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现身说法》西进想淘金赚的不够赔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容萍╱桃园报导〕家族在台湾桃园县经营塑胶企业的杨登枝,十年前到中国投资设厂,但不堪长期亏损,两年前他放弃发中国财的梦想、毅然关闭中国的厂房,回到台湾和家人一起打拼,找回昔日“人亲、土亲”的愉快生活。

  五十八岁的杨登枝,曾任桃园县塑胶产业公会理事,十年前在客户引荐下,到中国广东深圳设厂,厂房面积逾千坪,和妻子轮流两地看厂,初期订单确实比台湾多很多,赚了一些钱。

  不过,看到同去的台商工厂一家一家盖、规模一家一家大,杨登枝也看好中国的市场,把所赚的钱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除了原先从台湾转进的二手机械,也添购了数台新机器,每台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

  杨登枝说,那个时期到中国的台商“一窝蜂”,台商人数的“超量”,加上当地中国劳工意识的抬头,原本担任学徒者一一出师,在多方的恶性竞争下,每到月初想到员工薪水、电费,他开始向台湾的家人“调头寸”,刚开始是几万元,后来多至几十万元。

  杨登枝分析,在台湾十台机械的规模,只要请一、二十名员工,中国厂的薪资虽然便宜,可是当地劳工不可能帮老板多做事,送货就送货、评检就评检,同样十台机械却要雇用上百人,每到年节前夕,还要看到厂中国公安、消防、税捐单位人员的脸色,并设法送钱安抚对方。

  杨登枝回忆当“空中飞人”中国、台湾两边跑真的很辛苦,那八年期间,他最长四十五天,最短两、三天就飞一次,加上孤身在异乡,下班后的应酬多,健康跟着亮起红灯,四年前他突然中风,造成右手、右脚行动不太方便,但是,他私下庆幸发生意外的地点在台湾,万一当时他人在深圳,以当地的医疗资源和医师素质,他不可能恢复像现在这么好。

  而大病一场后,杨登枝体会到家人、健康远比财富重要,于是两年前,毅然舍弃在中国的两、三千万元投资,带着厂房转让金三百多万元回台湾,他庆幸在台湾自己不是一无所有,也没在中国流浪成为“台流”。

  这两年来,杨登枝和家人在八德市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做着他做了四十多年的塑胶事业,虽然明知这个时机不可能赚大钱,但是现今安稳度日,闲余还可以在家里含饴弄孙,也觉得很幸福。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