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侃封神】

封神杂谈

作者:石涛
人连一股风都不如!每个人有不同的思考,一个人走一世,有着他的使命,他不是停留在这儿,而那股风却可以停留在这儿,就说这个意思……这是想跟大家声明的。完全可以把《封神杂谈》当故事听,但是故事本身有着生命背后的东西。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5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封神杂谈》我们基本上按照人物走,但是走到哪儿说到哪儿。先跟大家声明,我自己是个修炼的人,所以受着修炼境界的影响。

《封神演义》跟《西游记》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封神杂谈》会比《涛哥侃封神》讲得更加清晰,也可以作为补充。修行没有结束的话,这是自然出现的状况,这第一。

第二,《封神杂谈》完全受制于我个人在修炼中对生命的理解。而所有我的理解也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家听着好听,是因为我自己有师父——我能感悟到哪儿就算到哪儿,这要讲清楚——我什么本事都没有。

人连一股风都不如!每个人有不同的思考,一个人走一世,有着他的使命,他不是停留在这儿,而那股风却可以停留在这儿,就说这个意思……这是想跟大家声明的。完全可以把《封神杂谈》当故事听,但是故事本身有着生命背后的东西。

讲《封神杂谈》就是因为现代发生的故事就是《封神演义》——现代版的。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女娲是谁?

《封神杂谈》第一回就讲女娲。女娲是谁?

……我们现在的人有多珍贵!值得看到这本书——《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里有三个比较特殊的人,女娲是其中一个。女娲的上面是陆压,女娲的下面是姜子牙。这三个人是“跨度”的——祂们有归属,又没归属。

姜子牙是个修不成的元始天尊(道的鼻祖)的弟子,他是二郎神(杨戬)的师叔,所以姜子牙的辈分是和广成子他们一个辈分。他的辈分够高,他是直接被人们知道的“道家最高的神”的徒弟,但是,他是修不成的。他跨了“道”。

在《封神演义》里,元始天尊的旨意都叫“法旨”,而在《西游记》中,如来佛拿出来的叫“佛旨”。为什么叫“法旨”?其实,解释这些是不尊重啦!这完全是我个人的理解。

元始天尊破通天教主“万仙阵”之后,他们的师父鸿钧道人来了。鸿钧道人截住通天教主之后,训斥了三个徒弟(包括老子),并一人给一个丸,然后说:“谁也不能再记恨自己的师弟了,如果记恨师弟的话,你们的身体将会炸掉。”

那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当时元始天尊自身同时也是下到红尘里。

老子跟元始天尊讲:“师弟啊,红尘不能待,办完事就走。”所以他们被迫下到红尘。下到红尘是有着生命背后的使命,同时是被净化的。

元始天尊所发出的旨意叫“法旨”,而如来佛让观世音菩萨去大唐东土找取经人的时候发出的旨意叫“佛旨”,因为那个时候是“如来”旨意,而不是释迦牟尼佛。所以这其中有着非常明确的生命之间的界线。

姜子牙是那样的境界,女娲同样是在祂境界中的这个层面——伏羲、神农、轩辕这个层面。如果一定要给祂们定位的话,我以为,祂们应该是三界里面最高的神。跟玉皇大帝祂们不是一拨生命,但是祂们又有关联。

伏羲、神农、轩辕祂们的“神性”更强。玉皇大帝所管辖的概念当中,祂的“人性”更强——这话别扭……传说,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但又有一说:祂们两个创造了人类社会。这是民间的说法。

陆压,有人说他像游神散仙。祂的层面应该是在元始天尊、老子那个层面,所以祂出手可以降住赵公明(赵公明的境界几乎是修成了)。

正是因为女娲是在这么个层面上——祂是造人的神——祂接受了使命造了人的肉身,而且管妖,所以人的肉身与妖精是等同的,所以,色欲难填。人的肉身与妖精是归一个神仙管的,祂叫女娲。

而人被造完之后,谁掌管这个身体?女娲管不了,这是第一;第二,人类社会本身的兴衰、败落不归女娲管,女娲都不知道、也看不懂。

在《封神演义》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是这样讲:女娲看到纣王留下的赞美祂的诗歌,觉得是对祂的嘲讽。人用人的语言、文字去赞美造他的神,是对祂的污辱,要明白这个道理。人的语言很低!

