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奇】“行者”绰号由假成真

文/杜若
水浒英雄系列。(博仁 / 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115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水浒传》中塑造的武松形象特别神武,诗文曰: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
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这是宋江于灯下观武松,所见英雄之形象。“灯下看美人,千秋绝调语。此却换作灯下看好汉,又是千秋绝调语也。”灯下观好汉,又增加几多凛凛之气,为此金圣叹慨叹到:“所以写剑侠者,都在灯下。”

明陈洪绶所绘“水浒叶子”中的武松。(公有领域)

武松在景阳冈醉打老虎,打虎的气势天摇地震,为百姓除去了一大害。阳谷县知县见他忠厚仁德,于是参他做了步兵都头。也正是在阳谷县,一天武松闲来无事,上街闲逛间,无意中撞见了自己的亲哥哥武大郎。

尽管武松和武大郎是一母同胞,但二人形貌相距甚远。武大郎身材短矮,高不过五尺,加之面目丑陋,头脑浑沌愚钝,清河县人就给他起了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武松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的气力。

武松视兄如父,金圣叹评价说:“此自是豪杰至性,实有大过人者。”武松在家乡清河县吃酒,与人醉打,时常吃些官司。武大郎便随衙听候,常替武松受苦受过。“兄弟二人,武大爱武二如子,武二又爱武大如子。武大自视如父,武二又自视如父。二人一片天性”,大郎憨钝,疼爱这个弟弟,家中无父,他视武松如子,连金圣叹都为大郎感叹:“是天性之人之事也。”从形貌和秉性上看,兄弟二人相差甚远,但也各有千秋。

武大郎本住在家乡清河。自从娶了妻子潘金莲,家里难得清净安宁。《水浒传》(120回本)描述潘氏淫荡风骚,爱偷汉子。外界的浪荡子弟贪谗潘氏美色,经常到武家门口闹事。武大郎为人懦弱,谨守本分,惹不起那些登徒子,就带着娘子迁居到了阳谷县。

大郎带着弟弟武松返家。潘金莲见武松一表人才,气势雄壮,不似那“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武大郎,心中顿生邪淫之念,初次相见就满口不断地叫了他二十二遍“叔叔”。潘氏虽是嫂嫂,却一双眼睛盯着武松直看。武松忠厚仁义,是个直性子,只管低头喝酒,不怎么理会她。

在《水浒传》(70回本)中,金圣叹于“不恁么理会”处,评注道:“真好武松。不恁么理会五字,传出圣贤心性来,便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二语之未能具足受持不淫戒也。”

出于孝悌之故,武松搬到武大家里住。那风流成性的潘氏时常用言语撩拨武松。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但武松是个硬心直汉,并没有多理会她。见言语撩拨,不为所动,这自是武松的过人之处;不贪羡美色,大丈夫也。武松刚正有节,是正人君子,心上无美人美色,所谓的美人关也就暗淡失色。

当潘金莲叫了武松三十九遍“叔叔”后,忽然改口叫作“你”,百般诱惑武松同饮一杯残酒。武松内心震怒,面露神威,劈手夺下酒杯,泼洒在地下。他推开潘氏,愤怒地说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

“君子修春秋,莫先于正名分”。武松称呼潘氏为嫂嫂,意在正其名分,以阻其邪念。然而潘氏恼羞成怒,反而诬陷武松调戏她,当面辱骂他。武松默不做声,寻思了半晌,只得搬离了大郎家。之后,武松前往东京公干,离开了阳谷县。

潘氏勾引武松不成,转而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并下毒害死了武大郎。武松从东京回来得知兄长噩耗。他申诉无门,一怒之下以身犯禁,怒杀了奸夫淫妇。“须知愤杀奸淫者,不作违条犯法人。”武松做事坦荡磊落,为兄报仇后,就主动去官府自首。官府在他脸上刺下了二行“金印”,判其刺配孟州充军。

在快活林,武松得罪了当地恶霸蒋门神蒋忠。蒋门神联合了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算计栽赃武松,并准备暗杀他,结果反被武松杀死。原本笃信孝悌,守护家庭和人伦的打虎英雄,却因无常世事,多舛命运最终是被逼上梁山。满心期待报效朝廷的愿望,也随之尽付东流。

先前张青与武松结义,结拜为兄弟。武松落难,张青为武松安排了一个去处,即青州二龙山宝珠寺,让他去投奔鲁智深和杨志。

为了遮住武松额上的金印,孙二娘为他乔装打扮,让他戴上了铁界箍,剪短了头发,穿上僧服。这身行者的装扮,令张青、孙二娘喝采道:“却不是前生注定!”

因此缘故,武松有了“行者”的绰号。诗文曰:
“打虎从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
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夜叉指的是孙二娘。此时的武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人。倘若出家人犯邪淫让他撞见,自是不会善罢甘休。武松趁着月色夜行,在蜈蚣岭撞见道人搂着妇人看月嬉笑,顿时怒由心生,挥手祭刀。

武松这身行者的打扮,瞒过了官兵盘查,顺利逃脱了官府的通缉。在之后的章回故事中,“武行者”成了武松的代称。自此,武松有了正式的绰号。

在梁山英豪中,金圣叹独赞武松为“天人”,“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后来梁山泊义士们接受朝廷招安,武松随大军征讨方腊时,被包道乙的玄天混元剑砍中了左臂。幸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御敌,救下了他。当武松醒来后,看见左臂伶仃将断,于是抽出戒刀割断了左臂。武松断臂,这一处描写的寓意,是否亦如禅宗二祖慧可断臂求法,“断其魔爪,成其正果”?这一砍,砍断了武松的风云过往,也砍断了武松与世缘的所有牵绊。往昔风云,过去的一切都随着断掉的左臂归于沉寂。

梁山大军旗开得胜,征讨方腊后,诸将都在六和寺歇息。在这座寺院里,出世者和入世者自此分道扬镳。武松最初假冒行者,乔装打扮为头陀,纯粹只是为了躲灾避祸。但他久历江湖后,逐渐看破了红尘杀伐。这位上应“天伤星”的英雄,与花和尚鲁智深结为挚友后,心境逐渐改变。

“天孤星”鲁智深在六和寺圆寂后,已经身残的武松也不愿赴京朝觐,再卷入红尘漩涡。他和宋江在寺里见了最后一面,从此正式在六和寺出家,后至八十善终。

(参阅《水浒传》(120回本)第31回/第117回/第119回,《水浒传》(70回本)第22回至第25回)@*

点阅【水浒传奇】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一日,沛国谯县的天空中,一只散发着金黄光芒的黄龙,轻盈矫捷地遨翔天际。百姓们纷纷举头注目,大感惊奇,消息也不迳而走,传到了京城。
  • 西汉末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则语意不明,扑朔迷离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 西游记
    八戒相貌欠俊,怕吓着众人,于是嘴拄着墙根,死也不动。悟空见朱紫国挂了皇榜,于是念声咒语,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国王久病不愈,难道需要“八戒”?悟空进宫给国王治病,他的孤拐脸把国王吓得战战兢兢,为何悟空说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悬丝诊脉、三折肱又有怎样的含义?重温西游故事,试探其中寓意。
  • 西游记
    经过繁华的闹市,向来嘴馋的八戒却与美食失之交臂,这其中有哪些寓意?悟空与八戒携手买调和,看似日常生活化的描写,是否有什么隐喻?换个角度看西游,会发现不一样的义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