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陶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姓氏由来
  
陶(tao2)姓有三种来源:
  
1、 以封地为姓。相传,尧称帝以前,先封在唐,后又改封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陶丘)故称陶唐氏。他的子孙有一支就称陶氏。
  
2、 以职业技艺命姓,是唐尧的后裔。尧担任部落首领以前,曾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地方居住,以市面上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尧的后裔,有的以祖上职业命姓,遂形成陶姓。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陶冶即指陶工与铸工,原为掌握此项专业技术,役使奴隶的低级贵族。春秋之后,从事制陶业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参见《元和姓篡》)
  
3、 以职官为姓,是唐虞的后代。据传舜把部落首领禅位给禹后,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把禹的后裔封于虞,故舜之后为虞姓。西周初年有人名虞阏,是舜的裔孙,其父名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虞阏继承父职,仍为陶正,其子孙遂命姓为陶氏。(参见《元和姓篡》)
  
姓氏名人
  
陶侃:东晋大臣。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缜密,常勉人惜寸阴。
  
陶潜:东晋庐江浔阳人,字渊明。一说名渊明,字元亮。陶侃曾孙。起家州祭酒,不堪吏职,辞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郡遣督邮至,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安帝义熙二年,即去官隐居,赋《归去来兮》以明志。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入南朝宋,不肯复仕。所著文章,皆题年月。义熙以前,书晋代年号,南朝宋以后,唯云甲子。躬耕自资,嗜酒,善为诗文。私谥靖节。今存《陶渊明集》辑本。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真人,秣陵(今南京)人,南朝齐梁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谥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复亨:字仁叔,新昌人,宋末元初诗人。宋咸淳中试补国学,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
  
陶窳:字若予,号甄夫,湘潭人,晚居金陵,清代书画家。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淮阳颇重之。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清代嘉庆进士,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他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筹划安徽荒政,疏濬吴淞江、浏河以宣泄太湖诸水。@(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来
      
    根据《元和姓篡》的记载,中国的曹(cao2)姓,最初是颛顼嬴姓的后代。综合各种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 姓氏由来
      
    金(jin1)姓有四种来源:
      
    1、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 姓氏由来
      
    严(yan2)姓源于庄姓。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谥号“庄王”。他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他不让别人姓名与他相同,令姓庄的人改为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见《通志.氏族略》)
  • 姓氏由来
      
    华(hua4)姓有三种来源:
      
    1、 源自子姓,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期,宋戴公子考父,受封于华,生息繁衍,以食采邑命姓为华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宋代公子考父食采于华,因氏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称为宋卿。”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华。
  • 1、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 姓氏由来
      
    谢(xie4)姓有三种来源:
      
    1、 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粟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 姓氏由来
      
    戚(qi1)姓来源于封地。戚姓源于姬姓孙氏,起源于春秋时期,戚姓的始祖是卫中大夫孙林父。春秋时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服的子孙称为孙氏。惠孙的七世孙孙林父在卫献公时任上卿。孙林父因在国内失宠,先后出奔晋国和齐国,卫殇公时归国,受封于戚(今河南省濮阳市戚城)。当时,戚城是晋、郑、吴、楚各国交通要塞,濒临黄河,有险可据,平原沃野,堪称乐土。孙林父的支庶子孙恋居戚城,遂以封邑命姓,形成戚姓。后卫国灭亡,戚姓人逃往东海,形成望族。(见《姓谱》)
  • 姓氏由来
  • 千古谜团!几百万人人间蒸发,900年后重现人间?DNA检测现端倪,真相到底是什么?
  • 古人对于名是很慎重的,除了长辈、长官,一般是不可以直呼一个人的名,纵然是长官,也往往为了客气或谦虚,也不叫部属的名,再加上古代多为单名,如范蠡、文种、萧何、张良、韩信……,单名很难称呼,连名带姓的叫,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古人几乎都有字,前面说过古时男子加冠时、子女行筓礼时,由长辈为之取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