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秘法

游干桂
【字号】    
   标签: tags: ,

  孩子是什么?

  是顽皮的、无理的、捣蛋的、爱哭的、胡乱的动物──我在医院的临床咨询中,常常听见父母们用这样的口吻解释他们的孩子。那一刻,孩子仿佛成了只会“作怪”的鬼灵精。

  孩子是什么?我说是人!

必须你我花时间明白他们的内心悸动与身心发展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可以一眼窥知孩子的人生脉络。

因为是人,所以必定会有喜、怒、哀、乐;因为是人,所以哭、闹、病、痛在所难免;因为是人,所以会随着时间的变动而有所更迭。

  婴儿期的孩子,以“哭哭叫叫”与父母沟通。
  三岁以后的孩子,开始懂得思想与思考。
  十岁以后的孩子,期望父母能真正明白他的心。

  婴儿期的小朋友,我将他比方为“神农氏”,那个时候的孩子以摸、触、咬、扭、打学习人生,以“哭哭叫叫”与父母沟通,这时的哭,意谓着痛、病、尿、饿等等多样的意义。

  哭,成了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沟通秘法。这个时候的亲子沟通,适合以“心”服人。

  三岁以后的小朋友才慢慢进入“认知”的时期,孩子开始懂得思想与思考。这个时候应该用以“德”服人的方式沟通。

  七岁以后是个改变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小孩逐渐明白,人的世界是个有沟才通
的世界,他会从日常生活中找着了解父母“内心城池”的方法,也期望父母能真正
明明白白他的心。这个阶段可以以“理”服人。

  比方说:
f?B>聆听:我常说,中国的父母是一种非常不懂得“听”的民族,所以老一辈的父母亲经常会说:“囝仔人,有耳无嘴”,意谓着孩子不必多说。孩子不多说,父母自然不必多听,有趣的是,一个不听他人说话的人,如何能明白他人心中的所思所想。

听,其实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像古代的“报马子”一样,专司刺探心灵底事。一个不懂得听的父母,孩子会把他视为不同国度的老家伙,以后,开心的时候,不会与你分享;悲伤的时候,不会找你分忧;挫折的时候,不会依你停泊;恋爱的时候,不会与你商量。

f?B>设身处地:那是一种站在别人立场思考的技术,西方的心理学家叫它“同理心”。沟通最重要的重点自然是,让他人知道,你明白他的委屈与难处。

  有时候,一句“你怎么了?”或者“你好像很生气?”或者,“一定有人惹了你”,就能让孩子的心情“雨过天晴”,这个时候的他们,会突然发现你是全宇宙最最贴心的人。

f? 鼓励:如果有一天,你花了一千二百元去做一个自以为满意的发型,但在回家的路上碰着的那个朋友,却称它为“鸡窝头”,你会做何感想?将心比心,你不难明白其中的诀窍。

鼓励,有时像极了“荒漠甘泉”,往往可以轻而易举的开启沟通的桥梁。别忘了,人都喜欢说好话的人。喝一点“蜜”说话,比口涂“砒霜”说话要好得多了。

f?B>表达关怀与爱:古代那种“你应知道”的想法,早就该抛弃了,没有人可以“你不说,他就知道”,除非他学得探心术,或着拥有“特异功能”。所有的感觉,都必须经由你的口传达给对方。

  最后请你“偷取”孩子的流行讯息。

  现代流行什么?是你必须牢记在心的一句话:以前流行忍者龟的时候,你该多
和他说说“乌龟”的事;流行龙猫的时候,何妨多说几句“龙猫之语”;现在流行
“恐龙”,你对“恐先生”又了解多少呢?

  孩子喜欢和明白他们偶像是谁的人说话,你是吗?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