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埤青小聚三秀园 共创家乡美好未来

埤青小聚,首次聚会圆满成功。(岛语实验室提供)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06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近年来,有愈来愈多青年怀抱使命感而返乡,然而相较都市地区丰富的资源与机会,在云林大埤乡下就业或创业有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22日,大埤青年在大埤最美的古迹花园三秀园,完成了第一场埤青小聚,共享了一个欢乐的夜晚。

大埤青年共享欢乐夜晚,一起在大埤最美的古迹花园三秀园Sam-Sìu Garden。(岛语实验室提供)

这场青年聚会吸引了来自不同村落、职业与年龄的二十位大埤青年参与。大家互相分享彼此在大埤的故事,并讨论对大埤未来的想像。“二十年前返乡时,没有任何资源,都是自己苦苦撑过来。很开心二十年后,能有这场聚会串联彼此。”一位参加者回忆道。

是青农、是老师、是公所专员、是咖啡厅老板、是花园管理人、是NGO工作者,因为埤青小聚,聚在一起。(岛语实验室提供)

透过这次聚会,大家能够聆听彼此的故事,分享多年前返乡的点滴,感谢每一位守候大埤的青年,因为有这些前辈的坚持,才有今天能够齐聚一堂的机会。

大埤青农谢志坪和年轻人分享返乡心路历程。(岛语实验室提供)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渠道,广邀大埤有志青年参与聚会,共同研讨大埤地方议题,并邀请职人与青年交流,为大埤青年开辟全新视野。

期待能透过更多更多的聚会,将彼此的力量串联起来。(岛语实验室提供)

斗南扶轮社社长王智霖分享了他的心境:“半百岁月中有十年的时间没有居住在大埤,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我不会回云林工作!结果瞬间返乡蜗居近20年,每一个人都有离开与留下的理由,只有白驹不曾停留。”他说,听着这些青年对家乡的描述,才知道我们的心境是如此相似。大概是对一方水土的依恋,30年前负笈北上求学时,才知道“云林”对许多人而言是陌生,更何况“大埤”。我以前总是这么介绍:中山高速公路斗南收费站的位置处就是大埤乡(现在连收费站也消失)。

斗南扶轮社社长,同时也是大埤人的王智霖。(岛语实验室提供)

王智霖配合“盲人环台公益路跑”活动,除了募款41万给云林特教学校,更让环台七年的跑团第一次跑进大埤乡,跑在贯穿大埤的157县道,跑进三山国王庙。从浮潭到芦竹后,让大家看见家乡之美。他强调:“人们记得的不是你的头衔,而是曾对这块土地的奉献!”

8/20(二)- 8/23(五)将举办岛语文化体验营。(岛语实验室提供)

三秀园文化雅集协会理事长傅恩弘也分享了他的心得:“由岛语实验室主办的第一场‘埤青小聚’在三秀园前厅举行,有二十位来自大埤各村的青年前来参与、不同背景与职业的朋友们彼此认识、交流。会中大家聊聊各自的大埤故事,分享对大埤的未来想像,首次小聚的气氛热络又温馨。”

三秀园文化雅集协会理事长傅恩弘。(岛语实验室提供)

此次活动特别感谢林森宝乡长特地前来支持活动,鼓励大家能多串联互动、有好的计划也可以寻求乡公所协助。他指出,大埤乡的公家资源若能与民间结合,一定有更好的发展。

林森宝乡长特地前来支持活动。(岛语实验室提供)

这次青年聚会只是一个开端,本聚会将以青年视角为主轴,但无年龄限制,只要有一颗年轻自由开放的心,皆可报名参加!未来将会持续举办,预计7月12日举行下次的青年小聚,请留意岛语实验室及三秀园粉丝专页。

埤青小聚想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藩篱,有机会能认识与自己有相同理想的人。(岛语实验室提供)

主办单位:岛语实验室

岛语实验室是一群在2023年决定一同返乡的大埤青年,致力于推广家乡文化的传承。我们的业务范围包含活动企划、教案设计、田野调查、游程规划,目前正筹备着大埤街上的“岛语时光”共享空间,邀请大家有空来坐坐。

共同研讨大埤地方议题,并邀请职人与青年交流。(岛语实验室提供)

责任编辑:黄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