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发挥“金融智慧”,让人生更美好

人气 256

【大纪元2023年06月02日讯】“金融”这个名词已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词,而且也发展成一个重要的产业,在大学里更是热门的科系和课程。所以它是一种“专业”,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尤其在“衍生性金融”源源不断出炉,利用高深数理,更让一般人莫测高深,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自泡沫经济出现,尤其几次金融大风暴、二○○八年金融大海啸发生,金融给人“负面”印象就挥之不去。在《华尔街》、《华尔街之狼》等卖座电影上演之后,贪婪、欺骗、放浪形骸、纸醉金迷就和金融操作人员紧紧相连。在有毒食品、商品泛滥之际,竟然有人将金融商品称为“具剧毒的无形商品”。

金融的两极看待

不过,尽管金融受到两种极端的看待,金融科技仍持续研发,而且现代人也脱离不了金融,因为金融和货币、金钱被画上等号,纵然在数位经济蓬勃发展之后,有形的钱似乎逐渐被取代,“五鬼搬运”越来越方便,但还是需要以货币做为计量单位,只不过金融的型态更为宽广,也越来越模糊。这样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福祉是好是坏?恐怕得回归“金融的本质”。

如今我们都知道,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出现,大大提升世人生活的福祉,而交易媒介、计量单位、金融中介就不可或缺,于是货币、金融机构乃应运而生,投资、资本、厂商、借贷、购并、股票、保险、各种衍生性金融纷纷涌现,不但丰富这一代人的人生,也影响到下一代、下下一代……代代相传永永远远。不过,纵使只就我们每天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的金钱、货币,究竟是何种内涵?已故的经济学名家、产权大师艾尔秦(A. Alchian)在1963年于加大洛杉矶分校对一班I.Q.顶高的博士生发问:“什么是货币?”经过三星期的讨论找不到满意答案,他在多年后发表了“什么是货币?”的论文,还是无法令人满意。而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海耶克(F. A. Hayek)更说:“货币,或者我们平常使用的‘金钱’,是所有事物当中最难理解的东西。”

回归“金融本质”

由于人类的贪婪被金融商品的勾引,导致投机炒作横行,欺骗、不诚信成风,伦理道德被扬弃,金融科技脱离人文,于是走向败坏之路,有必要让分离的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互相结合在一起,发挥金融智慧,挽救人类文明免于衰落,甚至灭亡。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唐朝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宰相张说,在其《钱本草》短文中,就将钱比喻为一帖中药,若用“道、德、仁、义、礼、智、信”七种方法精炼,就可长久服用,使人延年益寿,若不这么服用,就会消减情志、损伤精神,已将钱财使用及用途作绝妙诠释。

如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希尔.德赛写作的这本《金融的智慧》,从人文观点透视金融的中心概念,跨越金融与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电影和宗教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的鸿沟,让大家从人文的角度来理解金融到底是什么。作者不说行话、不看公式和图表,而是用人文发现金融智慧,他以说故事的方式讲述一堂生动迷人的金融课,让读者自然而然沉浸在金融直觉里。作者清晰解释了金融的运作及其重要性,让读者知道人文修养可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生活和世界,很值得一读。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吴惠林:将“金融”讲清楚说明白的一本书
神力神迹与神技的磁气民族
疫情使银行获利下滑 推助发展数位金融
任正非喊活下来 谢金河:经济寒气袭向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