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采风】柔道:善用精力 自他共荣之道

作者:脩实
柔道在日本普及程度很高。图为日本代表阿部诗赢得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Harry How/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气: 507
【字号】    
   标签: tags: , ,

日本有许多行业名后缀“道”字,如“茶道”、“花道”、“香道”、“书道”、“武道”、“弓道”、“剑道”、“柔道”等等。此处之“道”,既是特指某一行当,又意为该行当实为一个研磨技艺、裨益身心、领悟人生可走的一条路,一种修行方法。其中的柔道,基于格斗,宗于武门,自然其属性带有浓厚的尚武色彩。然而,绝非为尚武而产生了柔道,也绝非为格斗而使柔道得以在日本乃至世界普及,并传承繁盛至今。

先有道后生术

所谓柔道,乃以柔术涵养道义之武道。自古,一些武艺就在日本不同阶层中传承,12世纪后,武艺作为格斗技法正式在武家诞生。据说,武士掌握十八般武艺。战国时代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后,柔术作为武术之一种形式而诞生,并自成体系。但柔术却不是柔道。

柔道创始人为嘉纳治五郎(1860~1938年),他自幼体弱,为强身健体,开始修习柔术。1877年(明治10年),嘉纳治五郎在天神真杨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门下学习柔术。此外,他还深入研习起倒流派。此后,他以两派身形、技法为基础,深入研习从起倒流派中悟到的一些原理,并加入修身法、练身法、胜负法等修行方法。他研究各派所长,不断加以改良,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柔术技术体系与指导体系,以此用于普及教育。

1882年(明治15年),嘉纳治五郎在东京下谷北稻荷町(现台东区)永昌寺书院开设道场“讲道馆”,开始讲习、传授柔道,这被认定为柔道之起源,也是日本近代武道教育之滥觞。

他将古传柔术“柔能克刚”之理发展成“最有效使用身心之力”,并基于先有道后生术之理,将其命名为“柔道”。亦基于此,他创设教习柔道的场所并命名为“讲道馆”。

柔道小史

通过“讲道馆”的教授,柔道在日本迅速传播,知名度与影响力亦与日俱增。1895年(明治28年),大日本武德会在京都成立,旨在奖励武道,培育武德,充实教育,提高国民士气。大日本武德会由剑术、柔术、弓术三部门构成,人们可超越各自门派,自主参加。1898年(明治31年),柔道进入中学教育,成为其必修课。

嘉纳治五郎还创建了日本体育协会,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体操专业等,一生为柔道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日本体育之父。这期间,他积极向世界举荐柔道,使其在世界得以普及。现在,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加盟国际柔道联盟,习练柔道者众多。

儿童也习柔道。(pixabay)

1909年(明治42年),嘉纳受国际奥委会之邀,就任奥委会委员,这是东亚首位奥委会委员。嘉纳成为奥委会委员后,进一步向世界推广柔道,使柔道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柔道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其国际影响力也与之俱增。

柔道所依据的理论,所崇尚的理念,所规定的制度等,为近现代武道奠定了基础。因其影响力甚大,在日本九大武道中(加盟武道协会并被公认的九个武道团体)居于榜首。

依照“讲道馆”柔道分类,柔道摔技大别为“投技”和“固技”两类。投技,即摔的技术,凡68种,含利用关节摔、用身技摔等技巧,并分为实战用和训练掌握两类。固技,是指在格斗中封杀对手的技巧,凡32种,多体现在躺技,也有用于攻击对手薄弱处等。当今国际柔道比赛,几乎依然遵循“讲道馆”柔道所制定的规则进行。

柔道摔技中的“固技”。 (Pixabay)

浴火重生

二战后,武道曾一度被进驻的美军禁止,不许在学校教授柔道。1956年日本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世界柔道比赛,加之东京奥运会日本柔道队获得辉煌战绩等因素,推动柔道进入了空前繁盛时期。1989年,新学习指导要领颁布,“武道”名称得到恢复。自2012年4月,“武道”成为中学生必修课,男女学生可从柔道、剑道、相扑中任选其一。日本的柔道在教育界全面普及,几乎每个中学、高中及很多大学都有柔道部(社团)。而且,其普及不仅限于学校,当学生们步入社会后,又会以另一方式参与到社会的柔道修练中。可以说,柔道几乎覆盖了日本全社会。因此,在民间各地区,皆有相关组织,多设柔道馆,教授、习练柔道。企业等也是柔道普及的巨大推手,从人员到经济等全方位协助,贡献之大,可圈可点。

有趣的是,在日本,警察必须掌握柔道。据嘉纳治五郎所著《我的柔道生涯》(1928年在《作兴》连载)所述,明治21年(1888年),在警视厅武术大会上,讲道馆出场参赛者除两三个比赛得平局外全胜。感佩于此,会后,其时的警视总监三岛通庸决定将讲道馆的柔道作为警视厅的必修科目,并推广至全国。至今,日本警官仍将柔道与剑道(女警官可选修合气道)作为其必修科目,进入警察学校时,尚无段位者在学期间必须获得初级段位。

柔道摔技中的“投技”。 (Pixabay)

柔道之心法

日本传统体育界,经常言及“心”、“技”、“体”。“心”,一般包括意志、精神、专注、心理准备等要素;“技”,一般为发力、技术、技巧等;“体”包括体能、体式、反应等因素。要求选手达到“心”、“技”、“体”平衡,并完美结合。但是,三者的关系绝非简单相加,而是相乘。这是“心”、“技”、“体”追求的基本境界。

在日本传统的诸道中,除“心”、“技”、“体”外,还讲究“守”、“破”、“离”。此三要,既表示从师后需经过的三个阶段,也意味着自我成长需走的路程。从师初始,要遵师命行事,恪守师嘱修行,这叫“守”。在修行过程中,会发现新的或更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而这些却超出了师规,打破了原有的体,这就是“破”。随着修行的加深,最终对技艺乃至自我有更深的领悟,从而摒弃固有定式,迈向自我之路,这就是“离”。

1882年,嘉纳治五郎在东京文京区创立了“讲道馆”,作为他教授柔道理论与实践的道场。而后,该馆成为柔道的大本营。“讲道馆”柔道,有两句师范名言:“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意为:通过柔道锻炼所培养出的能力,要善用于世事,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通过切磋技艺,达到互信互助,使自己和他人均获升华。嘉纳尚有师范遗训:“柔道乃最有效使用身心力量之道。其修行以攻防习练来锻炼身体,修养精神,体悟斯道之神髓。借此完成自我,补益社会。此乃柔道修行之最终目的。”看来,柔道的宗旨,并非以术制人,而在合于道。

诚然,随着时代变迁,世道风化,在各种传统竞技中,当下人们似乎更注重体能、技巧、胜负等物质层面的表象,而忽视了、忘却了乃至背弃了原有的武德、道义、修行等精神层面之神髓。心法不灵,乃诸行之大忌,亦为异变、败落之本因。故此,恢复传统,重德尚道,恪守心法,方为诸行诸业该走的回归正途。@*#

─点阅【东瀛采风】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