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才能出众护国大将军 因一句话遭现世报而绝嗣

作者:怀忍忍
东晋名门望族谢将军,因何遭现世报而绝嗣?(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081
【字号】    
   标签: tags: , ,

有一位晋朝名士将军,令诗仙李白追忆:“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夜泊牛渚怀古》节句) 李白到了牛渚这地方,即景思人寄情,回到往日时空,呼出镇西将军赏识白士咏史诗的往事。李白追忆的谢将军,就是谢尚。

东晋名门望族  护国谢将军

谢尚(308年—357年)出身于晋朝高门望族的陈郡谢氏,正确地说,谢氏的望族地位是因为谢尚的成就而奠定稳固的根基。谢尚和王羲之(303年—361年) 是同时代的人,留给后人许多嘉言美谈与传奇。谢尚一生颖悟俊逸出众,享有功勋,但是却没有儿子能够继承;谢尚无子的因由也是一则警世传奇。

谢尚字仁祖,世称谢镇西(将军),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东晋太傅谢安的堂兄。谢尚的曾祖父谢缵是中郎将,祖父谢衡官至国子祭酒,父亲谢鲲从小就知名,有高识好《老》《易》,且艺术天分很高,能歌善吹笛鼓琴。谢尚的天赋与嗜好,融合了祖先三代的才能于一身,允文允武,集众艺于一身,并且在仕途和武功上也有大建树,于北伐中为东晋取回传国印玺,进号镇西将军,为陈郡谢氏取得方镇实力。谢氏望族影响东晋至南朝二百余年的政治局势。

谢尚从小就展现纯厚的真挚性情,颖悟出众。七岁时丧兄,哀恸异常,纯真诚挚的本性自然流露,让亲戚异常感动。八时岁,父亲带着他陪宾客,有客人说:“此儿是我们座中的颜回呀!”谢尚应答说:“座中无尼父(孔子),怎能看出谁是颜回呢!”让宾客惊叹不止。

在他十来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他承袭了父亲咸亭侯的爵位,到府通谒拜见司徒(丞相)王导。那时王府刚好有盛会。王导便对谢尚说:“听说君能跳鸲鹆舞,座上的客人都倾心思慕这支舞蹈,不知能否得此佳缘?”谢尚说:“好。”便用布巾包裹头发,然后跳起鸲鹆舞(八哥舞)来。王导让座中宾客抚掌打拍子,谢尚在宾客中即兴而舞,率真自在,伸展挥舞,俯仰自如。才能与真性情兼具的谢尚一直深受王导器重。

谢尚坦率豪爽,聪颖绝伦,不从流俗,任性而不受拘束。他爱穿绣有花纹的裤子,受到长辈的责备后也就改掉了这癖好。《乐府广题》记载,谢尚当镇西将军出镇寿阳时,曾在市中门楼上弹琵琶,他身着紫罗襦坐在胡床上,作《大道曲》乐音飘扬到大道上,往来路人都不知道这位音乐家是个位列三公,出镇一方的将军。

朝中臣子曾经感慨陶侃没有留下遗言交待后事,都认为是一大遗憾。谢尚的见解与众不同,他说:“当时朝中没有竖刁(春秋齐人)这号乱国的人物,故而陶公就不用留下遗言了。”当时人听了之后,都赞赏谢尚见解深刻,这番话说得很好。

谢尚累官至散骑常侍,追赠卫将军、散骑常侍并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位比三公的尊贵象征。虽然他生于望门,丧于尊荣,但是只生了二个女儿,没有儿子,收养的兄弟的儿子也同样步上死亡的命运。

谢尚无子 原由于未兑现誓言

苍天悠悠,誓言不落。 (Pixabay)

谢尚认为自己没有后嗣,是受到某种惩罚。当时有个夏侯弘跟人说自己能见到鬼,并能与鬼说话。谢尚就问夏侯弘自己为何受到惩罚?一些时日过去后,夏侯弘还是道不出原由,只是说:“这些日子所见的都是小鬼,必然不能知道原由。”

后来夏侯弘忽然遇到一鬼,穿着青丝布袍,乘着新车,还有十几个跟班的侍从。夏侯弘想这鬼本事大,就拉住了拉车牛只的牛鼻,车队顿时停了下来。
车中鬼发出声音道:“为何阻挡吾的去路呢?”夏侯弘说:“有问题想请问。镇西将军谢尚没有儿子。此君有名士美名声望,不可以让他绝了后裔,失了祭祀。”

谁知车中鬼动容地说:“君所说的正是吾儿。年少时,他与家中女婢私下通好,并发了誓约不再与他人结婚,却违了约。如今那个女婢死了,她向天告诉,谢尚因此事而没有儿子。”

夏侯弘就把问鬼的经过和内容一五一十告诉了谢尚。谢尚说:“我年轻的时候,的确作了此事。”终于,谢尚明白了自己是因何缘故而受到绝嗣的惩罚。

谢尚后来有个侍妾叫阿妃,有国色天香般的美貌,也非常擅长吹笛。谢尚死后,阿妃立誓不改嫁。当时的北中郎将郗昙看上阿妃,利用权势,设计得到阿妃为妾。但是,阿妃一生都不和郗昙讲话。由此事可以推知,谢尚对女子的吸引力。年轻时,他和婢女两情相悦私定终身,婢女的死虽然和他无关,但是他发的誓言却不能烟消云散,惩罚也不能豁免!

《隋书》有记载卫将军《谢尚集》十卷,但如今都失传了。只有少少的断卷残篇留在人间。他的乐府诗《大道曲》吟:“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人生亦若是!人生二、三月天,柳青伴桃红,青春正好时光;人生匆匆,马蹄答答,一生遗音终归消失在凡世黄土尘埃中。但那誓约被上天收去了,必定要兑现,不兑现的人必定要付出代价!

资料来源:《晋书》《搜神记》《乐府广题》《乐府诗集‧七十五》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门言礼之精义”。中国古代,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不同的人采用的礼节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强调差别,则易离心离德;而且,礼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维持秩序──一种和谐、太平的状态。儒家的礼治观,是让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别”是礼的手段,目的还在于“和”。有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含义丰富,直指核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