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唐诗】

王维《息夫人》一诗赐福一家人破镜重圆

作者:踏雪飞鸿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表达了两个女子受迫于现实,然而坚贞不移的心意。(容乃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51
【字号】    
   标签: tags: , , ,

人们称王维是“诗佛”,说他的诗妙悟造化之妙和人生的禅机。王维有一颗悲悯又勇敢的心,他写了《息夫人》一诗,救了一家人,带给一个贫贱家庭想都不敢想的好结局。

王维息夫人

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王维诗名如日中天。他宦游长安、洛阳,两都中的王公、驸马和豪门贵族,都想要宴请王维,都把王维的登门造访当作一大荣幸。当时唐玄宗的长兄宁王李宪、五弟薛王李业对待王维有如师友一般。

王维《息夫人》一诗就是在宁王府中写成的。本诗为性格坚贞但是命运多舛的女子传递了心声。诗中时空转换,从唐代上跨春秋时代,用了息国息夫人的夫君被楚王所杀的故事代言女主角的心意,虽然诗境婉转含蓄,诗意则表现得一清二楚。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今时一作今朝。难忘一作能忘。满眼一作满目。)

宁王宴请贵客,这一天座上客十余人都是当时文士。王维是贵客中的贵客,当时才二十岁。陪侍的宁王的宠妓,个个姿色出众,人人怀有绝艺。其中有一个长得纤柔莹净的和其他人的气质显然不同,她沉默内敛,却是妩媚明艳,自然动人。

原来她是宁王的爱妾,一年前召入宁王府的,本是宁王府的邻家女子。有一天宁王无意间见到这女子,一见难忘,可是左右却告诉他这女子是有夫之妇,她的丈夫是做饼卖饼的饼师。宁王就赠送饼师很丰厚的礼,从而把他的妻子带回王府。

宁王对此女珍惜宠爱有加,到这一天,刚好满一年。宴席上,宁王问爱妾:“你还想起饼师吗?”爱妾默然不作声。这时,宁王跟身边近侍说了句话,近侍就带进来一个男子。宁王让此男子和爱妾面对面一见。

当那爱妾和男子四目相接,立时簌簌泪下,垂落双颊。在座的十几位文士都感染了他俩凄恻的情意。

宁王让座上的宾客赋诗。那爱妾无语的表情和眼泪触动了王维记忆的某个夹层,他最先完成诗作——《息夫人》,诗题下有个小“怨”字,因此这首诗也称《息妫怨》。妫(音同归)是息夫人娘家的姓氏,这是一首带着故事的叙情诗。

王维用了春秋时代楚文王灭了息国夺取息夫人,而息夫人始终不与楚王说话的故事。王维以此诗婉转地为眼前宁王的爱妾——饼师的妻子代言:“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诉说着:此时身边的宠爱,始终不能让我忘记旧日夫妇的恩义。在富丽的王宫里看尽姹紫嫣红,好像都在为我垂泪,王夫为我而死,生死难忘,怎么也不和楚王说话。

饼师的妻子心中的选择是宁取旧日恩也不要今时宠,物质与精神在她心中天平上的较量,谁轻谁重一目了然;“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泪”象征她珍惜旧日恩义从未改变,“不言”代言了她的决心。这首诗虽只短短二十个字,却能句句叙事,句句表情,王维黏合眼前和千年前的两个女子,以史事借喻的手法作了委婉的表达,又强烈表现了女主角的情感。

在座的其他诗人文士看到王维的《息夫人》一出,都束手了。宁王也能立即内省,就顺遂了爱妾的心意,放归她回到饼师的身边。

息夫人的故事

息夫人是春秋时代陈宣公之女,息国国君的夫人,可却是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当她归宁过境蔡国时,她的姊夫蔡哀侯看到小姨子息妫美色绝伦,起了色心,态度轻佻。息侯因为蔡侯的无礼非常愤怒,借用了楚文王的军力,在莘这个地方大败蔡国的军队。在这一场战役中,蔡哀侯被俘到楚国。

蔡哀侯为了报复,故意在楚王面前极力称赞息妫之美天下无双。结果,楚王的色心被挑动了,他访了息国,一睹息妫的美色,为之倾倒,竟设宴擒住息侯,灭了息国,并将息妫带回楚国,立为妃子。

楚文王对息夫人宠幸无比,两人生下二子熊艰和熊恽(后来的楚堵敖和楚成王),但是息夫人却不与他说话。楚王问她为何总是不和寡人说话?息夫人总算回答了他:“一个妇人身事二夫,纵然不得一死,又有什么话好说的呢?”

楚王将这一切归到蔡哀侯身上,为了得到息夫人的欢心,又兴兵攻打蔡国。起淫念恶念的蔡哀侯,招来大祸死在楚国。

息夫人的故事在史上流传久远,王维借用了古老故事写下《息夫人》一诗,让贫贱夫妻得以破镜重圆。王维佛心自然流露,滋润生命细无声。

资料来源:《本事诗》《春秋左传》《全唐诗》@*#

─点阅【爱读唐诗】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中医能施行外科麻醉手术,还能“换心”。扁鹊是中医学的祖师、“脉学之宗”,他是最早运用脉诊来诊治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他的换心术和起死回生医术在当代名播遐迩,得有神医之名。
  • 中华文化非常强调孝道,孝道是人品的核心,家庭和社会和乐的基础,清朝王永彬著作《围炉夜话》中讲:“百善孝为先”。孝心、孝行真能感动天,史上有许多明例。
  • 人间有平行时空称仙境,偶然开了门,偶而让人进去一睹世外桃源,在不同时代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清初的仙姑洞,南朝的滕村洞穴都是这样的仙境。
  •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前身是民间小调,萌芽于隋唐之际,兴盛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为唐宋时代的乐府诗,供宫廷或民间演唱。
  • 西汉的哲学家董仲舒写道:人们不敬畏上天,那样灾祸来时就表现的比较隐蔽,隐蔽到看不见发生的端倪,人们还以为是自然发生的。其实在我看来,现在这场疫情的发生绝不偶然,至于说老天要惩罚的是谁呢?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是无辜的吗?这个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来自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讲了两个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国家,如何双双走向灭亡的故事,它们灭亡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性的弱点被敌人攻入了。
  • 唯有超越表层的美,触及美深处的东西——不论是美德、才情,或是纯粹的善,才能对美有较完整的体悟,才能真正欣赏美。美之所以为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支撑美的多层肌理层层相扣,成就了深入人心魂之美。
  • 中唐诗人孟郊一生写了五百多首诗,以《游子吟》一诗千古著名。每年母亲节的时节,鲜明的孺幕之情,更是感动人,千古一心。孟郊怎么写的这首诗?这诗其实反映了他的人生故事的底图,凝缩了他大半生的悬挂。
  • 三只兔子转圈儿追逐,耳朵相互交叠重合,形成三兔三耳、腾跃轮转的视觉印象。奇妙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灵动神秘又循环往复的三兔纹样,穿越千年,历久弥新,这个流传三大洲、出入四大宗教、跨文化的中世纪图腾,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玄机和寓意?其超越时空、贯通不同种族的共同价值是什么?仍是未解之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