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为台湾人的悲哀到幸福──曾群芳纪念文集》

跋:坚强与柔软

作者:曾建元
《曾群芳纪念文集》书封(曾建元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83
【字号】    
   标签: tags: , , ,

爸,这是一本关于您的书,记述的是您以生命演出的人生故事,这故事不只属于我们一家人,它也是台湾人共同命运的写照,在这岛上,我们同悲同喜。

爸,回顾了您的一生,我看到您平日在家人面前冷峻、严肃与刚强形象下的血性与温柔,我想到您在学生时代投入反抗事业,而后又流亡山中,历经艰难崄巇,最后不得不苟全性命,将理想和抱负尽付与事业与工作,心中感到无比的心疼。您给了我们温暖的家,用尽心血保护和培养我们,我们才能受到完整的教养,在无忧无虑中快乐地长大。

爸,正因我们很难经历现实中的痛苦与悲伤,所以都是在小说、戏剧、音乐和美术中想像着家以外的世界、在当中体会人生。我自小神往着《侠隐记》(Les Trois Mousquetaires)里三剑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博爱胸怀,罗宾汉(Robin Hood)的神出鬼没行侠仗义,《汤姆奇遇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里汤姆(Tom)和蓓姬(Becky)的两小无猜,《乞丐王子》(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里儿童的善良与天真,和如何驾驭权力于造福与济世,更羡慕基度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的快意恩仇,而我每次欣赏或演唱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第九号交响曲,就会想到他如何将失聪与失恋的痛苦升华为对于音乐和人道的讴歌,爸,您让我难以忍受强权与霸道,宁可自命为丐帮帮主,陪伴受欺负的人。

爸,在为您诵经时,我不知怎的,眼泪扑簌簌地止不住流下,竟至泣不成声,在移灵通道上为您送行,我更眼前一片朦胧,根本看不清前路,我惊讶于此刻我是如此软弱。邱荣举教授曾称赞我们父子都是“男子汉中的男子汉”,我也总是以此自许,但其实我也是常常会为不平与委屈而感到伤心,然后把自己躲藏在合唱里,或在包厢点歌独唱前后的掌声鼓噪中,也躲在诗的幽微里。我最脆弱的地方,就是不能接受有人批评和侮蔑您,为此,我付出一生的代价,只为了不想让您丢脸。爸,我从未看过您流泪哭泣,但您说过,祖父过世时,您跪拜嚎啕大哭。我疑惑,我们是不是一样的坚强与柔软?

爸,书终于要出版了,我花了好多时间重新认识您,拼凑您,书写与刻划您,您又重新活过来了,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台湾的历史与未来里,活在家里,在中港老家、在国立新竹高级中学和国立台湾大学的校园里,在苗栗和新竹、在台北,在中国、在日本、在越南,像千风,像日光,时刻照拂人间。这本书就像我的小孩一般,这一次,换我把您生出来了。

曾群芳手迹,1971年7月29日,寄自日本东京。(曾建元提供)
1948年1月14日台大法学院商业专修科毕业合影于行政大楼前(周登龙收藏,周美里提供)

2023年4月27日11时
台北晴园

作者介绍:曾建元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
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暨淡江大学资讯传播学系兼任副教授
公民监督国会联盟暨华人民主书院协会理事长
台湾独家传媒智库执行长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亲爱的朋友已纷纷离去,仅存的那些,如今也各分东西。寒夜里划亮一根火柴,想像中记忆发出的光,多温暖:在那个长满了绿色植物的地方,居住着我心爱的人。他们如同夏日阳光里甜美的花朵果实,美好、灿烂,永远吐露芬芳。
  • 这里静得出奇,偶尔的深夜,舍不得放弃那犹如遥远星辰般的灵感,披衣起床,遥望窗外灯火注视下的村镇
  • 在人多的地方 我像个哑巴 我喜欢与花草说话 说着说着,爱情就凋谢了 说着说着,冰雪就化作了春水
  • 在一个奇异世界中,没有陆地,只有广阔无垠之大海。而在这个世界之人都生活在一艘艘大船里,有的船为蓝白色,有的船为三色,还有的为花色,相互之间并不近靠,各自航行。
  • 草木凋落之时,最是耐人思味。庄稼已经收走,空旷的田野,留下一片落寞。而大田四周以及河畔路边,原来葱茏的绿,也变得黯淡而零乱,在秋霜下显得不堪。这时节,在山里走走,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 地瓜是再普通不过的食物,而在1960年,地瓜却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按票证供应的东西根本不够吃。饥饿逼得人们到处找吃的,海里的海菜,山上的野菜,凡能想到的都吃光了,甚至人行道旁的槐树叶都被撸光了。
  • 少年时唱的歌,必有一些终生难忘,迟暮之年再回味那些熟悉的旋律,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欢乐中去。19世纪后期,日本诗人国木田独步说:“如果说少年的欢乐是诗,那么,少年的悲哀也是诗;如果说蕴藏在大自然心中的欢乐是应该歌唱,那么,向大自然之心私语的悲哀,也是应该歌唱的了。”我的少年时期正值上世纪50年代,生活平淡无忧无虑,没有学业重负,更谈不上悲哀,却充满嬉笑与歌声。那时小学校每礼拜都有专门唱歌的音乐课,至今回想依然历历在目。
  • 跟师父学茶有三十几年了,那天,师父带了一小铁罐百年普洱茶来,我掏了一些放进陶壶里,泡了开来,倒了两杯,一杯给师父。师父喝了一口,舒展眉头,嘴角含着茶气,缓缓的说:“能收藏这普洱,很感恩。”然后,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冥冥中似乎有神的牵引。”
  • 老人对子女的关心,往往是非常特别的。过年过节老人都希望孩子在身边,但又担心孩子着急,因此说话的语气是矛盾的。明代诗人袁凯的这首《京师得家书》全文仅仅二十个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东方茶文化广博深奥 静心修行才能体会神性的美好 春天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