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心灵创伤对成长的影响

方新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57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30日讯】我们总是会对某些特别的事件,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容易愤怒,爱发脾气。我们往往认为,是这种事最可恶,或是客观原因出了问题,却不知道——我们的负面情绪可能是心灵创伤的延续。

  究竟是什么东西令我恼怒?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会让我们特别愤怒或伤心,尽管别人反应似乎没这么强烈,或者事后我们自己也会明白,这件事本身幷不那麽严重。

  一位朋友和老公逛商场,导购员殷勤备至地迎上来,热情地推销一款又一款商品。朋友不喜欢这种推销方式,几次对老公说:“我们走吧!”可他就像没听见,依然跟着导购转来转去。朋友气坏了,扔下老公,一个人跑到老远去逛。她是学过心理学的,每次发脾气之前都会让自己停顿3秒钟。她一边逛,一边就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因为我觉得被忽视。在生活中,老公是一个重视太太意见的人。那这么一件小事,我为什么会如此在意?

  她又主动回去找到老公接着逛,但心里依然在琢磨。她知道,这种反应和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有关。在被父母管束的青少年时代,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必须听话,她不能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那时起,她最痛恨的就是亲人不尊重自己,也会很轻率地给亲人下这么一个结论。

  的确,像这位朋友一样,莫名其妙的情绪会渗透到生活的每分每秒。当碰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时,我们往往会抱怨客观环境出了问题、对方太过分或自己当下太愚蠢。可是,也许这幷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我们过去的感受、形成的价值观在这件事上进行投射。

  强大外表的背后是个小小的自我

  人的整体心理状态完全是过去经历的延续。就是这么奇怪,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很多事已经过去了、忘记了,我已经很优秀、很完善了,但每个人过去形成的感受,还是会反映到现实生活中。

  这种影响必然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家庭中的排行、学校生活、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由此形成的家庭氛围,它几乎造就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常常是不自觉、不自知的。也许不是打骂,却留下比打骂更深的烙印。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不管他长大以后挣了多少钱,地位有多高,他都可能不喜欢自己。很多品貌俱佳的女孩,哪怕身边有再多的追求者,她都无法获得自信。

  这种伤害,年龄越小烙印越深。就像俄罗斯玩具“套娃”,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强大的外表,但他内心深处的自我,却还是小小的一个。

  很多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之后就把孩子扔到姥姥(奶奶)家,因为自己要忙工作、忙事业,顾不上啊。但幼小的心灵本能地要依赖他人,因此,姥姥(奶奶)就变成了“妈妈”。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往往又把孩子接到身边,而这时,妈妈意味着什么呢?多半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最要紧的是扔来扔去本身,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长大以后,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给自己设置一道墙,不允许别人靠得太近,不让自己再心痛。

  将来在他处理与爱人的关系上可能会表现出两种倾向:要么对分离产生焦虑,牢牢地把爱人绑在身边,在对方身上找到心理需要。要么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与人分离表现得出奇地冷漠和决然。

  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既然成长的遭遇是这么“被动”,那麽面对不断产生的负面情绪,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遇到不愉快,我们常常这么劝别人:就把它忘了吧!但怎么可能呢?心灵负载的痛苦很难忘记。那些经常缠绕的噩梦,某种似曾相识的场景,都是一种隐约的提醒。

  一位朋友40岁才学游泳———我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下水的情形:脸色苍白,浑身发抖,那是真正的恐惧,他小时候曾差点被淹死。可是他终于学会了游泳!战胜了自我。这大概就是常说的“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需要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超人”是很少的。

  最可行的是提高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觉察,幷不是反省和自责,而是从客观的角度认识自我。比如可以问问自己:我在什么情况下会不高兴?究竟是什么东西令我恼怒?你会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多半和过去的经历有关。当你能够在这个层面上理解自己,就会减少一点内疚和自责。

  当然,遇到相似的情形,你可能还会发脾气,但你明白了原因,道歉时也会更诚恳一点。

  一位心理治疗师讲过她的亲身体会。“文革”时期,她的家庭遭受极大冲击,也从此培养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曾把一个爱欺负人的小男孩打翻在地———她自己决不受气,也保护身边的人不受欺负。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她自己也渐渐长大、结婚、生子。一次,她带儿子在楼下玩,忽然发现那几个小朋友明显在欺负儿子,她顿时火冒三丈。但转瞬又发现,儿子竟然浑然不觉,既不愤怒,也不委屈,若无其事地继续跟他们玩。是啊,孩子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内心安全,幷不感到受伤,因此能安然地面对这一切。

