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道如修行:观天下 识神机 通古今(上)

——弈道文化探索
作者:梅花一点
弈道,不仅仅是艺术之道,游戏之术,它运行易数弈理,蕴藉高尚智慧。 图为五代十国南唐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28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围棋,也称“弈”。弈者,音同“艺”,也音同“意”、“易”。所以,弈道,不仅仅是艺术之道,游戏之术,它运行易数弈理,蕴藉高尚智慧。《论语‧述而》篇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沉潜用意之人细研之,明悟修心之人善用之,莫不有益,皆可悟理。

下围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竞技派”,一种是“证道派”。“竞技派”讲求竞技能力的提高,以胜负为弈棋的最终目标,类似兵战四方,成就霸业。弈道广大,兵道兵法相关的弈理甚多甚广。众所周知,《棋经》模拟《孙子兵法》十三篇,也被后人称之为《棋经十三篇》。像围棋界称道的“五赋三论”,其中的东汉马融《围棋赋》、三国曹摅《围棋赋》、西晋蔡洪《围棋赋》、南朝梁武帝《围棋赋》、三国应玚《弈势》等等,都是以兵道兵法论围棋。如今各式各样的围棋比赛,数不胜数,围棋的竞技水平也在全面提高。兵法兵道与围棋弈理的互动关系,更容易为大家所知,此是共识。本文权且不论,读者自可参考原著。

另外一种是“证道派”,现在有人也把“证道派”称为“求道派”。这一派的围棋爱好者,还存在我们社会生活之中吗?他们会是以怎么样的形象和状态呈现给我们呢?据《弈人传》卷十六记载:“闻《梨轩曼衍》云:弈初非人间事,乃仙家养性乐道之具。”古人敬神拜天、重德修道,自然而然在对弈活动之中能够体悟到“证道”的乐趣。本文尝试从几个角度探寻古人“弈棋证道”的特征,以待方家再证。

一、弈道之源:周天画地,河洛易数

相传晋朝张华《博物志》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这是我们能够知道上古尧舜时代,就已出现围棋这项游艺活动了。至于尧舜是以什么原理和机制制作围棋游艺的,确实无从得知。

反而是,中国象棋产生的原理和机制,人们很容易理解。象棋里的每一种棋子,都有命名:帅、相(象)、士、车、马、炮、卒(兵),是以国家军事机构层级为命名系统,每一种棋子行走的方式也有固定规则。这就说明,象棋的产生,至少是在国家军事建置比较完整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熟悉国家军事的层级操作后,才逐步创制出象棋的游戏模式和规则。有了国家体制,然后建立完整的军事建置,接着规范军事部门的运作,指派军事人员的具体操作,形成一种军事活动的整体设计和理念,最终形成具体战争的行动。象棋依此成型的军事程序,就有了可以模仿游戏的标杆范式。那么,从思想史角度看,或是从道术理念看,中国象棋完全是以军事性的兵法兵道为思想核心来创制的游艺。

相对于围棋的形制特点而言,仅有黑白两种棋子,则很难想像围棋的产生会与“国家军事建置”的文化历史背景有关系。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围棋之道,确实与兵道类似,也能够促成对兵道兵法的认识和发展。尽管如此,对于围棋的产生原理与运作机制,一直没有得到非常确切的看法。

《周易‧系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依此为原则,围棋被认为是按照天地形制创作成了一种游艺活动的。汉代李尤《围棋铭》:“棋法阴阳,道为经纬。”阴阳,就是黑白两道棋子。这个“道”,是线条、线路的意思。那么棋盘的“道”,就如同天地的经纬线。故而,棋盘如同天地的经纬网。汉代班固《弈旨》非常明确地说:“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天文地理、黑白阴阳,构成创制围棋的基本道术元素。《玄玄棋经‧邵庵老人序》总结称之为“周天画地,制胜保德”。

直到南宋有一则名人与围棋的互动故事,又增加了另外一个更为神秘的文化角度来推测创制围棋原理。故事记载在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里:

陆象山,就是南宋儒家心学大师陆九渊,因为后人尊称他为“象山先生”,故而也称他为“陆象山”。他少年时经常去南宋都城临安市集店铺里观棋,一连看好多天。其中一位围棋高手也看见他了,就说:“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陆象山回答:“我不会啊。”就拒绝了。三天后,陆象山又来,但他只是买一副棋局,拿回去悬挂在室内墙壁上。陆象山连续两天,躺着仰视这棋局,忽然悟到,说:“这就是《河图》数理啊。”陆象山起身再去临安集市找到那位围棋高手,和他对弈起来。结果,陆象山连胜两局。那位高手起身称谢说:“某人本是临安第一棋手,凡是来和我对弈的,都要饶他一手。今天官人的棋力,反而是先饶我一手。您真的是天下无敌手了。”陆象山就笑着离去了。

