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博览﹕中国首次发现其明代“魁星”雕像

钟华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5日讯】

“夺魁”和“独占鳌头”都有“拿到第一”的意思,但你知道为什么夺的是“魁”?又为什么占的是“鳌头”吗?一件明代木雕艺术品揭示了答案。

这尊叫“魁星”的木刻雕像,是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近日刚刚从民间收集到的,这应是中国国内首次发现的古代魁星原件。“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奎星”的俗称,而“奎星”即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所以古时北京、南京等设有科举考场之地,都会建有摆着“魁星”像的魁光阁,士子们考试之前则都要参拜“魁星”,以求保佑得以金榜题名。据专家透露,这一发现会对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及古代文化习性有重要意义。

“魁星”像高约30釐米,为木雕品,全身贴金。其头部像鬼,取“魁”中“鬼”之意;脚向后翘起,如“魁”的大弯钩;一手捧斗指代“魁”字中间的“斗”;一手执笔,却是意谓用笔点定人的姓名;最有意思的是,“魁星”的一只脚踏在鳌头上,这恐怕就是“独占鳌头”的来历吧。据悉,下个月,高达3米的复制品将与原件一起出现在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图为在陕西省采集的清代皮影﹐纵120厘米﹐横190厘米﹐描述的是诸葛亮在草堂与刘备弟兄共论天下大事的情节。影戏为了显示卧龙岗是山野密林之地,设置了两组如山恋似的树景,中间夹一大草庐圆顶,标志诸葛亮居住的草堂。在清代戏剧舞台上多采取虚拟的手法,很少有布景,而陕西皮影戏则有很大的创造性。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收藏
  •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这里山环水绕,气候宜人,被明清两朝帝王选为风水宝地。清东陵入葬的人物,从1663年葬入顺治皇帝,到1935年葬入同治皇帝的最后一位皇贵妃,历时272年,共埋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计161人。这里有许多清朝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在位时间最长、功绩显赫的康熙皇帝,掌权最久、寿命最长的乾隆皇帝,辅佐两代幼主、富有传奇色彩的孝庄皇后,垂帘听政达半个世纪、闻名中外的慈禧太后,以及身体能够发出异香的维吾尔族女子香妃,等等。正因为如此,清东陵以其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在历史上的卓越地位,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