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白米炸弹客?杨儒门 海军爆破大队退伍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瑞德、邱俊福、王述宏╱新闻分析

杨儒门到底是不是“白米炸弹客”?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若最后被排除涉案,虽令警方气馁,但起码也排除一个对象,不必再浪费心血于他身上,唯警方届时势必要另起炉灶,这场严峻的考验尚未结束。

自从“白米炸弹客”一年前的11月,在台北市七号公园草地和男厕所内放置爆裂物后,放置爆裂物的地点从台北市大安区、中山区一路延伸到南港区,地点从一般开放式公园、捷运车站到电视台人员出入频繁的停车场旁。

杨儒门和弟弟住在基隆市,一起卖鸡为生,面对菜市场人来人往和农民卖菜的低收入苦楚,并曾加入以关怀人权为主的社会公益团体,由于“白米炸弹客”最后一封寄给媒体的投书中,曾经特别强调要替某国际人权公益团体说话,还要求民代、官员要领养五十名贫童,否则就要到大卖场放置炸弹,其同情弱者的“背景”相同。

当“白米炸弹客”在台北捷运站放置爆裂物后,警方专案小组就将当天曾进出捷运站的所有悠游卡号码建档比对,并通报捷运局追踪“列管”;偏偏杨儒门身上拥有的悠游卡,是警方列管可疑目标,杨儒门必须合理解释当天行踪,和远从基隆来到北市搭乘捷运“目的”。

巧合的是,杨儒门是海军爆破大队退伍,台湾军方因实施“精实专案”裁减官兵,民国七十九年起,针对受过爆破、特训的特种部队,并未再进行严密资料建档,连原先退伍后管制五年不准出国的规定也不再执行,这些曾经接受过特种爆破训练的人员,成为社会上看不见、摸不清的潜在“蓝波”。

 

追查白米炸弹客 警曾采获指纹 但无法比对身份

记者王瑞德、王述宏╱特稿

“白米炸弹客”在长达一年的作案期间,明明曾遭警方两度采集到指纹,但是却无法顺利比对出身份,不仅凸显出台湾军方针对指纹建档的漏洞,更因过度强调“人权”,造成全民指纹建档迟迟无法成行,成为台湾治安最可怕的黑洞。

 多年来,警方全力推动全民指纹建档,主要鉴于社会治安越来越暴力化、复杂化,因采集指纹对人权的侵害有限,也不致造成如DNA的“复制人”风险,但对改善治安、查明无名尸身份、缉捕智慧型累犯,都有相当大的帮助,鉴于大众权益远比犯罪者的人权重要,警方一直不遗余力推动全民指纹建档。

 但台湾军方针对志愿役军士官,仅在民国八十五年至八十九年间进行指纹建档,至于指纹已建档数十年的义务役士兵,自从九十年以后,以采集指纹的“人手不足”为由,也未再进行指纹建档;在指纹档案这部分,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成为台湾犯罪侦查范围的“隐形人”。

 我国刑事警察局目前指纹建档资料,主要来自于民国九十年以前役男所留资料,此外就是因犯罪而留下的前科犯指纹,总数约九百余万人(男女都有 );至于其余一千四百万人的指纹,则付之阙如,换言之,即使这些人在犯罪现场被采到指纹,亦无法经由比对档案来缉凶。

 扁政府上台后,“人权”挂帅,连带的,役男入伍前原先建档的指纹手续也取消,从此以后,就算警方鉴识人员好不容易在犯罪现场采集到宝贵的指纹资料,也极可能比对不出身份资料;就算现场采到DNA,在嫌犯根本身份不明、缺乏检体比对情况下,极可能就因此成为“死案”。

 明年内政部预定进行换发的身份证,预定仅采集大拇指资料,但因歹徒在犯罪现场可能留下十个手指的任何一指,故此举“宣誓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对于协助破案帮助有限,想要一劳永逸改善治安,十指的指纹建档势在必行。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