  事后她说:如果我没有学过心理治疗,可能会冲上去帮他打一架,也可能会指责儿子:“你怎么这么笨!”我的感受和判断就会影响孩子,留下烙印,他长大以后再这样教育子女,烙印就会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不管愿意不愿意,“烙印”人人都会有,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还算满意,就可以这么顺理成章地过下去,可如果你总是不快乐,或总是在某些方面不快乐,就需要反思了,假如需要,还可以找个心理医生帮你观照一下自己。

  归根结底,放松一点儿,别过于自责,是理解自己的基础。实在情绪难以控制,索性先顺其自然。不是吗?也正是由于那麽多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才造就出每个人独特的个性,也造就出多姿多彩的人生。人格的形成也就是这么整合出来的。想想看,要是大家都精通心理学,为人处世都按照心理健康的统一标准,那个性不就都一样了吗?这个世界该多么单调啊!

  (作者为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师)

  我们总是会对某些特别的事件,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容易愤怒,爱发脾气。我们往往认为,是这种事最可恶,或是客观原因出了问题,却不知道———我们的负面情绪可能是心灵创伤的延续

  方新

  究竟是什么东西令我恼怒?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会让我们特别愤怒或伤心,尽管别人反应似乎没这么强烈,或者事后我们自己也会明白,这件事本身幷不那麽严重。

  一位朋友和老公逛商场,导购员殷勤备至地迎上来,热情地推销一款又一款商品。朋友不喜欢这种推销方式,几次对老公说:“我们走吧!”可他就像没听见,依然跟着导购转来转去。朋友气坏了,扔下老公,一个人跑到老远去逛。她是学过心理学的,每次发脾气之前都会让自己停顿3秒钟。她一边逛,一边就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因为我觉得被忽视。在生活中,老公是一个重视太太意见的人。那这么一件小事,我为什么会如此在意?

  她又主动回去找到老公接着逛,但心里依然在琢磨。她知道,这种反应和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有关。在被父母管束的青少年时代,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必须听话,她不能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那时起,她最痛恨的就是亲人不尊重自己,也会很轻率地给亲人下这么一个结论。

  的确,像这位朋友一样,莫名其妙的情绪会渗透到生活的每分每秒。当碰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时,我们往往会抱怨客观环境出了问题、对方太过分或自己当下太愚蠢。可是,也许这幷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我们过去的感受、形成的价值观在这件事上进行投射。

  强大外表的背后是个小小的自我

  人的整体心理状态完全是过去经历的延续。就是这么奇怪,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很多事已经过去了、忘记了,我已经很优秀、很完善了,但每个人过去形成的感受,还是会反映到现实生活中。

  这种影响必然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家庭中的排行、学校生活、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由此形成的家庭氛围,它几乎造就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常常是不自觉、不自知的。也许不是打骂,却留下比打骂更深的烙印。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不管他长大以后挣了多少钱,地位有多高,他都可能不喜欢自己。很多品貌俱佳的女孩,哪怕身边有再多的追求者,她都无法获得自信。

  这种伤害,年龄越小烙印越深。就像俄罗斯玩具“套娃”,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强大的外表,但他内心深处的自我,却还是小小的一个。

  很多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之后就把孩子扔到姥姥(奶奶)家,因为自己要忙工作、忙事业,顾不上啊。但幼小的心灵本能地要依赖他人,因此,姥姥(奶奶)就变成了“妈妈”。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往往又把孩子接到身边,而这时,妈妈意味着什么呢?多半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最要紧的是扔来扔去本身,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长大以后,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给自己设置一道墙,不允许别人靠得太近,不让自己再心痛。

  将来在他处理与爱人的关系上可能会表现出两种倾向:要么对分离产生焦虑,牢牢地把爱人绑在身边,在对方身上找到心理需要。要么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与人分离表现得出奇地冷漠和决然。

  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既然成长的遭遇是这么“被动”,那麽面对不断产生的负面情绪,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遇到不愉快,我们常常这么劝别人:就把它忘了吧!但怎么可能呢?心灵负载的痛苦很难忘记。那些经常缠绕的噩梦,某种似曾相识的场景,都是一种隐约的提醒。

  一位朋友40岁才学游泳———我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下水的情形:脸色苍白,浑身发抖,那是真正的恐惧,他小时候曾差点被淹死。可是他终于学会了游泳!战胜了自我。这大概就是常说的“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需要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超人”是很少的。

  最可行的是提高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觉察,幷不是反省和自责,而是从客观的角度认识自我。比如可以问问自己:我在什么情况下会不高兴?究竟是什么东西令我恼怒?你会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多半和过去的经历有关。当你能够在这个层面上理解自己,就会减少一点内疚和自责。