道家讲无,佛家讲空,不用语言,只用悟性。所以实证科学的落后是因为须要大批的报告、大批的论述;生命不是。生命叫感悟,是不用语言的。境界越高越不用语言。

“通天塔”的故事里,原来那些造通天塔的(诺亚的子孙),他们的境界高,后来,神不干了,给他们造了“语言”。不是!是给他们打下去了。给他们打下去,他们的语言就被分化了。

(编注:地上的人造“通天塔”是为接近上天,以为自己就是神,因此受到上帝的惩罚。耶和华变乱了当时天下人的语言,使他们听不懂对方所说的话。他们互相无法沟通,便四处分散,不造那“通天塔”了。)

你看现在多麻烦,四门八类。原来读书不用读这么多科,现在的人说话都说不清楚了,因为分得太细了。语言所代表的涵义没有了,而当初我们的文言文,一个字,在不同环境中,代表多种不同的意思,而那两千年前的人完全可以分清它不同的意思。

在不同的环境,同样一个字有着不同的涵义,那时候的人都分得清,今天的人念不出来,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当语言一变成白话的时候,就跟鬼差不多了。这是我的说法,你可以不接受。

造人身却不知天命 掌管天下众妖孽

女娲被纣王一赞美就愤怒了,要去教训纣王。祂教训纣王的时候被殷郊、殷洪的“红光”挡住了,殷郊、殷洪的红光能够挡住女娲的去路,是因为殷郊、殷洪的灵魂来处高过了女娲,女娲祂才定睛一看:“喔,纣王还有二十八年。”

女娲祂只知道纣王还有二十八年,而且是当时看到殷郊、殷洪的“红光”才知道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祂要看不见“红光”,祂就不知道。这就是女娲的局限性——殷郊、殷洪的灵魂、元神所带的境界影响、阻挡了女娲的路。如果(境界)不比女娲高的话,女娲根本不怕。祂怕,才看到纣王还有二十八年。

所以朝代的定位不归女娲管,女娲只管造人的身体,造了这块肉去管妖。肉欲跟妖是一样的层面,这个在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画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妖精、鬼、怪、兽、人都在地狱,是一样的(境界)。

女娲用招妖幡一招,天下的妖精都得听祂去。天下的妖精有的有肉身、有的没有肉身,是魂魄到祂那儿去。所以祂可以管妖精的魂魄。而狐狸(妖精)也可以占据妲己(女人)的肉身。

在《封神演义》整个篇章当中,女娲露了几次面,都是除妖。“梅山七怪”最后一怪“白猿”是女娲出手让二郎神把他降服了。最后,抓妖精也是。妖精是女娲派出来的,雷震子当时已经降不住妲己了,女娲出面挡住了三个妖怪的去路。

而那个时候,妲己的功力已经非常高了,但她怎么高都得听女娲的。这是我眼睛里能够看到的女娲的故事。对我们最大的借鉴意义是:能分清人的肉身为什么会被附体!人中为什么会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就是因为那个“肉”!

女娲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说,谈不上“境界高低”。祂扮演了这么个角色,但祂又可以通到伏羲、神农那里——三界里最高的神。但是,祂(女娲)又管人、又管妖——上、下都通。她就做这事情来的。

所以,我才说姜子牙“半人半仙”。他又不是君王,可是他能直接去面见元始天尊。就是这么连接。陆压是同样的。东昆仑、西昆仑,陆压不与元始天尊在一起。祂的辈分应该跟元始天尊是等同的,祂有着非常特殊的东西,而且祂来无踪,去无影。就像女娲到底是归哪儿的?姜子牙归哪儿?哪儿都归不了!

姜子牙打仗的时候既可以带着黄飞虎他们打,又可以跟神仙们一起打。所以这表现了生命的复杂性。这种生命的复杂性是(天)上、(地)下之间的联络关系。

女娲所表现出来的故事对人类社会来讲是特殊的,也就被人们所广传,但是能够被人们广传的既有祂的局限性,又有祂明确的位置。

纣王是人

第一个讲的是女娲,第二个讲纣王。纣王其实单纯就是一个君王,跟我们人的环境是最近的,我以为他在整个《封神演义》当中其实是最不重要的。什么意思?

