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德不孤 必有邻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531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
有品德的人,必有邻居。表示有德的人,必有同类的人和他亲近,绝不会孤独无助。与“得道多助”义同。

【语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处。”

【研析】
“众人皆睡我独醒”、“知音难求”。一个禅者在他一趟朴实、平凡的人生中,又有几人能识、能信。然而“自古圣贤皆寂寞”,至圣先师孔子也曾遭到“东家丘之讥”。然而“德不孤,必有邻”,对于一时被他人的误解,我们不必在意,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牺牲可成就更多的人,因此吃再多的苦也无所谓,相信假以时日,这种为他人着想的无私精神必会感动善良及有志一同的人。

因此该做的事仍要去完成,只要心安理得,问心无愧,无形中自有一股力量助你,这即是“德不孤必有邻”的最好印证。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真正考验,是我们是否有足够耐心、善心与毅力去克服困难,是否能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

【延伸思考】
1、古人说:“择善固执”,如果换成是你,你觉得该如何体现你的善意与无私让别人接受?

2、虽然现今道德日益败坏,但是仍然有慈悲为怀,令人敬佩的善心朋友默默为社会大众贡献,你发现了他们的存在吗?请举例说明。
【相关资料】

历史故事:神救清官

王春元,明代河间府饶阳县人,为人正派耿直。他在任凤翔县令期间,洁身自好,勤政爱民。有一年秋天,庄稼长得非常茂盛,忽然发现一种小虫,样子象蚕但形体略小,全身乌黑。它专门啃吃庄稼,毁坏力很大。全县各乡,都发现这种害虫。老百姓眼看田里的庄稼就要被夺走,十分痛心难过。

王春元亲自带领农民去捕灭,也无济于事。万般焦虑,精力日渐衰病。吏员们劝他休息,他也不肯,并连夜写出一篇乞祷神灵的文章,内容是责己灭虫,求惠百姓。跪拜神灵并把文章烧化之后,很快就出现奇迹:全县农田里的这种病虫害,立即不见踪影,也不知道这么多的害虫,一下子飞到哪里去了。

王春元因勤于政事,积劳成疾,竟然病倒,百医无效。众百姓闻知,多为流泪,许多人乞祷神灵,保佑他早日康复。有一天夜里,王春元梦见一位神仙,向他说了一句话:“服补心丹乃愈。”天明后,就买来补心丹服下,病即痊愈。老百姓说:“王县令是清官,所以神救了他。”王春元得知自己生病期间,百姓们为他乞神,就说:“是众乡亲感动了神灵,神才救了我。”

噫!清官生病,神来救命;恶官巨贪,灾祸频生。善恶有报,岂可不信;弃恶从善,方有前程。

(出自《涌幢小品》)
【课后作业】

1、《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王春元因为什么而感动人民与上天?

2、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失道者寡助”的故事吗?请和同学讨论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2)矣乎!民鲜(3)久矣。” (《论语·雍也第六》)
  • 子曰:“凤鸟(1)不至(2),河不出图(3),吾(4)已矣(5)乎(6)!”(《论语·子罕篇第九》)
  • 范仲淹,宋朝人,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在徐州(今江苏徐州)出生。两岁时,父亲病逝。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朱姓人家。范仲淹也改从朱姓,取名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叔齐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命令。”于是离家出走。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出逃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此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养老,于是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 孔子前往周都,打算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一个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除掉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神态表情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是这些而已。”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第四 》)
  • 郗超与谢玄私交不睦。苻坚将篡夺晋君的帝位,已经攻占了梁、岐,且下一步准备取下淮阴。当时朝廷讨论想派遣谢玄率军北伐,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有郗超说:“他必定能完成任务。我以前曾和他在桓宣武府共事过,他让每个人都能发挥长才;虽然如同履、屐之间的小差异,也都能做到适当的任用。由此可推论,他一定能建立大功。”谢玄在立下辅佐帝业的大功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的先见之明,且推崇他不因个人的好恶而隐藏别人的优点。
  • 霍谞,东汉人,从小就显露不凡的才气,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十五岁那年,有人诬告他的舅舅宋光,说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于是被捕入狱,在牢中遭到严厉的审问拷打。
  •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2)。今女(3)画(4)。” (《论语·雍也第六》)
  • 过江诸人(1),每至暇日(2),辄(3)相要(4)出(5)新亭(6),藉卉(7)饮宴。周侯(8)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9),举目有江河之异(10)!”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11)愀然(12)变色曰:“当共戮力(13)王室,克复神州(14);何至作楚囚相对泣(15)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