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老照片说故事》证交所走过写黑板的日子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高照芬╱台北报导〕证交所成立至今已42年,成立之初,租用台北市怀宁街工矿大楼做为办公室;当时的上市公司股票仅有台泥、台纸、农林、工矿、台糖等18家;其后历经业务扩编,证交所由工矿大楼迁移至延平南路城中大楼、南海路仰德大楼、博爱路北企大楼,今年将正式进驻台北101金融大楼。

40余年来,国内上市公司家数由18家扩增至近700家,当时1天的成交量仅有几千万元,如今一盘的成交量即上亿元。

民国77年后,主管机关大幅修正“证券交易法”,开放证券商设立,由于台湾长期经济发展所累积的资金动能充沛,催化国内股票市场蓬勃发展,台股单日成交金额最高时,曾超过3000亿元,一度跃居世界第3位,引起世人瞩目!如今台股市值逾10兆元,外资投资金额逾2成,台股已成为外资投资亚洲股市首选的标的之一。

回顾证交所成立之初,上市公司家数少,资本额小,股市筹码有限,证交所在工矿大楼2楼设立交易厅,面积约80余坪,由证交所交易组的练习生负责登载口头唱报的纪录,用粉笔登录于大型黑板上,以便投资人了解各股的成交行情。

当时交易厅内的报唱人员汇聚各路英雄好汉,有山东腔的、湖南腔的、四川腔的、闽南腔的报唱员;证交所的练习生凭着耳朵听每1位报唱人员所报出的各股买出及买进价格,不但要眼明手快,还要听音辨识,清楚登录于黑板上;有时唱价的人家乡口音太浓,练习生听不懂,将买进价或卖出价写错了,还会被骂。

现任证交所总经理陈明泰进入证交所任职时,就是由写黑板的练习生做起。

随着台股交易日益活络,上市公司家数增多;证交所及各证券商派驻场内工作人员逐年增加,交易厅内黑板上的行情显示已来不及因应市场需要,于是设立行情播报室,盘中随时播报证券行情,并由中广对外播出,一边装置证券行情显示板,揭示各股的买进及卖出价,正式挥别了写黑板的年代,民国82年8月上市股票更全面纳入电脑撮合系统。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