如果纣王放在《西游记》里面,他就重要,但是,他在《封神演义》里面就不重要。

《封神演义》里面,纣王就是一个衬托。《封神演义》真正讲述的是大的“天象”,所以,上可以追溯到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准提道人这么一层面。

那整个参与正邪较量的就是广成子、慈航道人(观世音菩萨)、文殊道人(文殊菩萨)。而这个过程中,又看到了包括二郎神、哪吒的出世过程。也就是说,在我们人中能够看到某些修行的人。其实是在讲述“修行的人都是有来处的”、有使命的。

哪吒就是有使命的:来一趟,作先锋官,结果成为了一个真正修成的人。他要经过自己修成。因为他在他自己师父身边待半天,他都要经历自己独立的过程,故事里面是有这种含义。所有在师父身边修的,最终都要下来(红尘历劫),纣王没有这些东西。

纣王只是一个人,在人的环境中展示他是一个承载生命的肉身跟命运的过程,暗指我们每一个人在通俗的人的环境是有“定数”的。所以,在纣王的身上表现出巨大的定数——他左右不了这一切。

他成为王,是因为他表现超人的本领。当时把他封为接班人,是跟商容有关系。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并没有让他哥哥做为接班人。那个朝代,即使在自己家里面,都是按照哪位德性更大、更贤慧、才能更出众(来接班)……

当时选他(纣王)接班的时候,是因为有一次跟父王在一起,在御花园里面,那个大殿的梁折了,他把梁给顶住了。然后就把他封为接班人了。

“梁折了”不就商朝完了吗!然后他给顶住了——在人的层面就是说:他是强的。但,其实是“落在他脑袋上”。怎么说呢?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他的父王不让他成为接班人的话,没准商朝还毁不了。所以商朝毁了,是他(纣王)接住折了的梁。我们讲故事啊——我们从中听着故事。这都是故事。

他(纣王)接班之后,等到七年后的三月十五号,商容说:“你得去拜女娲。”他不知道女娲是谁,说:“我为什么拜女娲?”很显然,他没有每年都去拜,他如果每年都去拜的话,他去问商容这话吗?不用问,对不对。

纣王做了七年的王,才想起拜女娲。当他去拜女娲惹出事情之后,女娲要去惩罚他,女娲定睛一看“纣王还有二十八年”。二十八年是四个七。他前头都过了一个七了,然后,他逐渐走向衰败。

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封神演义》里用这样的方式去隐喻着物质败坏过程。在那故事里面,就讲述这个东西:七的定数是绝对的。

在纣王的思想当中,他有着狂妄的成分,有着自我的成分。同时他忘了人与神之间的这种关系。所以,第一个七还OK,一直过完二十八年,四个七过完了,他的整个生命完蛋了,就成为了一个空壳。我眼睛里其实是有这样的隐喻。这个隐喻的意思就是定数。

所以,你让我说定数,就是七:金、木、水、火、土、日、月。是人的一生,是所有的万物组成的一切。透过日、月败坏、损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死亡的过程。一个朝代,同样,是一个死亡的过程。

同时,纣王不知道做错。在宫里七年,他那么厉害,却不知道女娲是谁!和“他为什么要拜女娲”!所以,同时反映出他的骄横、对神的无知。

如果他知道女娲是谁,他进到庙里头就不会写那首诗。如果他本身的素质到那分上的话,他就不会写那首诗。正是因为他不知道女娲是谁。然后,商容跟他解释,他也通情达理,但是,通情达理可不是生命的本质。

他把自己定位在“王”上,才会去上香、去敬神。结果到了神庙,他却敢去提这首反诗!其实也不是反诗,他就是用人的语言去赞美了女神——那就是亵渎。而这亵渎的关键是有外力的因素。

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上完香之后,他在那个殿里头看,结果来了一股阴风——到现在书中都没说阴风是谁(主导的)——把那个幕帐给吹开了,他才看见了女娲的神像。女娲神像(不是活的人)就给他惊呆了。女娲自己没有在那神像上头,当时祂去了叫什么“火龙洞”的地方,就是去了神农轩辕那儿,去庆祂的生日。

所以一个离位的女神,只是一个像,在人间就是无法形容的一份美貌。而那一份美貌却引起了纣王的心念。所以纣王没那个心念就不会有那股阴风。而那股阴风的来处比他高,借此给人间演绎这么一个故事。

我们《涛哥侃封神》侃完了都没看出来谁去主持的这场阴风!还没有看到,可能后头会看到。这是对应的。什么意思?

