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谜样大甲溪 挖出大象化石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6日讯】首度发现陆相哺乳类化石

〔自由时报记者欧素美/中县报导〕台中县山线社区大学石头学学员王镇炎等,昨日在东势大桥附近大甲溪段河床发现陆相的哺乳类化石,初判有鳄鱼牙齿、象齿、鹿角及一支长十多公分的哺乳类动物弓骨,资深化石专家李天德认为是重大发现,将报请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保存。

民间发现 科博馆乐观其成

科博馆人员昨日表示,王镇炎等人的发现是否为重大发现,尚有待进一步了解,不过他们对民间任何发现与研究,乐观其成。

化石采集者王镇炎、朱永芳及其儿子朱宏豪,昨日上午于东势大桥附近大甲溪河床,短短两小时就发现许多陆相哺乳类动物化石,过去大甲溪流域出土多数以螺贝类等海生动物化石为主,这次发现陆相动物化石,三人皆十分兴奋。

王镇炎说,卅多年前曾有在东势林场赵厝附近发现大象臼齿化石的纪录,但在大甲溪河床发现哺乳类动物化石还是头一次,主因是七二水灾等大水冲刷,东势大桥附近岩块被水流切割形成六至七尺高的大峡谷,隐藏的化石才暴露出来;陆相哺乳类化石主要出现在头嵙山层,距今约一万到一百八十万年。

百万年前浅海 其实另有天地?

资深化石专家李天德说,根据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数值地质图东势幅纪录,东势大桥附近大甲溪段河床为距今约一百八十万年至二百多万年的卓兰层段,属贝类、海胆、蟹、有孔虫等海生动物化石较多的浅海相沉积物地层,上述发现可增补现有的地质纪录,或提供地质研究新的参考资料。


王镇炎(左起)、朱宏豪及朱永芳3首次在大甲溪发现陆相哺乳类化石,十分兴奋。// 自由时报

小五生朱宏豪 化石界小明星

这次发现陆相哺乳类化石,丰原市葫芦墩国小五年级的朱宏豪也是重要帮手,他因父亲朱永芳热爱化石,常跟着四处采集化石,他细心、眼力好,常发现大人没看到的化石,手也很巧,会将碎裂的化石重拼贴完整,被视为化石界小小明日之星。

朱宏豪手巧心细,平常最爱的游戏是拼图,跟着爸爸采集化石,像是细如米粒的有孔虫化石,即俗称的“星砂”,他也能轻易地从砂土中找到。不仅如此,许多化石因长年风化的关系,采集后容易碎裂,朱宏豪也发挥拼图技巧拼贴恢复原状。

朱宏豪说,之前看别人采集到鲨鱼牙齿化石,都十分羡慕崇拜,学习更多化石知识后,现在他们父子俩曾有一天采集到十颗鲨鱼牙齿化石的惊人纪录。

——————————————————————————–

内陆豆腐岩 大甲溪惊艳

距离海岸20多公里的大甲溪河床,可见到类似豆腐岩的特殊地形喔(王镇炎提供、记者张瑞桢翻摄)

〔记者张瑞桢/中县报导〕类似台湾东北角豆腐岩的奇特地质,竟能于距离海岸二十多公里的大甲溪河床看见,王镇炎等人最近在丰原市大甲溪河床,发现类似豆腐岩的地形景观,从地层判断,形成年代约五百四十万到一百八十万年前。

这个特殊的地形,主体约有两百余坪至三百坪,另有零星区块分布在旁边,其中最大的“框框”长约一公尺、宽五十至六十公分,最小者约手掌大小。

中空状似鸡蛋盒

东北角知名的豆腐岩是岩石被海水侵蚀之后,形成类似刀切豆腐的侵蚀沟痕,岩石呈现排列颇整齐的块状豆腐形状,大甲溪河床却是中空,形状类似放鸡蛋的塑胶盒子,只留下“框框”的氧化铁沉积物。

保护得当可维持20年

王镇炎说,在距今五百四十万到一百八十万年间,大甲溪丰原地区可能是浅海或浅滩,当时地层发生推挤变动,地表出现裂缝,水中的氧化铁堆积在裂缝中,与缝隙内的砂岩纠结,形成质地较硬且状似“框框”的浅橙红色或黄色沉积物,其它部分还是质地较软的砂岩。他研判,保护得当的话,上述景观还能维持廿年以上。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