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采访】中国疫情居高不下 医院超负荷运转

人气 1476

【大纪元2023年0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赵凤华、洪宁采访报导)中国黄历新年临近之际,中共病毒疫情仍在中国大陆肆虐。有医院的护士告诉大纪元,由于染疫患者暴增,医院超负荷运转,医护人员染疫后仍带病上岗,已不堪重负。

护士:患者激增 医院床位紧张

湖南省娄底市一家二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小陈1月17日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患者爆满,外科等门诊都腾出来,接诊新冠患者。

她说:“我们这里是县城里的二甲医院,急诊科不收住院。我们现在外科、神经外科、妇科全部都空出来了,接收新冠患者。这些科室一般都接收轻一点的。我们的科室有七十多个床位,全住满了。

“病人真是一床难求啊,就光排(队等)那些住院的通知单,就要排好长时间,每天都能看到,哎!床位不够,他们来了,我们没有床位,也不知道往哪里安排呀,看病比较难。”

药物短缺 医院没有药

小陈说,管控放开疫情爆发后,医院里药物严重短缺。“药很紧张,药房、医院都没有药,开药也开不出来,现在就阿兹夫定片,一个病人只能开5粒,布洛芬啊什么的,完全就没有,美国进口的新冠药我根本就没看见过,也没听医生说过。那时候病人家属拿来球蛋白要求给病人打,(我)问她们多少钱买的,说3000元一瓶,家属说,有钱还买不到,还得托关系。”

小陈举例说,“有一次,一个家属一直缠着一名医生,要开球蛋白。但医生说,医院里没有药呀,怎么开呀?家属也不理解,这么大一个医院,怎么连个球蛋白都没有?医院里就是没药啊,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

大量医护染疫 人手短缺

小陈表示,疫情爆发后,医护人员也大面积染疫,导致人手短缺。

小陈说:“自从放开疫情管控后,我的天!来了好多病人,医院都爆满了。医院的医护一下子都阳了。那时候,只有两个护士上班,她们俩人没感染,就穿防护服上班。因为我们三班倒,科室人手少,没有人来帮忙的。

“就只有她俩人上班。期间不吃饭,不喝水,从早上七点多一直干到下午3点钟我们接班。还要处理医嘱,给病人打针,处理好多事情,打针时穿防护服,有手套根本就不好打。

“我也感染了,只休了两天,就上夜班了。夜班只有两个护士上班,那时候七八十个病人,下来之后,腰都不行了。”

据小陈介绍,没放开防疫前,一般有5个护士值班,一个人管15个病人。“那时也很累的,一个人根本就管不了这么多人,这边在给病人打吊针,那边就有人催换药了,要是慢了点,病人就不高兴了,护士每天心情都很焦虑的。”

小陈说,染疫后体力明显下降。“这次(染疫)对身体的伤害还是挺大的,心率很快,感觉都快跳出嗓子眼了,胸口很闷,稍微跑一下,就感觉呼吸困难。阳之前我还天天跑步呢,阳了后爬个楼梯都费力。”

小陈披露,他们医护全部打过疫苗,仍然大面积感染。“我们全部打了疫苗,那时是强制性的,全部都得打。”

医院超负荷运转 CT机累崩了

护士小陈还说,“那时候,CT机负荷过重,都停止扫描了,CT室只接收急诊危重病人,住院病人的检查和平诊的,都不给做检查了。

“机子负荷过重还可以‘罢工休息’,减少工作量,护士熬不住了硬熬,死扛,挺不住了也得挺着,工作量一点也不会减少,只能死拼,只要有口气,就得坚持干活。”

小陈说,呼吸科主任的妻子染疫后转成白肺。“我们主任的妻子都感染了,患了白肺。那些老年人白肺比较多,年轻人还好,老年人平时有基础病的,感染后就会加重了,死亡就增多了。”

医护超负荷工作 身体吃不消

小陈坦承,连续超负荷工作,已使身体透支,吃不消了。“我们现在一天到晚都是上班,现在是一个晚班和夜班连着上,没有人换班的话,还得往上顶,我们这个科的护士没有一个身体是正常的。有一个癌症的同事,手术几天后,护士长就让她来上班了。

“我们这个行业付出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我的收入(每月)只有4000元(人民币,下同),我们科室有一个护士干了十多年,还没达到6000元。”

医生:夜班一晚送走三位老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林医生日前告诉大纪元,很多重症病人在医院离世。“12月底的一天,夜班一晚上就送走三个老人,高龄老人一旦发展到肺部,基本无救。年轻人发展到肺部的概率也挺大的。”

辽宁省本溪市二甲传染病医院的宋医生日前告诉大纪元,在他接诊的染疫患者中,很多已转成肺炎,“这不是上呼吸道感染,不是奥密克戎感染”。

“在12月25号那天,我坐诊发热门诊6个小时,看了将近30个病人,21个收住院,做肺部CT(检查)的22个,全部合并肺炎。我发现大多患者肺部都有阴影,我是震惊的。我看了22个患者,22个有阴影,现在家属都在抢免疫球蛋白,这个具体的作用不确定。”他说。◇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古啸:疫情“清零”恐致中共崩盘的六大动因
分析:中共的疫情清零政策还能维持多久
报告:中共疫情清零政策是2022年最大风险
分析:是什么促习骤然放弃疫情清零政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