亲自来到郊外,对着三位败将号哭,说:“我没有听上大夫蹇叔的话,使你们受到了侮辱,这是我的罪过。不撤回孟明的驻军,也是我的过错,你们有什么罪呢?我不能因一次小过就掩盖你们立下的大功劳。”

秦穆公认为错不在将领,而在于他决策失误,导致将领在外受辱。他没有杀孟明等三将,而是继续重用他们。甚至在一年后,孟明在秦晋之战中再度失败,穆公也不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孟明等人感恩图报,忠心耿耿地辅佐穆公,一心想着报答他的大恩大德。在殽之战三年后,秦将一雪前耻,在王官之战大败晋军。此后,秦国向西“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称霸西戎。周襄王派召公赐予秦穆公十二只铜鼓表示庆贺。

2. 从善如流,宜哉!(《左传‧成公八年》)

听从好的建议如同流水一样快速,这是多么恰当啊。

晋国大夫栾书(?—前573年),人称栾武子。有一年,他率军攻打蔡国,接着又攻打了楚国,俘虏了申骊。楚军回去时,晋军又侵袭了沈国,俘虏了沈子揖初。“师出有功,常从其谋”,栾书能有这样的战果,是他听从了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的建议,不与楚国交战。君子说:“听从好主意如同流水一样,这是多么恰当啊!《诗经》说:‘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恭敬随和的君子,怎会不选用贤才?)’求得善士,任用有才有德之人,这就有功绩啊!”

3. 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树立美德,最好的办法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恶疾,最好的方法是彻底清理干净,不留下任何祸患。这里的“疾”是不祥,隐恶,仇恨等多种意思。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在樵李被越王勾践打败,伤足而死。哀公元年(前494年),阖闾之子,即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打败了勾践,为父报仇。勾践派使臣求和,夫差准备答应。吴国大夫伍子胥力谏吴王,拒绝求和。他表示:“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伍子胥深谋远虑,知古论今,始终视越国为吴国的心腹之患。

伍子胥向吴王讲述了夏代少康中兴之史、越王勾践为人以及吴越两国世仇,希望夫差以史为鉴,除恶务尽,以免留后患。若此时不除勾践,日后可能重蹈史上的亡国覆辙。

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忠言劝告,与越王议和。夫差此举养痈遗患,为吴国埋下亡国之祸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最终灭了吴国,“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勾践灭吴后,称霸一方。

4.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五年》)

江河湖泽会容纳污浊,深山密林暗藏着毒虫猛兽,瑾、瑜这些美玉中也藏匿着斑痕。

楚国左司马申舟在孟诸打猎期间,当众鞭打了为宋昭公驾车的甲士,因此得罪了宋国。后申舟被宋人所杀。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楚庄王因申舟被杀一事,出兵讨伐宋国。宋国人乐婴齐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想要救援宋国。晋大夫伯宗不同意,他说:“古人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上天正在庇护楚国,不能和他争强。晋国虽然强盛,怎能违背上天?谚语说:‘高下在心(指斟酌情况做事,采取适当的办法)。’江河湖泽也会容纳污浊,深山密林暗藏着毒虫猛兽,瑾、瑜这些美玉中也藏着斑痕。身为国君也得忍受点耻辱,这是上天的常道。您还是等等看吧!”于是,晋景公停止发兵救宋。

伯宗引用古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鞭子虽长,却也击不到马肚子,言外之意晋国虽然强大,也无力战胜楚国。又引用“高下在心”,指做事要审时度势,斟酌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办法。

晋景公以不救宋国为耻辱,伯宗宽慰他,一点小小的耻辱不会损害国君的大德。

5.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左传‧桓公十年》)

百姓本来没有罪,由于怀揣了宝玉,却因此而获罪。

虞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块宝玉,虞公向他索要,起初虞叔没有给他。不久之后,虞叔很后悔,他引用了一句周朝谚语,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百姓本来没有罪,由于怀揣了宝玉,可能会因此而获罪,以此表明担心引祸上身。于是就把美玉献给了虞公。

后世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作为无辜得祸的代名词。为权者自恃手中握有权势,就肆意找借口,劫掠他人财物,或将别人定罪。这句话与《左传‧僖公十年》里“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阅资料:
《左传》
左传正义》卷6/卷16/卷24/卷26@*#

点阅【汉典集锦】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