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京都议定书 对台湾影响不大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孟伦╱台北报导〕俄罗斯国会正式批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京都议定书”,对此,台湾经建会与经济部表示,由于政府和产业界早已陆续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减量进行准备,这项公约生效后,对台湾的工业影响有限。

而行政院也将在2周内邀集产官学界召开座谈会,并研拟跨部会因应小组之设置,以负责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的因应策略。

京都议定书这项联合国公约,在限制工业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冲击,在1997年签订后,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大国家─美国拒绝支持,使得京都议定书迟迟未能生效。

不过,俄罗斯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后,将使这项公约可望在明年元月生效。

经建会主委胡胜正昨天表示,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对台湾包括半导体、面板、家电、汽车、石化、炼钢、水泥等产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将有一定影响。

胡胜正说,台湾虽非“京都议定书”公约的缔约国,但因台湾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排名第22,未来势必受到来自缔约国压力,影响产业的能源使用效率标准。

不过,对于这项国际公约可能对台湾产业带来的冲击,胡胜正指出,“相较于过去,京都议定书对台湾的冲击已经大幅减少”。

因为台湾正积极转型、朝向服务业发展,目前服务业名目产值,占台湾GDP(国内生产毛额 )67.8%,政府推动的全国服务业发展计划,比率可以提高至71%,这对减少排放量应有正面助益。

经济部次长陈瑞隆昨天也表示,京都议定书已经存在多年,政府相关单位都已了解相关规范,也辅导产业界进行准备,透过节约能源、能源选择、引进新技术等方式,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因此,“公约正式实施后,对台湾的产业虽然会有影响,但不至于太大。”

至于台湾未来将采取的相关因应措施,胡胜正指出,未来除了将密切观察京都议定书后续发展,将在2周内邀集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界代表召开座谈会,并研议设置跨部会因应小组,来统筹规划后续的因应策略。

〔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京都议定书将在明年1月正式生效,环保署长张祖恩表示,为因应京都议定书等国际环保议题,行政院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在行政院长游锡堃指示下,已设立一个特别工作小组,由永续会执行长叶俊荣担任召集人,各部会次长组成幕僚委员会小组,另外也邀集专家学者投入相关工作。

张祖恩指出,过去永续会工作小组都在进行准备工作,如今京都议定书即将生效,预料该小组将更积极运作,加快拟定出具体行动计划,以及后续的查核工作。

张祖恩表示,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产业不免受到管制冲击,为降低可能的冲击,环保署于今年特别整合产业、运输及住商部门领域,办理温室气体盘查管理、减量规划、策略分析及试行推动等工作,以全面性评估台湾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

学者建议推行绿色租税

〔记者王孟伦╱台北报导〕对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联合国公约“京都议定书”即将生效,台湾学者建议,政府可以学习北欧国家推行“绿色租税”,也就是一方面鼓励发展干净的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对于排放温室气体的产业课征“能源税”,以反映外部性成本。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台北大学经济系教授王涂发表示,尽管台湾不是“京都议定书”缔约成员国,但置身全球经济体系,我们没有不遵守这项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本钱,但短时间内,的确对能源密集产业面会有一些冲击。

王涂发认为,政府未来可朝两个方向努力,第一是提升能源效率,奖励再生能源的开发,像风力、太阳能等。

第二是开征能源税,以反映这项外部性成本。

台湾经济研究院二、三所所长龚明鑫也支持这样做法,他表示,基于能源环保理念,像石化、钢铁这些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产业,都属于外部性成本,必须加诸企业生产成本,而非全体国民。

龚明鑫强调,开征能源税不是因为财政需求,而是希望透过租税政策,来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政策效果非常大。

此外,龚明鑫也指出“京都议定书”通过后,虽然短期间内,对于石化、能源密集产业冲击较大,使得民众必须面临能源相关产品价格上扬的压力,但长期角度来看,温室效应对人类居住环境已造成严重破坏,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将让民众可以有更健康的生活。

京都议定书小辞典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是为了抑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防制地球气候变迁,于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国”,在日本京都召开第三次缔约国大会时,所拟定的管制协议。

这项协定管制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化烃、全氟化碳及六氟化硫。

京都议定书减量目标:于公元2008至2012年之期限间,这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应削减到比1990年排放量低5.2%的水平。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有两大要件:

1.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议定书国家达55国。

2.在批准京都议定书国家当中,属于“附件一国家”成员(38个已开发或工业国家),排放总量须超过全体成员之55%。

在上周五俄罗斯国会通过批准之后,已经达到上述门槛,预定于90天后,也就是明年元月间开始生效。 (记者王孟伦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