陆象山连续两天,躺着仰视这棋局,忽然悟到,说:“这就是《河图》数理啊。”图为宋朝刘牧《易数钩隐图》中的河图八卦和洛书五行生数图。(公有领域)

从此,围棋增添一个别称:“河洛”。河洛就是河图、洛书。他们应用黑白圆点,表示数字一到十,奇数为白色点,偶数为黑色点,并且摆放在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形成一种特别的组合格局卦图。

《河图》口诀是:

一六共宗,为水居北;
二七同道,为火居南;
三八为朋,为木居东;
四九为友,为金居西;
五十为途,为土居中。

《洛书》口诀是: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

我们拿围棋来对比河洛之图,真的差别不大。从北宋初期开始,儒家学者们如周敦颐、邵雍、刘牧、朱震、朱熹等等,开始研究太极、河图、洛书的各种形制图画,开阔人们对易学研究的视野,人们开始将围棋的形制特点,拿来与河图洛书做比较。想必时代机缘已成,由此产生南宋陆象山弈棋这则故事,以棋悟理,依理照图,由图成技,运技胜算。此公案在棋界传为美谈。清代汪缙《汪子遗集・弈喻》篇,有一名段说:“弈之为言,易也。弈之数,周天之数也。弈之子分黑白,阴阳之象也。而运之者,心也。善弈者,不泥象数而求心,不遗象数而求心者也。”这段弈理,非常洽和陆象山的弈棋故事。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因此对于围棋创制的理念,由简单的黑白阴阳概念出发,转入更深层次的阵图,直接抵达易学的河图洛书领域里,扩大了人们推测围棋弈理机制创造的范围。

由“天地经纬、周天画地”到“黑白阴阳、河图洛书”的探赜索隐,一直到今,留下无数围棋弈理创制起源的谜团,或许让充斥着现代文化在头脑里的我们有更多的深思与启迪吧?

行棋过程中,“观”很重要。局外人要静心观察,局内对弈人也不可妄言,而是专心细致勘察棋局。图为清 徐天序〈山水画册.坐禅》。(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弈道之观:尽览天下古今,明人世,知天道

观,就是观察,观看。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有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行棋的过程中,“观”很重要。局外人需要静心观察,不可妄言而打破棋局,搅乱对弈者的行动;局内对弈人,也不可妄言而是专心细致勘察棋局。所以,“观”是局内人与局外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作为。

然而,修行人会有更深的感触。在佛教的“天台宗”也非常重视“止观”的修行方法。“止”就是屏息各种各样的思想念头,止息妄念;“观”就是静心观照万事万物,如实观察一切事物变化。就这样,“观”这样最平常的个体行为,成为修行方法的一条路径。

早在《周易・观卦》有言:“中正以观天下。”用公平正道的眼光观察,对于“观棋”与“观天下”二者而言,道理一致,道义也一致。而如何观察“中正”,如何行之“中正”,如何坚持“中正”,这些都是一种严格的修行行为,真修之人方有所悟。“中正”之观,考验的是个人的心态,升华的是个体的境界。

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说:“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大意是说,以人的纯真天性观看事物,自然就公允清明;以人的情感和个人立场观看事物,自然就会偏颇晦暗。

邵雍在《皇极经世书・观物篇》继续强调:“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万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道之道,尽于天矣,天之道,尽于地矣,天地之道,尽于物矣。”(《邵雍全集》第三册一一五〇页)也就是说,天地依照大道运行,人要了解大道就需要修炼。一位修炼者如果依照大道的准则来观照天下,那么,天地万物的运转规律,也就尽在其中。而如今,现代社会里有几人能够修行大道、体悟大法而观照天下万事万物呢?

邵雍继续赞叹道:至人,“谓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者焉;又谓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功,身代天事者焉;又谓其能以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者焉;又谓其能以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者焉。”(《邵雍全集》第三册一一四九页)邵雍明确表达了,修炼有道者能够通过身边的一人一物,通达天地人三才的各种古今智慧,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是也。就连先秦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也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如此类推,入棋局,观天下,明古今,恐非虚言。班固《弈旨》里就赞叹弈棋行局之象:“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覧其得失,古今略备。”宋朝宋白《弈棋序》也说:“散木一枰,小则小矣,于以见兴亡之基。枯棋三百,微则微矣,于以知成败之数。”观那小小棋局,如同观天下,那几乎等同于仙人的遥视千里眼,通古贯今的宿命通功能了。《周易・观卦》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天有天象,地有地理,人有人事,天地人三才莫不遵循天意神道,古人早已明此理而观此道了。可惜,如今的当代人,有几人会意识到“天之神道”呢?天,如果有神道,那么天就有神管理着,天地运行就有天象变化的安排,就有天意的指引,就有天道的原则。所以,邵雍《观物吟》叹道:“时有代谢,物有枯荣。人有盛衰,事有兴废。”(《伊川击壤集》卷十四)

