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伦敦地铁惊爆 凸显反恐机制架构运作重要性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9日报导】反恐系列报导之二(中央社记者孙承武台北九日电)英国伦敦地铁日前遭到恐怖攻击,引起世界各国瞩目,面对全球反恐战略新思维,更加凸显反恐机制运作的重要性;台湾虽未曾遭到类似情形,但政府在反恐机制的运作上丝毫不能松懈,在组织架构的分工上更须明确;未来若立法脚步能够配合,相信必能有效发挥反恐的吓阻力量。

行政院去年十一月间颁布“反恐怖行动组织架构及运作机制”。警政署高阶警官指出,依据这项准则运作,反恐组织采国安与行政两体系相互合作的双轨设计,在反恐组织机制的建立及运作上区分“平时”及“变时”两阶段,并建立两者间的“转换机制”。

“平时”阶段,以行政院行政架构为运作基础,强化国安体系与行政院情资通报联系机制;“转换机制”则是协助行政架构顺利转换成危机应变功能取向的危机处理组织,再辅以动员分级制度,识别“平时”风险管理(三种灯号)或“变时”(恐怖攻击发生)等事件类型,进一步决定应变处置作为;至于三种灯号,绿灯是指低风险阶段,黄灯由中度风险提升阶段,红灯则是高度风险严重阶段。

反恐组织架构方面,“平时”由行政院的“行政院反恐怖行动政策小组”、“行政院反恐怖行动管控办公室”与国安体系的“国家安全会议之情势研判小组”及“国家安全局反恐怖情报整合中心”等单位组成。其中“行政院反恐怖行动管控办公室”更针对暴力、生物、毒化物、放射性物质、重大公共设施、资通及其他等类型恐怖攻击,分别设立七个应变组。

一旦进入“变时”阶段,国安体系由国安会成立“反恐怖行动危机处理决策小组”;行政体系部分,则视发生两种以上或单一类型的恐怖攻击事件,以决定反恐组织架构,除了由行政院启动“反恐怖行动应变中心”,同时各部会也会依恐怖活动类型分别成立各种“指挥中心”;各县市政府则应依权责设立“反恐怖行动现地应变中心”。

一般民众最担心的事,莫过于类似美国纽约911、英国伦敦地铁爆炸等恐怖活动,会不会发生在生活周遭。依据警政署所提报的“当前国际恐怖组织分布及活动情形”,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主要类型计有民族主义型、宗教极端主义型、极左意识型态型。目前球较具规模的恐怖组织大约有七十五个,分布于世界各地,大多数集中在欧洲、中东及亚洲地区。

至于恐怖组织最常采取的八种攻击手段中,前三位分别是“爆炸”(63.47%)、“武装突击”(23.99%)、“绑架”(4.8%)。警政署统计,去年一至十月,国际间发生一千三百八十一件恐怖事件,造成三千多人死亡、七千多人受伤。

警政署指出,恐怖活动的成因有其历史背景或宗教因素,但身为国际社会一分子,千万不能忽视其威胁。美国纽约“911”恐怖攻击活动后,全球无不致力强化反恐工作,部分国家甚至成立新机构因应。

行政院为完备反恐行动法制、成立专责处理单位、统合全国相关情报、负责国际间动态合作,并参酌各国另立专法之体例,拟定“反恐怖行动法”草案,并在前年十一月间送立法院审议,但迄今仍未通过,未来若立法脚步配合,相信对发挥反恐的吓阻力量,必然有其积极的正面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