  当然,遇到相似的情形,你可能还会发脾气,但你明白了原因,道歉时也会更诚恳一点。

  一位心理治疗师讲过她的亲身体会。“文革”时期,她的家庭遭受极大冲击,也从此培养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曾把一个爱欺负人的小男孩打翻在地———她自己决不受气,也保护身边的人不受欺负。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她自己也渐渐长大、结婚、生子。一次,她带儿子在楼下玩,忽然发现那几个小朋友明显在欺负儿子,她顿时火冒三丈。但转瞬又发现,儿子竟然浑然不觉,既不愤怒,也不委屈,若无其事地继续跟他们玩。是啊,孩子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内心安全,幷不感到受伤,因此能安然地面对这一切。

  事后她说:如果我没有学过心理治疗,可能会冲上去帮他打一架,也可能会指责儿子:“你怎么这么笨!”我的感受和判断就会影响孩子,留下烙印,他长大以后再这样教育子女,烙印就会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不管愿意不愿意,“烙印”人人都会有,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还算满意,就可以这么顺理成章地过下去,可如果你总是不快乐,或总是在某些方面不快乐,就需要反思了,假如需要,还可以找个心理医生帮你观照一下自己。

  归根结底,放松一点儿,别过于自责,是理解自己的基础。实在情绪难以控制,索性先顺其自然。不是吗?也正是由于那麽多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才造就出每个人独特的个性,也造就出多姿多彩的人生。人格的形成也就是这么整合出来的。想想看,要是大家都精通心理学,为人处世都按照心理健康的统一标准,那个性不就都一样了吗?这个世界该多么单调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天预测今年全球贸易有百分之二到三的成长,但“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对贸易已造成冲击,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不过,由于实际情况仍然不明,无法提出确实评估或数据。WTO上午公布2002年世界贸易统计,全球货品贸易成长百分之二点五,预测今年成长幅度为百分之二点三,但在记者会中,大多数问题都集中在SARS对贸易的影响。
  • 一场SARS风暴,阻却外资进入脚步,一些和中国往来的外商开始抽腿,使预估可以成长七%的经济发展情势大受冲击,其严重性始料未及。
  • 台北市和平医院出现多个新增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例,经建会专任委员李高朝指出,这恐将使台湾今年预定的经济成长率3.5%减半,失业率将升高;当务之急只有加速政府扩大财政政策,立刻释出新台币 700亿元公共服务就业方案,才能缓和冲击。
  • 大纪元4月25日讯】(法新社东京二十四日电)世界银行今天警告说,伊拉克战争的冲击、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 的爆发和已开发经济体的普遍停滞,将使东亚今年的成长从二○○二年的百分之五.八减少到大约百分之五。世界银行今天发布对东亚地区的前景展望,报告中说:“我们曾经预期东亚地区在二○○三年的成长会略为加速,我们现在预料将会降低将近一个百分点,减少到百分之五,然后在二○○四年大幅反弹(至百分之五.七 ) 。”
  • 当孩子发脾气躺在地上大哭大闹时,许多家长多是用哄带骗,有的百般迁就,有的暴怒之下打一顿了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很多,随着他们的成长,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家长要了解这些原因,冷静分析,正确处理。
  • SARS 疫情扩散 ,不仅带给全球极大的恐慌,同时也对经济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郤有部分产品因此受惠,包括家庭娱乐产业的需求、大量的视讯会议及家用市场的成长,如游戏软体及空气清静机等,而最大受惠者当属口罩等医疗用品。
  •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日前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欧洲经济成长不如预期,并认为,欧洲中央银行将会继续调降利率以刺激欧元地区的经济成长。
  • 中国大陆的SARS疫情较外界预料的严重,台北股市中概股上周纷纷重挫,外资 4月份以来加码台股的脚步也出现停歇,包括所罗门美邦、美林证券均调降中国大陆今年经济成长率预估值,外资认为SARS造成整体消费的紧缩,势必造成中国大陆经济成长迟缓。
  • 美国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罗奇(Stephen Roach)指出,战争与大规模流行疾病对任何经济体而言,都能导致严重的打击,如果两者同时对国际社会造成影响,全球经济成长将难以避免衰退的命运。
  • 大纪元4月28日讯】(法新社东京二十八日电)亚洲开发银行(ADB ) 今天说,致命的SARS疫情可能使开发中亚洲国家今年的经济成长率减少约百分之零.一至零.二,不过,此地区四十一个经济体仍然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ADB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 疫情可能使开发中亚洲经济体二○○三年的经济成长率减少百分之零.一到零.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