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占蜀地是天意 孙权身边异士透天机

文/刘晓
《三国志像》之“孙权跨江战黄祖”。(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0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古代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能人异士,他们知晓天文地理,善于推算天象,预知命运休戚,而他们的出现亦是上天的安排,上天通过他们来向世人传递天意,让世人相信万事皆是上天的提前安排。他们或隐于民间,或居于庙堂,为帝王解惑。三国时期除了辅佐刘备的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等人外,东吴孙权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异士,名叫吴范

《三国志》上说,吴范,字文则,会稽郡上虞县人。他因为有道术而闻名整个会稽郡。东汉末年,孙权占据江东,吴范顺应天象,投靠孙权为之效力。每遇到灾祸或祥瑞之事,吴范就通过术数推演,作出预言和解释,并数次得到印证。

一次,孙权打算讨伐黄祖。黄祖是荆州牧刘表的大将,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被黄祖手下击中头部而死的。后来孙权的哥哥孙策曾率孙权、周瑜等将领在建安四年(200年)与黄祖展开大战,黄祖几乎全军覆没,其妻儿被俘,黄祖只身逃走。

孙策死后,孙权接任掌事,任会稽太守。207年,有大臣建议孙权攻打黄祖,因为他如今老迈,钱财粮草也十分匮乏,而且吏卒心怀怨恨,攻打必能取胜,进而可以进攻巴蜀。孙权深以为然,但吴范却说:“今年攻打还是少利,不如明年,明年戊子年,荆州刘表将身死国亡。”

然而,孙权权衡之后,最后决定还是出兵,果然如吴范所言,战事并不能取胜。孙权的表兄徐琨还在对黄祖作战时中流矢而死。

208年,孙权再度出兵征讨黄祖。吴军行进到浔阳时,吴范观天象后,来到孙权的主战船上道贺,认为此战必定胜利,并催促军队加快行军速度。果不其然,吴军打败了黄祖,黄祖趁夜逃亡。

孙权担心此次黄祖再次逃脱,吴范却让孙权不必担心,说黄祖逃得并不远,一定可以生擒他的。拂晓时分,有兵士来报,说已经生擒黄祖。孙权报了杀父之仇,彻底占据了黄祖的城池。不久后,又传来刘表病死、荆州被分割的消息。吴范预测之准让孙权等众人十分佩服。孙权派鲁肃以吊唁为名静观荆州的变化。鲁肃还未到荆州时,刘表的次子刘琮投降了曹操。

此后,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爆发,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之后,吴范又告诉孙权:“甲午年,刘备会得到益州。”孙权将信将疑。恰好大将吕岱从蜀地返回,他对孙权说,自己在白帝城遇到刘备,刘备的军队散失零落,死亡将尽半数,因此很难获取益州。孙权以此询问吴范的看法,吴范说:“臣所讲的是天意,而吕岱所看到的只是人事而已。”

历史的真实是:赤壁之战后的刘备屯兵荆州,又在诸葛亮的筹划下,先后占领了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随后又向孙权借得南郡,占有荆州大部。211年至214年,刘备打败刘璋,占领了益州。秉承天意的刘备最终获取了蜀地。

219年,刘备又夺取了汉中,自称汉中王。同时,镇守荆州的关羽,进攻襄樊,大败曹军,威震北方。这时,刘备的势力发展到了顶峰。

而江东的孙权开始同刘备争夺荆州和江淮地区。关羽在荆州的发展,引起了东吴的不安,于是孙权派吕蒙袭杀关羽,把刘备的势力完全逐出荆州。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在孙权和吕蒙谋划袭击关羽前,他们与亲近的大臣们商讨此事,多数人认为不可行。孙权就询问吴范,吴范说:“此战能擒获关羽。”此后关羽败走麦城,派使者前来要求投降。孙权问吴范说:“关羽会投降吗?”吴范说:“他有逃跑的迹象,说投降是假的。”于是孙权派遣潘璋在小道上拦截关羽。

侦查的兵士说关羽已经离去,但吴范却道:“虽已离去,但终难免被擒获。”他还说会在明天正午时分擒获关羽。孙权遂竖起测日的木表,摆下记时的漏壶等候正午的到来。时间一到,果真传来关羽被俘消息,随后关羽遇害。一代忠胆侠义英雄陨落!

因为担心刘备报复,孙权打算与曹魏交好,向魏称臣,但吴范却道,曹魏表面上与东吴交好,实际上暗中有图谋,还是应当防备为好。而对于率领重兵来报仇的刘备,吴范却预言,将来两国一定会和睦亲近。

吴范的预言其后都应验了。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断。诸葛亮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并最终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因为吴范多次预测精准,孙权任命吴范为骑都尉,兼任太史令,他还多次屈身请教,想要得知其知晓天象、预知命运的秘诀。但吴范并未将关键之处告诉孙权,这大概是因为这其中的秘密不能为外人所知,也或许孙权没有这个缘分,孙权因此而不高兴。

最初,孙权还是将军的时候,吴范就对孙权说,江南有帝王气象,在己亥年至庚子年之间,会出现帝王,以此暗示孙权有帝王之位。孙权说:“如果如你所说,一定封你为侯。”

222年,孙权称吴王。孙权原本打算封吴范为都亭侯,但诏令临颁布前,孙权因为吴范没有将道术的秘密告诉自己,而取消了他的侯爵之位。229年,孙权正式称帝,是为吴大帝,建都建业(江苏南京),国号“吴”。

吴范个性刚直,待亲朋故交态度始终如一。他一向与同乡、同样为人刚直的魏滕交好。后来魏滕获罪,孙权十分震怒,明令谁劝谏就处死谁。吴范对魏滕说:“我陪你一起去死。”魏滕说:“死而无益,何必去送死呢?”吴范回道:“我难道要坐视你去死不管吗?”