纣王统治商朝七年之后,他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败,而这股阴风就有可能跟当初那个梁折了有关系,前、后对应,就引出了这个毛病。所以,他眼睛看到女神的像,从而写了赞美诗之后,结果,女娲报复他。给了他三只妖精。

(妖精)也是女人,对吧!所以,他(纣王)上头想的是神仙,床上躺着的是妖精,这就是他。而他为了要这三个妖精,杀了自己三个太太——正宫、东宫、西宫。其实讲的就是天、地、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才”。万物都是三个(凡事不过三)。

结果来了三个妖精,可以理解成:从纣王天的生命上、地的生命上、人的生命上,给他抽空了。抽空的过程不就是金、木、水、火、土败落的过程。而抽空的本身同样需要一个时间,他是二十八年——在位作为商朝的王——在东、西、南、北、中这个空间里面,他一生的过程。

我以为这是其中隐喻的故事,很有趣!

然后,他贪婪女色的过程,是被妖精诱惑的过程,也就是他失去了“生命本来”的过程。《封神演义》从第一回到第十九回,就是妲己出事的过程。

纣王从一开始还有着理智的思考……他本来看见这个女娲像之后,他就想把天下美女都给招来,然后受到了当时商容的劝告,他就听了。当时,他都可以接受,一直到最后不接受。随着与妖精相处时间越长,人衰败的因素就越大,一直到最后他完结!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当有了邪念,背离了神之后,他就是一个走向贪婪、欲望以致衰败的过程。纣王是演绎了这么一段故事。

三只妖精出来,是给未来的我们、现代人带来一种警戒——请神容易送神难。他(纣王)可以听进一些好的劝告,但是他禁不住诱惑。云中子去劝他,他全听进去了,他把剑也挂上,扭过脸,一看妲己,完了。他跟云中子聊上一天,禁不住见妲己那一眼。

他演绎、告诫我们今天的人,人一旦沾上这东西全都完了。而那个东西就是妖、精、鬼、怪、兽。所以纣王这个角色,我个人觉得是相当简单的——背离了神、色欲缠身、心念不干净,从而越陷越深,把自己掏空了。就走这么一个过程。

而走过这过程,并不妨碍他最后被封成神。但是呢,他演绎了这么一个故事,那对我们一般普通的人,他就告诫了人们对这些狐、黄、白、柳的东西要敬而远之,不能碰的。而背离神的生命与妖、精、鬼、怪、兽一样……

我以为纣王他是个很简单的人。

纣王之子:殷郊、殷红

我们第一个谈的是女娲,因为人是女娲造的。第二个谈的是纣王。这是在第一回当中出现的两个主角。其实第三个谈的比较像是配角,有两对人,一是殷郊、殷红;一是宰相商容。其实他们反映了生命背后的精髓……他们是对应的。殷郊、殷红如果算作一个的话,对应的是商容。我们今天先说殷郊、殷红。

殷郊、殷红在第一回是“被动露面”。因为纣王拜完女娲庙之后,(纣王在女娲庙写诗赞美女娲的美貌)女娲生气,要去惩罚纣王,正赶上殷郊、殷红到殿里去给父王磕头。

女娲驾着祥云到了朝歌上空,结果上来两道红光(原文就那么解释)挡住了女娲的去路,女娲一吃惊,然后定睛一看,哎呀!纣王还有二十八年。当时的女娲忿忿不平(就这么形容),但不能在祂的手里面毁掉纣王的二十八年——女娲管不了人的身体。这个我们已经解释过了:女娲被人们能够知道的就是“造人的”圣洁的神,其它就没了。

我也跟大家解释过:女娲本身的概念呢,应该是跟姜子牙、陆压同样,是一个衔接似的(跨界)人物……所以能够挡住女娲去路的是殷郊、殷红的“红光”。女娲才定睛一看:纣王还有二十八年。这样,女娲才离开,然后招妖精。

我们这期节目要谈殷郊、殷红是谁?什么样的一个生命能够挡住女娲的去路?

