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德堡城堡:昔日辉煌的见证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吴约翰编译
海德堡城镇与城堡全景。美丽的中世纪城镇和内卡河(the Neckar River)位在右侧。左侧的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 Castle)坐落在河床上方330英尺的山丘上。八个多世纪以来,城堡巍峨耸立,一直占据着这个古老城镇的天际线。(DaLiu/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40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 Castle)巍然屹立于德国中世纪城镇海德堡之上。海德堡城堡首次出现于文献的记载始于1214年,提及这是一座坚固的中世纪城堡。城堡后来成为神圣罗马帝国(the Holy Roman Empire)选帝侯(the prince-electors )的王室住所。整座建筑群呈现不同的建筑风格。

例如,“鲁普雷希特翼楼”(The Ruprecht’s Wing)是城堡群中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从肋状拱顶(ribbed vaults)和拱顶石(keystones)等设计可知一二。“奥托海因里希翼楼”(The Ottheinrich’s Wing)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宫殿的典范,立面装饰丰富,以古代人物雕塑为特色。

16、17世纪期间,海德堡城堡扩建成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城堡中著名的建筑包括“腓特烈翼楼”(Friedrichsbau)“奥托海因里希翼楼”(Ottheinrichsbau)“玻璃翼楼”(Gläserner Saalbau),以及“英国翼楼” (Englischer Bau)等。它们都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最佳建筑典范。此外,“帕拉堤乌斯花园” (Hortus Palatinus) 是一座风景园林,长久以来即以世界第八大奇景而享誉盛名。

海德堡城堡历经多年战争与自然灾害后遭到摧毁。1764年,一场雷击引发大火,焚毁大部分结构,使得城堡沦为废墟而遭遗弃,几乎被人遗忘。

然而,却是这般外表残破的哥特式暨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吸引了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家的关注,成为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象征。约翰‧沃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M.W. Turner)和马克吐温(Mark Twain)等艺术家和作家重新发现了这座城堡。他们创作的诗歌和艺术作品令城堡名垂千古。从那时起,大家都意识到要好好保护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堡。

后来大约在1900年左右,专家决定将这座废墟城堡“完好保存”。只有将“腓特烈翼楼”以历史主义风格(译注)(Historicism)进行翻修和重建,其它建筑则保持原貌。

海德堡城堡座落于王座山(Königstuhl Hill)绿意盎然的森林之中。城堡建筑群的表面使用特别的红砂岩是来自内卡河谷(the Neckar Valley)。城堡当中有部分建筑年久失修,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典范。(1989 studio/Shutterstock)

“腓特烈翼楼”(Friedrichsbau)

走进海德堡城堡的主庭院,映入眼帘即是吸引无数游客目光的“腓特烈翼楼”。1900年代翼楼重新整修,无论外观或室内装潢都以接近原貌的新文艺复兴风格(the Renaissance Revival style)整修。外观可见黑色山形屋顶(gabled roof)、砂岩立体造型墙;此外,立面还有许多文艺复兴风格的窗户和雕像。腓特烈四世(Friedrich IV)藉由祖先和圣罗马帝国选帝侯的雕像来展示个人的权力和家族传承。

“腓特烈翼楼”外观可见黑色山形屋顶、砂岩立体造型墙面,还有许多文艺复兴风格的窗户和雕像装饰在立面。(Khirman Vladimir/Shutterstock)

“腓特烈翼楼”立面顶部装饰着维特尔斯巴赫家族(the Wittelsbach family)的石雕,由建筑师约翰内斯‧索奇(Johannes Soch)和雕塑家塞巴斯蒂安‧戈茨(Sebastian Goetz)设计。最顶端的雕像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祖先”: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和奥托一世(Otto von Wittelsbach)。往下一层的雕塑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代表人物,例如选帝侯鲁普雷希特一世(Prince-Elector Ruprecht I )和选帝侯奥托‧海因里希(Prince-Elector Ottheinrich)。再往下第三层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帝王和国王。这些立面雕塑是1900年左右的再制品;真迹收藏在“腓特烈翼楼”里。

“腓特烈翼楼”立面顶端的雕像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祖先”: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和奥托一世(Otto von Wittelsbach)。第二层的雕塑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精选代表,例如选帝侯鲁普雷希特一世(Prince-Elector Ruprecht I )和选帝侯奥托‧海因里希(Prince-Elector Ottheinrich)。第三层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帝王和国王。(Fabian Junge/Shutterstock)

“奥托海因里希翼楼”(Ottheinrichsbau)

位于庭院右侧的奥托海因里希翼楼是一栋没有屋顶的建筑,曾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一处非常美丽的建筑。红砂岩立面装饰着雕刻师亚历山大‧科林(Alexander Colin)的石雕作品例如罗马君主和古代英雄人物,以复古为灵感,呈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特色。 其它装饰物件仍保留在建筑物内。

奥托海因里希翼楼是一栋没有屋顶的建筑,曾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一处非常美丽的建筑。红砂岩立面装饰着许多石雕,包括罗马君主和古代英雄人物,呈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色。(Oleg Senkov/Shutterstock)

鲁普雷希特翼楼(the Ruprecht building)

位于大门塔楼旁,城堡建筑群中最古老的建筑是鲁普雷希特翼楼,这也是罕见的中世纪建筑典范。红色砂岩立面可见炮塔(turret)、小塔楼、圆拱门、零星的窗户等特色。

鲁普雷希特翼楼紧邻大门塔楼。红色砂岩立面可见炮塔、小塔楼、圆拱门、窗户等特色。(tilialucida/Shutterstock)

英国翼楼(Englischer Bau)

穿过景观花园,游客可欣赏到英国翼楼遗址。1612年,选帝侯腓特烈五世(Prince-Elector Friedrich V)委托建造城堡群最后的一栋建筑英国翼楼,由意大利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设计。英国翼楼位在充满雕塑感的腓特烈翼楼旁,呈现朴实无华的外观。与其它遗址一样,这栋建筑也没有屋顶。

英国翼楼紧邻雕塑感十足的腓特烈翼楼,呈现朴质无华的外观。(Diego Grandi/Shutterstock)

“伊丽莎白之门”(the Elizabeth Gate)

游客在离开城堡庭院后,会穿过“伊丽莎白之门”。这座造型小门据说在1615年只花了一个晚上就盖好,是选帝侯腓特烈五世送给妻子伊丽莎白‧斯图尔特(Elizabeth Stuart)的礼物。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小门装饰着人物雕刻以及刻有植物图样的柱子。

“伊丽莎白之门”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精美造型入口,以人物雕塑和充满植物图样的柱子装饰。(EWY Media/Shutterstock)

译注:历史主义是一种常见的建筑风格,此类建筑的外观会模仿古代建筑,或者从古代建筑中汲取灵感。

原文:Germany’s Heidelberg Castle: A Monument to Past Greatnes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国际自由记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