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纳思维 想过极简生活 你要懂得选择

作者: Clio Yung

人气 363

什么是意识生活?跟整理物品有什么关系?

意识是人对外在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清晰程度。当我们过有意识的生活,谨慎地为生活中的每个选择下决定,透过五感觉察当下感受,内心就会回归平静。就字面上来说,生活是具有目的性的,不浑浑噩噩地过每一天。

在近代的生活哲学领域,有不少意识生活的例子影响了我们如何看待物质和物品,甚至成为了整理收纳的流派。

除了前期的建立目标、行为分析以及动线规划,处理物品有三个步骤“精简 – 整理 – 收纳”。而这些生活哲学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在“精简”这一环。以下整理了几个或许你也曾听过的意识生活例子,并介绍其背后反映的价值观。

极简主义(Minimalism)

美国第一批极简生活提倡者The Minimalists解释,极简主义者选物时有两个原则,一是“必要(Essential)”,二是“有价值(Value-adding)”。

可是,人们却都专注于前者,误以为极简主义者只拥有必要之物,而且越少越好,生活就是大丢特丢、清心寡欲,产生不少误会。

事实上,极简生活更重要的是选择对自己有价值之物。至于选择为何,就视乎个人的生活模式。因此,每个人的极简生
活都有所不同。例如说,一个人的价值观是环保,那么,冷气机对他来说可能不是必要,亦违反他的价值观。

可见,极简生活的重点并不是单纯推崇物品减量,而是在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物品。

并非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减物。随着价值观、生活目标和行为的改变,对我们而言有价值之物也会有所变化或增加。因此,以“意识生活(Intentional Living)”来形容这一种因应个人价值观和需求而选物的生活模式更为贴切。

不消费主义(Freeganism)

不消费主义者提倡不消费亦不赚钱。他们以降低欲望以及消耗社会上因过度制造而浪费的资源生活模式,来达致“减少消费,增加利用”的目的。如果只看以物易物、吃剩食等表象,不去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的话,或许会有人误会他们是在行乞。

你注意到了吗?即使极简主义跟不消费主义的生活模式或许有相似之处,都在减少物欲,但出发点却完全不同。极简主义的出发点主要在于提高生活品质不消费主义运动的出发点却是善用社会中过剩资源

每个人的生活模式、物品数量的需求以及对物品的依赖程度都是不同的。一个普通人未必需要过不消费主义者或极简主义者的生活,但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物品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你有权不做选择

面对物品,我们的处理步骤不外乎是“精简”、“整理”和“收纳”。而大多数人在第一步“精简”就卡关了。明明希望生活过得丰足,选择透过购买物品来提升生活品质,却往往落得生活空间不足、杂物满满的后果。面对物质过剩的社会,或许我们需要学习不做选择。

比起“我全都要”的思考模式,懂得选择与懂得不去选择,更容易帮助我们迈向丰足的人生。

人的精力与时间有限,我们应当花费在有价值与为我们带来愉悦的选择上。对于那些对我们日常生活没太大影响的事,干脆不做选择,或是选定一个,然后从一而终。

以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在决策时所使用的艾森豪矩阵(Eisenhower Matrix)分类工具为例。面对不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我们的对应策略应为“Delete”,删除任务,不去花时间处理。

至于什么事情归类为不重要而不紧急,则需要经过个人反思和建立生活目标之后才能决定。贾伯斯(Steve Jobs) 决定不选择每天要穿的衣服,固定穿上高领上衣跟牛仔裤。那是因为每天穿什么不是他在意的一环,对他来说既不重要,也不紧急。

可是,如果你是一位经常面对客户的人,甚至在时装界奋斗的业内人士,衣装就是你的物品重心。

删掉无关轻重的选择、精简在生活中无关轻重的物品,大脑会感谢你为它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分辨“选择”与“次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说过“最美之一”、“最伟大之一”之类的话。其实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如何思考。当我们说“最”的时候,是在尝试说最极致的那一个;可是当我们在说“之一”,就等同放弃选取最极致的一个─也就是容许接受次选。

现在请你把最近购买的物品翻出来,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 你买回来的,在家中是否有相似的?
● 你买回来的物品,在家中是否已经有同一场合使用的?
● 你是否比较愿意或喜欢使用家中已经有的物品多于刚买的新品?
● 你是否有相当数量未开封的备用品?
● 你是否经常用不完消耗品?

如果以上皆是,你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容许众多次选品充斥在生活之中,占据你的空间?

要知道物品是有质量的,除非你住在百宝袋,否则物品占据的空间越多,你的活动空间变越少。而越多的次选,便会需要越多的心力和资源去维持它们的状态。你的脑袋就会为这些你可能不会用到的物品费尽心思。

我们误以为多了选择能使生活更丰足,其实只为生活添加烦恼。“懂得选择”与“学会不选择”才是迈向丰足生活的条件。

探索欲望 转移欲望

我知道我想要的东西可能成为日后的次选物,但依然很想买;面对家中的次选,我也不舍得舍弃,怎么办?为什么顺从欲望而买、留下物品,反而成了痛苦?

如果你意识到这些物品已经带来烦恼,这代表现在的你被两个矛盾的欲望牵制,一是物欲;二是对舒爽生活空间的向往。

我相信欲望不能歼灭,只能转移。在面对丢弃物品的痛苦时,不如回想一开始希望透过整理物品而达成的生活目标、你买这本书的动机、设想精简物品后的理想生活形态,让建立舒爽空间的欲望压制物欲,更为积极和有效率。

除此之外,也可以回归“物品”的本质。物品被创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人的生活,以“人”为核心。如果衡量一番,物品为你带来的烦恼大于为你带来的价值,自然就会做出适当的选择。⊙◇

<本文摘自《精粹生活的理物哲学:简单不勉强、小坪数也适用,设计理想生活的整理收纳思维!》,台湾东贩提供>

●居家收纳技巧 帮你迅速做好迎接客人的准备
●极简生活不是狂丢东西 懂这心法才是最高境界
●简单七步骤 当个幸福的极简主义者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物品自动减少 不需要收纳柜的收纳法
嫌住屋小?学习收纳高手日本主妇的收纳技巧
从收纳到断舍离 家人一起分担整理的方法
东西太多没地方放? 7个常被忽略的收纳空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