邵雍就通过“悟易观棋局”(《天闷幽居即事》,《伊川击壤集》卷四)的方式,写就一首长诗《观棋大吟》,共三百六十韵,一千八百字。因为该诗太长,在此不便辑录,读者可参考《邵雍全集・伊川击壤集》卷一。里面内容涉及:造化乾坤,得失祸福,古今因革,人情世故,吉凶动静,道德性理等等。此诗以弈棋为主题,对映天地万物因革,观化古今历史兴衰,并非简简单单的“观棋”的行为所能及也。《观棋大吟》可以说是邵雍巨著《皇极经世》的诗歌注解,表现了邵雍“观天下,测万物,知未来”的史学道术历程,如同司马迁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若是知晓邵雍的道术文化背景,则可以意识到邵雍巨著《皇极经世》是推算古往今来的史学测算书。该书中由唐宋时代逆向推算出历史史料没有准确记载的“尧舜禹到西周共和年间”的纪年,以此为范例,暗示世人也可以以此类推,推算出未来的种种历史状况。只不过天机不可泄漏,观棋不便言语,《皇极经世》在书中内容只有运算古今、明悟世人,已经足矣;至于邵雍以后未来的情况,只需以书中之理推算即可。这也是一种“观棋不语”的真君子境界吧。

有人说,今之下棋对弈者成千上万,局谱铺陈也是成千上万,怎地就没有通古贯今的能耐呢?很明显,现代人沉浸在现代文化之中,做的许多事情与古人修道之意相差甚远,当然也就很难理解什么是“以道观万物”,也就是没有把握古人修为“观”的本真含义,故而局限在棋局的行棋形势和争争斗斗之中,如此的个人状态如何能够成就得了“观天下”的修为与人生格局呢?

以凡俗之气,观察天下万物,得到的是偏颇晦暗之理。以修炼之道,观察天下万物,得到的是贯古通今之三才智慧。修炼之人观棋悟理,这可能会获得什么样的智慧,成就什么样的造化呢?(未完待续)◇

@*#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典汉文(Classical Chinese)简约、精炼,数不胜数的名家名篇散发着音韵之美,以及微言大义的感染力。当我们提倡恢复传统时,不应忽略文言文——汉语言文化的源头。在浮躁动荡的当下,古文佳作展示的恬淡心境与睿智哲思正是今人所需。
  • 汉代学者所着《毛诗·大序》是一篇古代诗歌理论专文,系全部《诗经》作品的序言。全文仅六百余字,阐明了诗歌的性质、分类和社会作用,其论理远超诗外,涵盖人伦、治国、文学艺术、道德等多个层面,对今日的执政者及百姓大众仍有启示意义。
  •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襄公(?—前535年)访问楚国。卫国大夫北宫文子,即北宫佗,也随襄公出访。在楚国,北宫文子从楚国令尹围(?—前529年)的仪表,看出了他的不臣之心,并预知此人不会善终。
  • 〈鹿鸣〉是一首中国古代朝廷宴群臣及嘉宾所用的配乐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野外的萍草乃天生地养,鹿在野外得到萍草食物,呦呦然鸣,发自于内心的感恩上苍。
  • 中华文明能五千年一脉相承,绵延不断,这是否是上天的眷顾与选择呢?那麽神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这台戏呢?
  • 宋诗讲究“理趣”,像“柳暗花明又一村”,“远近高低各不同”,“淡妆浓抹总相宜”,“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名句,塑造意境之中凸显出哲理,推衍意象之内暗含着义趣,大宋文化风貌,意韵煌煌灿烂。
  • 邵雍使用浅显平淡的说理诗句,开辟儒家“以理入诗”的风气,引领大宋诗坛增添许多“理趣”与“意韵”的诗风。本文所举的几首邵雍诗,则是邵雍重新再现“诚明”文化的精髓
  • 无极至广大的天地渊源,流淌亿万年的永生奥义,在世间生命的记忆之先昭现,若隐若现的玄机 映照寰宇的瀚浩,运行天人历史的神性秘密。
  • 围棋,是中国古代一大发明。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可知,上古早有围棋之游艺了。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