境界高无境 因情而损 受难消业

其实可以这么说:女娲是在三界里头的。女娲受控于三界。

殷郊、殷红的来处女娲不知道,女娲只看到光芒,而光芒足以阻挡女娲的云路,这就表明殷郊、殷红的来处高过女娲。

殷郊、殷红的生命来处高过女娲,他们在现实环境中又托生给纣王为儿子,这也就是女娲不敢造次的另外一个原因。这是前、后的故事。

殷郊、殷红就这么一闪,在这一章回中就没了,然后我们看到前九章就是殷郊、殷红的母亲受到迫害,她所遭受的那份痛苦,之后,一直到广成子、赤精子把他们两救走,对吧!这是中间(发生的故事),经历了这么大一个痛苦。

那中间经历这段痛苦在说明什么?说明殷郊、殷红在他们的境界当中,他们做了大的错事了。从后来的结局角度来看,道理上说:应该是他们产生了不干净的情感。因为围绕着殷郊、殷红所产生的一切的痛苦都是“母亲被伤害”。

吃什么还什么——相生相克的道理——来到与人相关的环境是这样。所以当时殷郊、殷红他们惹出事情的原因是母亲被伤害。

当他们知道母亲被伤害之后,他们拿了刀要去砍死妲己,这是故事的前、后。以至于出现了他们的父亲(纣王)要杀掉他们,然后他们跑,再被抓回来。所有这一套东西(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殷郊、殷红的情感。

在整个章回中都是情感。所以有道理相信殷郊、殷红在他们的境界当中,这哥俩因为情感的原因而被罚降下来。就是说,兄弟俩分开之后,在他们逃跑过程中,他们相互的对话都是在这一点上,以至于到后来第四回殷红、殷郊下山,同样是因为殷红受了申公豹的骗……摆脱、忘不了纣王是他的父亲——还是情感。

摆脱不了纣王是他的父亲从而殷红反了。然后殷郊也是……申公豹跟殷郊说,你的兄弟被姜子牙杀了。殷郊说:“我会讨伐父王的,但是我要先杀了姜子牙。”所以,自始至终他们两个人都是在情感上(犯错),殷郊特别表现明确。

这是他们的堕落——在这种情感上。这是我看《封神演义》他们被打下来的真正原由——跟母亲的情感、跟父亲的情感,以及跟兄弟之间的情感。从而促成他们出现那些事情。

第一段跟母亲之间的情感,其实他们在“还自己的业障”。佛教里是讲业力的。那母亲那样的惨死,他们遭到父亲这样残暴的对待,其实是“消除他们的业力”,以至于到最后他们几乎被砍头的背景之下,广成子、赤精子出现了。

那广成子、赤精子知道殷郊、殷红在未来东征——讨伐纣王的时候,他们将成为大将。所以,广成子作为大师兄,说:“咱俩一人救一个。”把他们给救走了。殷郊就被广成子弄走了。殷红是被赤精子弄走了。

这里面同样表现广成子、赤精子不知道殷郊、殷红的来处。广成子、赤精子他们看到的层面是:殷郊、殷红他们还完业障、被收为徒弟之后,他们可能被重新安排了道路。

这些都是我理解的,完全受限于我个人的理解。所以我们只是“听故事”。朋友们去感受生命的复杂性和尊贵性,以及相生相克的道理:人做过什么都要偿还。当人们受苦偿还之后,要珍惜这一份偿还,而不要重新去犯错。

殷郊、殷红在告诫、教导、教训后来那些修炼的人也好、修行的人也好——你去教堂也好、去庙宇也好、去道观也好——其实“都在其中”。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有来处的……什么来处?他未必知道。而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这部分(来处)。那殷郊、殷红同样是具有这部分,所以在他们受到那一份苦难之后,出现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被改变的故事。

我以为广成子跟赤精子看到了他们有着被改变的故事。谁在改变他们呢?恐怕就是因为殷郊、殷红来处高,有着不被人知道的生命在背后背书。

拜元始门下 仍难逃造业之劫

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殷郊、殷红跟元始天尊他们有什么来往,但是最后灭掉殷郊、殷红的时候全都出马了——元始天尊、老子、瑶池圣母、准提道人。那是请来要在三界控制三界的四方神仙。四方令旗代表祂们的法力,才能框住殷红,是因为殷红的来处太高。

