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否认中国出现通缩 专家:泡沫破灭或引危机

人气 2322

【大纪元2023年04月26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李思齐采访报导)关于通缩的讨论最近充斥中国网络,中共官方否认中国出现通缩或存在长期通缩的基础,专业人士分析,中国非市场经济,难套用西方经济学来评判,需警惕“金融空转”,否则数据好看,但经济越来越差。

4月20日,中共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央行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中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中共国家统计局也在4月18日记者会上称,中国“不会出现通缩”。但网络上关于中国是否会通缩的讨论并未因官方的表态而停止。

《三联生活周刊》4月21日发表文章《通缩可能要来了?为何对我们来说比通胀更可怕?》。文章认为中国面临通缩的压力,主要是中国自身内需不足,“仅靠货币放水和财政刺激已经不够”,如政策继续刺激下去,会有更多的负面效应。

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建在4月18日发表的文章中表示,自己似乎是最早提出通缩观点的人。3月24日,赵建发表了题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通缩,但物价变化对中低收入群体很不友好”的文章,内容是基于前一日(3月23日)在欧美同学会内部研讨会的发言稿。西京研究院是西京资本(Atlantis)的全资子公司。

通缩(deflation)是通货紧缩的简称,意思与通货膨胀相反。通缩就是人们消费少,但货物供应过多,迫使商家降价销售商品。通缩带来的影响主要会体现在三方面:1. 需求减少导致经济衰退;2. 企业因低需求降低产能,导致失业率上升;3. 失业、收入降低会导致偿债能力下跌,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不仅仅是通缩

赵建在他的第一篇文章中把通缩分为四类。1. 收入萎缩型通缩:如失业率高,收入减少;2. 产能过剩型通缩:如内需低,出口订单下降;3. 债务衰退型通缩:如居民提前还贷,地方政府陷入债务陷阱;4. 预期不振型通缩:如居民热中储蓄,民营企业严重信心不足,投资需求严重下滑。

就目前对中国是否通缩的广泛争论,赵建认为“需求不足引起的通缩应该是主要矛盾”。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的分类中,食品烟酒同比增长了2.0%,衣着涨了0.8%,生活用品及服务涨了0.7%,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分别涨了1.4%和1.0%,其它用品及服务的涨幅最大,为2.5%。对于这种通胀,赵建认为它是长期的、结构性的、成本推动型的,不仅不能刺激经济,还容易陷入滞胀(Stagflation)。滞胀的“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

天钧政经研究员宋维骏(Albert Song)4月24日告诉大纪元说:“中国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是共产党控制下的变异经济体系,因此很难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通缩和通胀特征来判断目前中国经济的状态。”宋维骏在中国金融行业有28年的从业经验,专注中国政治和经济领域方面的研究。

他认为:“总体来看,中国经济衰退是一个大的方向,这其中也包括外部需求减弱与脱钩,内部存在的多种问题。我数次提到的金融空转现象是值得警惕的,中国货币政策已经很宽松,以至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也不大了。以往股市和房地产是两个蓄水池,目前股市行情不好,房地产也无起色,大量泛滥的流动性无处可去,最后可能用于无效低回报的投资项目上,造成经济数据靓丽但经济越来越冷。”

金融空转

近期接受大纪元采访时,宋维骏多次提到了中国存在“金融空转”现象。他于4月13日告诉大纪元,“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空转现象,流动性在金融系统内而没有到实体经济当中,即银行发放出去的贷款由于多种原因又转变为银行的存款。”

所谓金融空转是指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谋求高收益的机会,而不是流入实体经济。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3月18日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的演讲中也提到了“金融空转”的可怕后果:金融归根到底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金融发展过度,脱离了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经济会泡沫化,大量流动性将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提高,一旦泡沫破裂,可能还会诱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继续走低。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5.8%;其中,住宅投资同比下降了4.1%。

宋维骏解释说:“就房地产来说,过度的开发造成市场饱和,也无法吸纳过剩的流动性,和债务危机相生相伴。”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中共货币宽松政策持续 但资金空转多投资少
【财商天下】全球抗通胀 中国却陷通缩威胁
对未来缺信心 中国人继续捂紧口袋存多花少
谢田:中国更可能没有通缩只有衰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