于是吴范剃去头发,自我绑缚来到皇宫门前,叫侍卫通报。侍卫不敢,说:“通报肯定是送死,所以不敢进去。”吴范说:“你有子女吗?”答道:“有的。”说:“假如你因为我吴范而死了,你的子女可以托付给我。”侍卫说:“那行。”于是推门而入。

侍卫通报的话还未讲完,孙权大怒,就要投戟刺杀。侍卫飞奔而出,吴范趁势闯了进去,叩头直至流出血来,而且声泪交加。

过了好一会儿,孙权怒气消退了些,于是免了魏滕的死罪。获释后魏滕拜见吴范,真心感谢说:“父母能生我养我,却不能让我免于死罪。大丈夫得一知己,有你一个便足够了!”

226年,完成了上天使命的吴范病逝。他的大儿子先于吴范死去,小儿子还年幼,因此他的道术失传了。在吴范离世后,孙权十分思念他,便在荆州、扬州、交州招募能够全面掌握道术如吴范者,并许诺封为千户侯,但最终一无所获。

要知道,上天安排吴范这样的人物助力孙权,自是有天意,而孙权无法再寻得这样的人物,同样是天意吧!@*#◇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宋朝建国之初,为了惩戒藩镇的弊端,开始在各州设置通判,通判不是知州的副官,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所以常常和知州争权,通判的理由通常是:“朝廷派我来监督你的。”因此,州郡长官跟通判往往不和。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钱昆,世代都是余杭人,曾担任少卿,非常喜欢吃螃蟹。钱昆曾要求外放为州官,有人问他希望到哪里任职?他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苏东坡有诗咏叹云:“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战国人,是韩国的公子,善于著书立说,但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同受业于儒学大师荀子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
  • 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他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反败为胜。而吴王夫差亡国前亦有先兆。
  • 阮籍身处魏晋之际,原本有救助世人的志向,但天下纷乱,知名人士少有能保全性命的,阮籍因此不参与世间人事,经常喝酒畅饮。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晋武帝)提亲,让阮籍的女儿嫁给他,阮籍连续大醉六十天,司马昭无法与之交谈,只好作罢。有一回,官员说有儿子杀了母亲的,阮籍说:“哼!杀父才可以,竟然还杀母啊!”在座的人责怪他失言。司马昭说:“杀父是天下罪大恶极之事,你怎么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父是禽兽这类的人,杀母则禽兽不如了。”众人心悦诚服。
  • 王维《长江积雪图》
    宗悫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愿做官。宗悫年少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说:“愿乘长风(大风)破万里浪。”宗炳说:“你若没有大富大贵,也将会光耀门楣呀!”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时,当晚就被强盗打劫,才十四岁的宗悫挺身而出对抗盗贼,让十几个盗贼四下溃散,不得进屋。
  • 南朝刘宋时,东阳无疑所撰写的《齐谐记》中记载,三国时魏国当阳县人董昭之,一日,乘船过钱塘江,船行至水中央,见到一枝短芦苇上有一只大蚂蚁惊惶的来回奔跑,怕被淹死。董昭之心生怜悯,用绳子套住芦苇,拖引到岸边,蚂蚁沿着绳子爬上岸。这天夜里,他梦见一个身穿黑衣的人,带着百来个人,来向他道谢说:“我是蚁王,不慎掉入江中,承蒙您的救助,为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日后如果有急难,可以告诉我,当尽棉薄之力。”
  • 唐朝开国公主:平阳昭公主,她一手建立了娘子军,娘子关也因她而得名,而且她是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用军礼下葬的公主。
  • 程颐与其兄程颢(明道先生)同受业于学者周敦颐(被尊为理学始祖),二程学说理论相近,后人集二人学说编成《二程全书》,称其学派为“洛学”。
  • 东汉末年,杜畿被推举为孝廉,担任汉中府丞。遇天下纷乱(董卓之乱),弃官避难荆州,汉献帝建安年间才回来。《傅子》记载,杜畿从荆州回来,到许昌(今属河南)见到侍中耿纪,两人整夜长谈。尚书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纪隔壁,夜间听到杜畿之言,感到惊异,天亮派人告诉耿纪:“有才能优秀的国士却不推荐,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见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旧识老友,于是向朝廷推荐他。
  • 晋国大夫栾书、中行偃派人杀了晋厉公,迎立十四岁的孙周为国君。大夫们在清原迎接时,孙周说:“我本来不希望回来做国君,虽然事已至此,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你们责求国君,使他献出生命,立为国君却不听从国君的命令,又何必要国君?那么两三个人要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共同顺从国君,才是神所福佑的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