这就是说,广成子跟赤精子同样看不清楚他们的来处。

后来他们俩出了事情也一样。广成子跟赤精子各自把所有的宝贝都给了自己的徒弟。给完之后,他们又都害怕,就告诫了这两个徒弟说:“你要发誓。”其实就是广成子跟赤精子在最一开始看到殷郊、殷红的时候,同样又有疑惑之处——伴随着要去东征,是浮动的、不确定。

因为殷郊、殷红的来处高,广成子、赤精子鬼使神差的把宝贝都给了他们。而这个宝贝是元始天尊给广成子、赤精子的。广成子是大弟子,赤精子是二弟子。殷郊、殷红完全可以“驾驭”他们师父的宝贝,其实就是他们的境界高。

通常说的“法器”,我个人现在理解是代表“境界”,当他的境界达到这个层面的时候,他就具有这份能力。而这份能力对境界低的生命而言,就是法器,你随便拿任何一个东西,拿出去就是法器。

意思就是说,这个树叶如果被观世音菩萨拿着,就是菩萨境界的法器。如果被罗汉拿到,就变成罗汉的法器。但是,反过来又这么讲:如果观世音菩萨能看上这个东西作为法器的话,罗汉未必能认识。

我这么讲吧,我认为是宝贝的东西,朋友可能觉得:“涛哥连这东西也玩?”

殷郊、殷红完全能够把握广成子、赤精子的法器,反过来去打他们的师父,就是“他们的来处太高”,他们有能力去掌控这一切,而广成子、赤精子他们的境界却夺不回自己的法器。

那么,他们的境界达到什么程度上?老子的旗、元始天尊的旗、瑶池圣母(玉皇大帝)的旗。有佛、有准提道人、有道——老子跟元始天尊,然后再加上三界内最高的神,才给他们框住,这前、后都说明殷郊、殷红两个来的层面高。

在《封神演义》里被封的神仙是在三界内的。殷郊、殷红最后被封的神位也是三界内著名的(注:殷郊被封为“值年岁君太岁之神”;殷洪为“五谷星”)。

在人间社会出现“改朝换代”,是因为那个不被人知道的高境界(神界)出现了不纯净。所以,殷郊、殷红祂们掉下来成为纣王的两个儿子(也是因为他们位置高)。他们有机会修回去,所以成为广成子、赤精子徒弟。你说“缘分”也好,叫什么也好,在人中的表现叫什么都成,但就是一个生命的本源、境界(出现衰败)。

换过来说,纣王的完结,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殷郊、殷红在祂们境界的衰败而跑到纣王的家。从人的层面来说,就是纣王的残暴引起的。

其实生命境界的层面,你看到的是一个整体,以至到最后这件事情的完结。对比现代,我们现在的人类社会当中,有些人就是殷郊、殷红,有着非常至尊的境界,因为某种原因来到了人的环境中,在经受着我们现在看到的磨难。

你可以看到“相生相克”的理,对应地写着……在女娲遇到了殷郊、殷红之后,祂回去找谁?找的是妖精。祂遇到至高境界的生命掉下来的神挡住了祂,回去祂找妖精。这是上、下对应的……殷郊、殷红来的层面和妖精的层面之间不知道差了多少!?

再讲一遍,这是我个人的局限性,我完全是靠自己的理解。那“讲故事”有误不算错!这东西不好讲、很难讲!我是想跟朋友们分享:(听我节目的朋友)你要体会到自己的珍贵!我完全能够体会到。我能品味到你、我和所有有缘看我节目的朋友那份生命的珍贵。

当你体会到那一份生命珍贵、来处至尊的时候,你就觉得“太可惜了”。所以才会出现殷郊、殷红被杀的时候,两个师父都舍不得。他们师父都想把徒弟救回来。那当然都被阻挡了。

两个人犯的是什么错误?欺师灭祖!他们都用了师父的法器要把师父杀了。这是犯了大逆不道。为什么他们敢做欺师灭祖事情?也是因为来处高。来处没有那么高的话,当时不敢对师父下手。

