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节气养生】立春怎么顺时“养生”?

作者:容乃加
立春养生如何顺时而为?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11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立春意味着天地春来!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是一年开始的标志。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养生”的重要季节!立春来了,身心快速从冬天苏醒,怎样养出好元气呢?我们从古老的中华文化中来探索养生的智慧。

春天“养生”的作息

《黄帝内经》说天地有阴阳四时,四季的变化,这是死生的根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所以根本的养生之道在于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也就是顺时而行。那么在春天里要怎样养生,才是顺时而行呢?春天是天地万物生长、繁荣的时节,对应五行的木,对应人体肝脏,主升发运行。反之逆了升发的春气,则体内少阳不生,肝气会发生内变埋下病因。

《黄帝内经》说了春天要“养生”。在具体作法是:作息上要“夜卧早起”,日出即起,进行晨间散步;顺应春阳渐长的趋势,借着温和放松的清晨散步,升发体内的少阳之气,以养自己的意志;对应于万物,要抱持宽容慈悲的胸怀,“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样就是顺天时的作法。[1]

春天的衣着怎么穿以养阳气?

孙思邈《千金要方》告诉人一些立春时节养生的要点,在着衣、饮食和入寝等方方面面都要顺时气,他说:“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立春时节着衣怎样顺时气?立春才迈入初春,春寒和春冻还需等到春分才全解除,所以“衣欲下厚上薄,养肠收阴,继世长生”。立春时穿衣要点在于“下厚上薄”,就是下身穿得厚暖,上身穿得略薄些。为什么呢?这是养阳气收阴气的好方法。《老老恒言》也云:“春冻半泮(解),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如何用饮食以激发身心的活力?

在饮食方面也要顺时气,可以利用初春的天然蔬菜来激发活力。春天五行属木,对应人体肝脏。从冬到春,人体从冬天的低沉迎向勃勃生机,立春正是转换的过程,需要从潜藏中激发出活力来。在古老的传统民俗智慧中,立春时节有一种“咬春”的作法,也有食用“五辛盘”的传统养生之道,可以助长人体升发阳气的机能。

晋代《风土记》说“元旦,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而食之,名五辛盘,取迎新之意”,又说“正旦……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脏气”。

葱、姜、蒜是立春时节升发体内阳气的食材。(fotolia/大纪元合成)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正月食“五辛”——韭、薤(音:谢)、葱、蒜、姜,以辟疠气。《本草》中的五辛,和《风土记》中的五辛,虽然因时因地略有差异,然而这些散发辛辣味的蔬菜,都是立春时节迎新好菜。它们的颜色都是绿色,正是春天五行的颜色,特性都是“气味辛,温,无毒”,微微带着天然辛味,可以驱除疠气,疏通脏气,驱赶身体从冬过渡到春的一种暂时的“春困”状态。

韭菜含有是立春时节的好食材,助发体内阳气。(Shutterstock)

春疏中还有一苏醒身心的好菜,被历代广泛应用,那就是萝卜。唐代著作《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食芦菔(萝卜,有紫有白)、春饼、生菜,号春盘”。白居易诗吟:“盘蔬饼饵逐时新”,春盘里有时令的鲜嫩春蔬,还有可口的米、面饼儿,外观颜色赏心悦目,能提振人的食欲和好心情。米面饼饵到了南宋有更精致的走向,陆游诗云“鬭饤春盘儿女喜”,鬭饤也叫饾饤,是作成花卉、禽兽和珍宝形状的五色小饼。

明清以后,有“咬春”的食俗,就是在立春时嚼萝卜和吃春饼。明代《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清代《燕京岁时记》也记载说:“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春饼就是把春蔬装入类似口袋的饼中一起食用。辛香类食物具有杀菌、抗发炎的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这些春天的辛香菜也有助排便,对身体健康有诸多好处。

chicken leftover
立春吃春饼。(图/shutterstock)

立春后,对应人体机能活跃起来的需求,要遵循养肝明目、减酸增甘的原则,摄取具有天然辛性的春天绿色春蔬,正是时候。

《灵枢经‧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立春时节的作息饮食能应春天升发的阳气而行,就是养生之钥。

注释:[1]《黄帝内经》原文:“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又一个进士中第前的奇梦,都显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命中功名有定数。然而,命中功名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己的德行而转移的,明朝进士项梦原的两个梦和功名去而复来的结果就验证了这个天理。
  • 作为一个美籍的华裔,当我把香喷喷的火鸡端上感恩节的餐桌时,我既不敢忽视身边的世界里神所留下的安排,也不敢忘记五千年传承在我血脉中留下的那一份真。
  • “荧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守”的现象。李淳风《乙巳占‧卷第五》指出“火(星)所行之处留守之,皆为大祸,君死国亡。古代有二个君王,遇到此天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作法,最终有怎样不同的后果?
  • 谁是乔治‧华盛顿?一位蓄黑奴的农场主?一个在战争中常常打败仗、不高明的指挥官,凭借偶然的机缘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幸运儿?一个在今天的“黑命贵”运动中,被推倒雕像的开国先父,美国总统,同时也是一名蓄奴的奴隶主?
  • 药能治病救人,药能长生不老。人们对无病无灾的福份向往,沉淀了一种持久的文化理念。古人对药的崇信,引发出许多神话故事,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化之中的“药”的神话寓意吧。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万物有灵,动物比一般人更早地感知危险的来临。唐传奇小说集《宣室志》中这么个故事,说李甲这家人好几代都坚持不杀生,甚至为了不伤害老鼠,家里从来不养猫。一天,李家邀请全族亲友在大堂下聚会饮酒,门前忽然来了几百只老鼠,像人一样站立,用两个前爪鼓掌。真是奇了怪了,大家都跑出来观看。就在这个时候,大堂轰然坍塌,李家没有一个受伤的。“鼠固微物也,尚能识恩而知报,况人乎?”
  • 道人化身变鹤,能够飞翔,能够快速自我疗伤,还具有预知未来的宿命通功能,显然修炼能让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层次的说法的确不虚。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有些皇帝的小故事,在正史和轶闻都有记载,只是热度不是很高,非众人皆知,但往往又能让我们耳目一新。以下所掇拾的就是这样的发生于五代时期的后唐明宗皇帝小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