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到认同 不需要为讨好别人而费尽心思

作者:杨昌顺

人气 321

在心理咨商的过程中最常遇见的类型,就是即便想刻薄也提不起勇气、所谓“谨小慎微”的人,他们陈述的问题也几乎都一样──往往烦恼该怎么做才能取悦对方、非常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也很容易因为对方的评价而受到伤害。

他们抱怨自己这么在乎对方、关心对方,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进而感到伤心,虽然因此讨厌对方,但没有他又活不下去。按照这些人的心理活动又可以细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对人际关系抱有太高的期望。以前有个人老爱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很容易心生胆怯,所以找我进行心理咨商。

小时候他就时常拿比自己家境好的小孩做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学历高的人、工作好的人,到态度沉着的人、认真生活的人,都成了他比较的对象。

他说,原因似乎在于他对自我的肯定过低,所以我问:“你认为的自我肯定是什么?”没想到他的回答是:“我想成为不用刻意做什么,就能得到众人喜爱的人。”

听到这话,我只能回答他:“精神方面的心理咨商,换句话说就是针对现实情况进行的治疗。现实中几乎不存在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他人喜爱的人,自我肯定为什么要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喜爱上呢?”

像这样乍看之下显得畏首畏尾的人当中,有的人真的对爱、认同、依赖有无限的渴望,而这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常小心翼翼地看别人的脸色。人可以拿自己和他人互相比较,但若因此变得过度胆怯的话,就得先审视自己的欲望系统。

第二种心理类型就是严重的自卑感。如果深感自卑,就会觉得别人看起来都比自己强。

但是,我们是靠什么来判断别人强于自己的呢?通常会拿外貌或口才等外在条件做为判断的标准,而且如果太重视这些条件,就会产生将对方当成偶像、贬低自己的情感,最后在各方面都变得畏首畏尾。

第三种心理类型是经常抱持负面心态,事先想到不好的地方去。

有一次我和久居国外归来的朋友见面,过程中,朋友的手机来电铃声响起,他接起后用英语说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朋友挂掉电话后说的话却让我忍不住大吃一惊──在他听电话的时候,他一直很在意我会不会有“我的天,这人在国外住了这么久,英语还这么烂”的想法。但其实我根本没在听他讲电话。

就像这样,因为负面的想法而变得谨小慎微的类型,通常对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有很高的期待,因此当他们失败或犯错时,心里也会非常难受或备感羞耻,万一不小心得罪了别人,也会一直担心那个人会不会讨厌自己而惶惶不可终日。

有个人一旦外出,就会担心家里的人,见了家人又担心朋友,后来,我问了这个总是战战兢兢过日子的人:“大家会照顾自己,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应该照顾好所有人呢?”结果他的回答是:“我觉得如果我不照顾好他们,他们会很辛苦。”

负面思维越多的人,越会基于责任感,认为自己如果不为他人做点什么,对方就会过得不好,因此越容易陷入痛苦的恶性循环中。

我在咨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一点是,不管是谨小慎微型、冷漠型,还是自我中心型的人,其深层心理几乎都是一样的──原因都出于他们心中,想成为在所有方面,都值得众人竖起大拇指称赞、获得大家认同的人。

只不过谨小慎微型的人会希望藉由对方认同自己是个好人,来满足这种心理;冷漠型的人因为不想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伤害,就会和他人保持距离;自我中心型的人则会为了避免受伤,而过度地自我防卫。

从某方面来说,谨小慎微型的人可说是最老实,自我防卫的高墙也最脆弱的类型,因此更容易,也更常受到伤害。

我在咨商的过程中,会对因害怕人际关系而变得谨小慎微的人说:“请在脑海中想想以下三个问题──我现在最在意的人,是临终时会在我身边的人?是我在临终那一刻最想见到的人?还是我有困难时可以请求帮助的人?”

当被问到这几个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会摇头说这三种情况都不适用。既然如此,有必要为了讨好对方而费尽心思到这种地步吗?

我决定刻薄地生活: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打动人心的关系心理学(圆神出版社提供)

<本文摘自《我决定刻薄地生活: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打动人心的关系心理学》,圆神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彼此尊重”营造优质人际关系 身体力行7要点
过度爱干净? 多一些包容减少人际关系紧张
智能手机对现代人际关系影响越来越大
睡眠充足 可改善你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