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范〉─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一)

作者:李剑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811
【字号】    
   标签: tags: , ,

前言

公元648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一代英主李世民并没有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悦和四海臣民的贺岁声中,他以极大的毅力、睿智的目光,将自己戎马一生的征战经验、励精图治的治国之道,用流畅的文笔、深邃的智慧、成功的范例一气呵成,撰著〈帝范〉十二篇,作为对太子李治的训诫之辞。写完此书第二年,太宗即与世长辞,〈帝范〉便成为他的政治遗嘱和绝笔之文。

〈帝范〉一书,分〈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全书结构严谨,每篇自成体系。这是唐太宗修身治国经验的总结,也是“贞观之治”的理论概括。

唐太宗对〈帝范〉评价很高,推崇为“帝王之纲,安危兴废,咸在兹焉”。该书言简意赅,辞约义丰,凝结着太宗一生的心血,堪称是他治国思想的精华。他将此书赐给太子后,语重心长的告诉太子:“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勉励他知行合一、善始善终。拳拳之心、殷切之情跃然纸上。

此书着成后秘藏宫中,鲜为人知。新、旧〈唐书〉虽有记载,仅仅说明〈帝范〉内容有四卷,详文不知。〈资治通鉴〉也未见全文。此书在宋代遗失,大多数内容已不为世人所知。庆幸的是,在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帝范〉一书在云南被意外发现,重现于世。清代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大儒纪昀等人参照元人注释,并考证其误,重作列注,附于原文之中,上奏清高宗弘历过目,经批准后,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一〉,才使后人能领略全书原貌和宗旨。

〈帝范〉一书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必将永远保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中,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现连载全文并附白话试译,以飨读者。

帝范序

【原文】

序曰: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锡夏禹之功;丹字呈祥,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

昔隋季版荡,海内分崩,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然由五岳含气,三光戢曜,豺狼尚梗,风尘未宁。朕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靖大难以济苍生,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鱼鳞之阵,朝临鹤翼之围,敌无大而不摧,兵何坚而不碎,剪长鲸而清四海,扫挽枪而廓八,乘庆天湟,登晖璇极,袭重光之永业,继大宝之隆基,战战兢兢,若临深而御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汝以幼年,偏钟慈爱,义方多阙,庭训有乖,擢自维城之居,属以少阳之任,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每思此为忧,未尝不废寝忘食。自轩昊以降,迄至周隋,以经天纬地之君,纂业承基之主,兴亡治乱,其道焕焉,所以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

【译文】

唐太宗在〈帝范〉序文中说:我听说天地的高尚德行是生成万物,君主最宝贵的东西是权势和地位。分辨尊卑上下,确立君臣名分,是为了抚育百姓,教化庶民。如果不是聪明睿智、文武具备、受到天命眷顾和保佑的君主,那怎么能有符瑞出现而轻易登上王位呢?所以在唐尧盛世,有神龟从翠妫川中浮出,向唐尧献上〈河图〉,表彰他的圣德;大禹治水,涉历山川,上天赐他元圭,褒奖他的巍巍之功;周朝兴起时,有赤鸟口衔丹书飞到岐山,向文王宣喻天命,呈现祥瑞,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汉高祖刘邦怒斩白蛇而起义兵,奠定了两汉二十四帝的国基。由此观之,自古帝王的基业本由天命,决非人力可以争夺而得。

隋朝末年,炀帝违反天道,昏庸残暴,朝纲不整,天下大乱,四海之内分崩离析。先皇高祖以神武之姿,遇上这改朝换代的风云际会,效法刘邦,在太原起兵平乱,奠定了大唐王室的基业,重修清明政治,登上了君临天下的大位。高祖称帝时,神州大地妖氛未净,群雄割据,哀鸿遍野,天日暗淡,豺狼横行,烽烟四起,天下未宁。我年方十八岁,胸怀救国救民的慷慨大志,一心想平定大乱,救济苍生。每临大战,一定亲自披挂上阵,不避矢石相加,勇猛直前。朝朝夕夕面对敌军的险恶阵势,毫无畏惧。无论敌军声势如何浩大,无论群雄有多少坚甲利兵,我率军进攻,无城不破,无坚不摧。剪除长鲸,澄清四海,扫除余孽,平定八方。大唐王朝繁荣昌盛,我作为高祖之子,受群臣拥戴登上王位,继承了大唐光耀日月的伟业。每日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驾朽车,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之心。一天比一天谨慎,经常思考在治国安民时,如何能善始善终。

你身为太子,从幼年起,便受到父王和母后的钟爱,言行不合义理,往往背离我的训诫。我非常信任你,把你由藩王册立为太子,赋予你继承王位的重任。但你自幼生长在深宫,不懂君臣礼节,不知百姓生活的艰难。每想到这些,我深感忧虑,经常废寝忘食,心绪不宁。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北周、隋朝,有经天纬地之才,创业垂统的君主,他们的功业彪炳,有目共睹;历代兴亡,国家治乱,道理显然,无一不载入史册。为了让你更好的继承大唐基业,开创太平盛世,作一代明君,我追溯前代君王的盛绩,博览史书,将他们治国要旨汇聚成册,作为对你的训诫。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太宗开始,唐代帝王大都心胸较为开阔,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不搞文字狱,也不勉强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
  • 《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作品,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 天久不雨,宫外的百姓正盼望着下雨。百姓见到下雨,个个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所以,我请求:让乐工们在雨中继续演奏和歌舞。与民同乐,共庆天降甘霖!
  • 唐代初年,裴略任宫廷侍卫的考核期限已满,由兵部测试判定其优劣。裴略因为试卷上错了一个字而落榜。于是他到仆射温彦博的府衙去上诉。
  • 在本系列文章的开始,我们就展现过这一象,这也是当前被热传的一象,当前的片面解析,只对了一半。“双羽”是指习近平的“习”字不假,而“四足”在这里却不是指马英九的“马”。
  • 整场宴会里主人虚心地求教,宾客也诚恳地提出各项治国高见;上下之间没有隔阂,气氛欢愉和悦;声色娱乐不是重点,道德的促进才是目标,这才是贵族燕飨的真正价值呀。
  • 然而,国境的安宁,四海的升平,是要以战士的风霜与离乡背景做为代价的。那塞外雄伟的风景,背后是刺骨的风沙,与深闺梦里的眼泪。边塞与闺怨,就成了唐诗题裁中互为表里的内容。
  • 茫茫宇宙大穹中,生命无量无计。不同天体体系亦有不同生命、不同生命特点及其文化特色。当创世主允许不同天体体系将其生命精髓、其特有之文化带进人类,在人间结缘演绎,并能够让这些生命及其文化将来有机缘进入新大穹,遂有人间中土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众生一朝文化的现象出现。
  • 中国古代帝王,大凡建立功勋彪炳、垂范后世之千秋功业的,历史上均有关于他们来源的记载。
  •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贞观群贤有幸遇见明君唐太宗,如鸿鹄展翅、鱼跃天池,从此海阔天宽,他们自然对唐太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力报答太宗的知遇之恩。太宗与众臣将之间肝胆相照、相处和乐,君臣间的情义深重,更是自古罕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