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寻找文化资产 “苗栗老行业”风华再现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文敏苗栗报导)苗栗县国际文化观光局昨天(26日)上午发表新书“苗栗老行业”,书中介绍苗栗即将消失的老行业50种,多位老师傅到场参加。新书企划主持人刘荣春特别感激老师傅的帮忙与多位执笔人的协助,才能在短短半年中搜集、采访与拍摄一个比一个精彩的老行业。

昨天在会场首先以多媒体影片播放消失的老行业,中文打字员、手工采茶、扛轿仔、车掌小姐、拖木马、挖海虫、捉土龙、钉砻、牵牛家、产婆、牵罟、牵猪哥、割漆、糊龙、编草鞋、烧木炭等,让老师傅走进时光隧道,回忆旧日时光。

出席发表会的老艺师,包括撑竹排的刘炳均、阉鸡师傅谢进龙、卖糖梨的吴阿干、火炭笼师傅黄增春的女儿黄梅芳、放药包的林安治、磨剪刀的邱县新、藤编师黄敏雄等。


大海的女儿陈针有70年挖海虫的经历,穿载挖海虫的装备到会场示范如何挖虫卖钱。(摄影:许享富/大纪元)


吴阿干(左一)带着糖梨及摇铃到场,请大家品尝。(摄影:许享富/大纪元)


来自头份“牵牛家”的业者范阿坤,昨天带着它的种牛到到场参加,让人分享早年家牛配种的各种妙闻趣事;已经退休的陈针,也穿载挖海虫的装备到场示范如何挖虫卖钱;吴阿干带着糖梨及摇铃到场,请大家品尝。这些中老年人的儿时回忆,精彩有趣,但迅速凋零的产业,也不禁令人嘘唏。

苗栗县长刘政鸿表示,每个老行业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像养蚕人涂泉明,当初因为政府“制种条例”限制,无法取得蚕种,曾找他帮忙,经他多方奔走,克服取得蚕种的问题,才能够让养蚕事业延续下来。

养蚕人的案例,让刘政鸿深刻体认,台湾许多像养蚕一样的老行业,面临时代的变迁,早已不再风光,但只要从文化资产保存利用的角度,找出他们的故事、找出他们的特色,相信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转型,运用新知识的力量与行销的协助,在休闲农业或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域,一样有新出路。

企画主持人刘荣春说,老行业看来简单,其实蕴藏着无数前人累积的窍门与智慧。但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众多行业失去优势,迅速凋零。但这些老行业,一个比一个精彩,是相当值得外行人深入了解的一种文化资产。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