正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基础高,才敢对师父下手。因为在人这个层面是师父,在另外一层面,搞不好他们比广成子高。但是,他们是个衰败的生命。

所以,这是我想说的:很多朋友意识不到自己的珍贵!《封神演义》放在那儿,你都看不出来。但是,在五百多年前,写这本书的这个人,就以这么善良的概念在讲述天、地、人之间的故事,这是中国人的福分。西方社会没有这东西。

希腊的神话故事,我以为是讲一定境界的“天人跟人之间”的这种乱。

你看中国大禹时代之前,三皇五帝的时候、商朝的鼻祖之前,那母亲有听见什么凤凰叫,或者看见什么,或者做个梦受孕的,大家说那是神话,那亚当怎么来的?夏娃怎么来的?不是人体受孕的。

所以,“不是人体受孕”而生了孩子的话,那不就是“太极生两仪”。

中国的传统文化“太极”本身是“一”,就可以演化无尽的生命。

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点阅【涛哥侃封神】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女娲是谁?

纣王是人

纣王之子:殷郊、殷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 这首诗引着两个古人阴骘的故事。第一句说:“还带曾消纵理纹。”乃唐朝晋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那相士说:“足下功名事,且不必问。更有句话,如不见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岂敢见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纵理纹入口,数年之间,必致饿死沟渠。”连相钱俱不肯受。裴度是个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话休烦絮。一日张孝基有事来到陈留郡中,借个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处游玩。末后来至市上,只见个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驱逐他起身。张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与他几个钱钞。那朱信原是过家老仆,极会鉴貌辨色,随机应变,是个伶俐人儿。当下取钱递与这乞丐,把眼观看,吃了一惊,急忙赶来,对张孝基说道:“官人向来寻访小官人下落。适来丐者,面貌好生厮像。”张孝基便定了脚,分付道:“你再去细看。若果是他,必然认得你。且莫说我是你家女婿,太公产业都归于我。只说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对答,然后你便引他来相见,我自有处。”
  • 说这汉末时,许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过名善,真个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庄房屋舍,几十余处,童仆厮养,不计其数。他虽然是个富翁,一生省俭做家,从没有穿一件新鲜衣服、吃一味可口东西;也不晓得花朝月夕,同个朋友到胜景处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时八节,备个筵席,会一会亲族,请一请乡党。终日缩在家中,皱着两个眉头,吃这碗枯茶淡饭。一把匙钥,紧紧挂在身边,丝毫东西,都要亲手出放。房中桌上,更无别物,单单一个算盘、几本账簿。身子恰像生铁铸就、熟铜打成,长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正是: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调。
  • 这八句诗,奉劝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贪图利己,谋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着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韦德年长,娶了邻近单裁缝的女儿为媳。那单氏到有八九分颜色,本地大户,情愿出百十贯钱讨他做偏房,单裁缝不肯,因见韦家父子本分,手头活动,况又邻居,一夫一妇,遂就了这头亲事。
  • 话说宋朝汴梁有个王从事,同了夫人到临安调官,赁一民房。居住数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寻得一所宅子,宽敞洁净,甚是像意。当把房钱赁下了。归来与夫人说:“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东西去,临完,我雇轿来接你。”
  • 话说浙江嘉兴府长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钟,家财万贯,世代都称员外。性至悭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 话说杀人偿命,是人世间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难假,是假难真。真的时节,纵然有钱可以通神,目下脱逃宪网,到底天理不容,无心之中自然败露;假的时节,纵然严刑拷掠,诬伏莫伸,到底有个辩白的日子。假饶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于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 且说徐言弟兄等阿寄转身后,都笑道:“可笑那三娘子好没见识,有银子做生意,却不与你我商量,倒听阿寄这老奴才的说话。我想他生长已来,何曾做惯生意?哄骗孤孀妇人的东西,自去快活。这本钱可不白白送落。”徐召道:“便是当初阖家时,却不把出来营运,如今才分得,即教阿寄做客经商。我想三娘子又没甚妆奁,这银两定然是老官儿存日,三兄弟克剥下的,今日方才出豁。总之,三娘子瞒着你我做事,若说他不该如此,反道我们妒忌了。且待阿寄折本回来,那时去笑他!”正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