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诗情画意中秋节 明月诗词醉相思

作者:踏雪飞鸿
中秋节为何让人觉得分外深情?为何让人感受相思分外唯美?到底是何物在人心湖荡起波纹?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134
【字号】    
   标签: tags: , ,

中秋节为何让人觉得分外深情?为何让人感受相思分外唯美? 到底是何物在人心湖荡起波纹?在古人诗词中的中秋节,何物醉相思?

靑天明月在,何处不相思。
(出:清 黄景仁《秋浦怀李白》)

人间何处没有青天?人间何处没有月明?明月出东山,照得人间情思此起彼牵;相思在心田,映得青天与明月,情味浓浓。一语“何处不相思”,真说遍人间有情痴。尤其是在这一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出: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夕是何夕?最动人的良辰就在今朝夜,最浓稠的相思就在明月色。“谁家今夜扁舟子”,为团圆夜的未归人代言;“何处相思明月楼”,为天下的有情人抒怀。浪漫情怀、相思浓度,得明月一遍又遍地上色,让人醉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出: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的皎洁光辉遍照宁静海面。海上明月呀,宛然是远在天边的伊人……。天涯共此时,只怨两地遥遥隔伊人,竟夕里相思如海水汩汩不绝,亲吻着明月光。

人有悲欢离合,东坡《水调歌头》早把人间悲欢离合在月下数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悲欢离合轮番上演的人间,无常乃是常态!即便是中秋,多少天各一方的哀愁,让我们轻轻放下。“千里共明月”,就让我们在明月下团圆吧。东坡把酒,对月长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人间许下深情之愿。

但愿人长久,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或许我们能够乘风归去,摆脱凡间情物的沉重束缚?

就在明明月色的望夜时空,乘着思绪的翅膀,我们回溯、回溯、再回溯,回到天地洪荒……。穿越古今,穿梭深奥无际的层层时空交错处。终于,知道了,为何人生浪漫与相思总相煎。宇宙时空浩瀚无垠,何处是吾乡?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漫漫时光已经湮灭我们回家的记忆——要往何处归去?这一夜,月就要西落,江边的枫树在风中频频摇头。面对这永恒之问,千古之谜,诗仙李白也对月发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出:李白《把酒问月》)

诗仙道出不同寻常的角度,见到不一样的明月。人的生命短暂,若流水瞬时消逝无痕,然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为何古人与今人都共看了一样的月?诗仙关心明月的万古之谜。

明月到底存在多久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明月不老吗?我们看到的明月与千年前李白看到的一样吗?古今“共看明月皆如此”,难道是来自一种共同的对月的记忆?

有趣的中秋月,总是向人间展示着同一面向,却谱出深邃的人生之谜。[1]

辛弃疾有一首“横绝古今,别开天地”的《木兰花慢》词,问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汗漫:水大渺茫无际的样子。*长鲸:也可做“长波”解)

辛弃疾这首中秋词不写人间离合,却是追索天外的浩瀚时空,追问宇宙别有人间的奥秘。他又发人未发之想:月亮无根谁能悬挂天中?”天上玉殿琼楼怎能耐得长波的撼动?玉兔在那里怎能无恙呢?满月为何渐渐消瘦如钩?悠悠中秋夜消逝到哪去了?在人这边看不见,有谁能解?

这首中秋词奇思连篇,而从现今科学的发现来看,辛弃疾中秋夜的“天问”实在是超前科学的“神悟”。

中秋明月醉相思

中秋夜,月色深浅处,展现不同的“相思”,各道人生。隐隐深处,凡间的情思随着明月渺渺一线牵,上天下地,穿梭时空几多重。情归何处?在人的记忆深处拳拳牵动着。

注释[1] :现代科学界发现月亮惊人的现实——月亮是人造的地球卫星!月亮总是向人间展现同一面向,还有月亮是中空的,这都是卫星的特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些“古人”的成就又没有写入这一茬人类的历史中,显然史前人类的科技文明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的人类。那么人绝对不是简单生物进化来的,所谓的进化说,是神性的失落!

延伸阅读:月球是人造星球添新证——月壤发现纳米颗粒
@*

─点阅【中秋节】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又一个进士中第前的奇梦,都显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命中功名有定数。然而,命中功名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己的德行而转移的,明朝进士项梦原的两个梦和功名去而复来的结果就验证了这个天理。
  • 作为一个美籍的华裔,当我把香喷喷的火鸡端上感恩节的餐桌时,我既不敢忽视身边的世界里神所留下的安排,也不敢忘记五千年传承在我血脉中留下的那一份真。
  • “荧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守”的现象。李淳风《乙巳占‧卷第五》指出“火(星)所行之处留守之,皆为大祸,君死国亡。古代有二个君王,遇到此天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作法,最终有怎样不同的后果?
  • 谁是乔治‧华盛顿?一位蓄黑奴的农场主?一个在战争中常常打败仗、不高明的指挥官,凭借偶然的机缘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幸运儿?一个在今天的“黑命贵”运动中,被推倒雕像的开国先父,美国总统,同时也是一名蓄奴的奴隶主?
  • 药能治病救人,药能长生不老。人们对无病无灾的福份向往,沉淀了一种持久的文化理念。古人对药的崇信,引发出许多神话故事,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化之中的“药”的神话寓意吧。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万物有灵,动物比一般人更早地感知危险的来临。唐传奇小说集《宣室志》中这么个故事,说李甲这家人好几代都坚持不杀生,甚至为了不伤害老鼠,家里从来不养猫。一天,李家邀请全族亲友在大堂下聚会饮酒,门前忽然来了几百只老鼠,像人一样站立,用两个前爪鼓掌。真是奇了怪了,大家都跑出来观看。就在这个时候,大堂轰然坍塌,李家没有一个受伤的。“鼠固微物也,尚能识恩而知报,况人乎?”
  • 道人化身变鹤,能够飞翔,能够快速自我疗伤,还具有预知未来的宿命通功能,显然修炼能让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层次的说法的确不虚。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有些皇帝的小故事,在正史和轶闻都有记载,只是热度不是很高,非众人皆知,但往往又能让我们耳目一新。以下所掇拾的就是这样的发生于五代时期的后唐明宗皇帝小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