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打牙祭”的说法从何来?

作者:容乃加
“打牙祭”的起源为何呢?(许享富/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16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年关前从尾牙开始到过新年,是一年中“打牙祭”──享用丰盛菜肴的旺季。追根溯源“打牙祭”这个词儿也是来自这时节。

我们偶逢聚会或是庆贺喜事,常会一群人一起吃吃喝喝,就说是“打牙祭”。的确,吃吃喝喝离不开“牙齿”,那么“打牙祭”是从牙齿来的联想吗?还出于巧合呢?

“打牙祭”的说法由来

“打牙祭”的说法由来已久,和“作牙”有关,不过“作牙”本字是“作迓”。“作迓”是作什么用呢?它是祭拜土地公的仪式。

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一带有“作牙”的习俗,商号一般在黄历每个月的初二、十六“作牙”,年中还有“头牙”、“尾牙”的大祭,是最盛大的。

那么为什么是商号“作牙”呢?《台湾省通志》解释“作牙”:“土地公亦为商人所崇拜之财神。商家例于每月望朔之翌日,具馔祭祀土地神,曰作迓(或牙),又曰迓福,即迎接福运之意。”又说:“二月二日之迓礼,曰头迓;十二月十六日之迓礼,曰尾迓”。

土地公就是福德正神,是商人崇拜的“财神”,故而以“作迓”迎福运、迎财运。怎么说呢?“迓”是迎接的意思,《尔雅‧释诂》:“迓,迎也。”“作迓”是“迓迎福德正神”的意思,寄寓迎福、迎财的意义。“作牙”是民间的俗称。

商家行号的“牙祭”和“打牙祭”

每年黄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的诞辰,商号在这一天准备美馔作年中第一回的祭拜迎接福运,叫做“头牙”;腊月十六日的作牙是年终的祭拜称作“尾牙”。一般商号每个月要举行两次迎迓福德正神的祭拜。称为“牙祭”,就在黄历每月的初二、十六这两天。

商家行号准备丰盛的食物,举行“牙祭”供奉福运财神爷,祈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牙祭”之后把祭拜过的肉食请“牙商”(买卖中介)吃饭,并分送给员工食用,就是俗称“打牙祭”。“打牙祭”因此就成了庆贺喜事聚餐或吃一顿丰富饭菜的代名词了。

清代的著作《儒林外史》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就有一段反映当时社会常态的描写:文士匡寄身书店文瀚楼,店主人情商他批书,拟以最快的速度付印出版,谈到报酬条件时说到:“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可见“作牙”的“牙祭肉”是比平时的饭菜要丰富的加菜了。这么说来,吃了“牙祭肉”打牙祭,也是托土地神之福了!

古人感谢土地之神赐福

土地公的传说很多,土地公本是保护土地、保护众生平安的福神,在古代是为“后土”神,以及“社神”。从上古以来,历朝历代祭祀“后土”、地方祭祀“社神”的传统非常悠久。

从上古时代起,天子必在岁末年终之际领着百官祭祀“后土”,在民间各地则祭拜当地的社神,虔诚感谢土地之神赐予国邦宁靖、百姓平安。那是发自内心的虔敬诚意与感恩,而不是出自有求的目的。汉代《风俗通义·祀典》说:社是土地的主人,感谢广大土地上的土地神,不要遗漏、不要失敬,所以就作“社”——土地神坛来祭祀,报告一年的收获,感谢福祐。[1] 后土天神无所不在,人作而不求,福德自在其中!

注释:[1] 《风俗通义·祀典》:“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