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兵圣孙武的唯一战事:柏举之战

蓝廷纲
font print 人气: 822
【字号】    
   标签: tags:

吴入郢灭楚之战(柏举之战)是孙武在历史上唯一留下的带兵作战之纪录,也是战略上之经典之作,现就将此战役做探讨:

一、背景

吴国本是长江下游之边陲小国,然而自吴王寿梦继位后便开始逐渐强大,甚至曾出兵至鲁国周边之国作战,并迫使与之议和,大有问鼎中原之势。此时位于吴国附近之楚国是长江流域之强国,然而楚国自焉陵一战后已失去与晋国争霸之实力,遂开始将矛头转向吴国,此时晋国也派使臣至吴国教授车战与陆战之术,近一步扶植吴国以牵制楚国,而吴国国君寿梦也有问鼎中原之打算,所以便要面对楚国此一强大障碍,所以在位期间与楚国发生了60多次大战,并将领土扩张至大别山附近,为日后阖闾破楚入郢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前准备

吴王阖闾即位后兴起了一连串富国强兵之作为,国力一时达到巅峰,然而面对曾为霸主的楚国仍是遥不可及,此时伍子胥接连七次向阖闾推荐孙武,并曰:王欲得天下,非孙武不可,此时孙武将其著作《孙子兵法》献上,吴王看过之后虽大为赞赏,但对于眼前这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仍不太信任,于是孙武便演出了历史上有名的“宫女操演”一幕,然而此时吴王仍有疑虑,之后孙武与伍子胥共同献上三分疲楚之战略,并由孙武负责执行。

阖闾三年,孙武亲自带兵北伐钟吾、徐、两国,并与伍子胥联合攻下楚国周边之附庸之国及其重要据点,不但使楚师疲于奔命,更形成合围之势。经此一战略,吴王大喜,彻底信任这位二十多岁的军事天才,并想乘此之势卛军入楚

然而孙武却说:“民劳,未可,待之。”阖闾接受此建议,开始与民生息,培养战力,另一方面开始重新筑城,并与月国边境建立据点,再以一支军队于孙武之策划下大败越军,越王臣服,断了扰吴之念。

阖闾七年,吴军诱桐国叛楚,待楚军来攻时,吴军水陆并进,大败楚军,至此,大别山以东地区尽归吴国所有,境内小国全部归吴,吴国进犯楚国时机渐渐成熟。

阖闾八年(公元前506年) 秋,楚国大军围攻蔡国,蔡国在危急中向求援于吴国。另外,唐国国君也因愤恨于楚国的不断侵凌勒索,要求助吴抗楚。吴国通过结盟,可以避开与楚国正面交锋,进行战略迂回,另一方面又师出有名。

三、作战开始

(一)吴军战略
同年冬天,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大将,其弟夫概为先锋和亲率伍子胥、伯嚭、等武将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出击,孙武此时兵分两路,以南军为主力,经潜邑,越过大别山区,经密林之地进入柏举,北军先行救蔡国之围,并精选吴军3000精锐士卒快速通过大隧、直辕、冥厄三关险隘,挺进到汉水东岸。舍舟登陆最后再同在蔡、唐军配合导引下直下与南军会师,直逼楚国郢都。

(二)楚军战略

楚军处于极其被动的情况下仓猝应战。先是由楚昭王急派令尹囊瓦、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人率军赶至汉水西岸进行防御。楚军左司马沈尹戍向统帅囊瓦提出战术构想建议:由囊瓦率楚军主力沿汉水西岸布阵阻之吴军的进攻,牵制吴军之主力,而后在由他率领一部回到吴军的侧方,破坏吴军舟楫,抢先占领大隧、直辕、冥厄三关险隘以切断吴军的归路。尔后再与与囊瓦所率的主力实施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吴军。

然而自战前楚军统帅囊瓦一直认为北军是为主力部队所以将主力用于北军,殊不知孙武早经营了大别山周边地带长达6年之久,对于周边地形早已全部知悉,而楚军内部将领又彼此猜忌,统帅囊瓦贪鄙无能,此战又是因他勒索蔡、唐二国国君所起,因此楚军上下指挥关系无法取得一致之协调,再种种不利因素下,楚军是非败不可。

四、作战经过

首先吴军以3000人为前锋舍舟登录快速占领大隧、直辕、冥厄三关险隘,取得地利,与沈尹戍对峙于汉水,而后囊瓦又中了孙武之计,放弃原先与沈尹戍制定之计划,独自率军攻向南方孙武之部队,而后北路军又向东移,先行一步与南路军会师,合击之势已成,遂以前锋夫概领军向囊瓦发动攻击,楚军大败,而后囊瓦再趁夜袭击吴营又被孙武识破,反遭埋伏,楚军连败。

而后楚王再派远射来救,远射素与囊瓦不合,所以依沈尹戍之计坚守三隘口不出击,并与囊瓦之营相距十余里,彼此无法支援。前锋夫概看准这时概率军攻向囊瓦,囊瓦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吴王阖闾见夫概部突击成功,乃乘机以主力投入交战,扩张战果,大胜楚军。囊瓦大败,弃军逃奔郑国,大将史皇、武城黑战死沙场。

远射见此形势大感不妙,所以前几日坚不出战,而后再率部逐次后退,然而被孙武识破,于是使用“半济击”之战法,再楚军渡河至十分之三、似的兵力时发动总攻击,楚军大乱,远射阵亡。

而后远射之子远延帅残部奔向赶来救援之沈尹戍,重整旗鼓,与吴军做最后决战,其破釜沉舟之气势,将来势汹汹之吴军逼退了几里,之后孙武上前督师,破釜沉舟将弓箭手放列于部队之前,并通告:千里入楚,除死战破楚入郢外无存活之余地。一时士气大振,楚军不敌、接连败退、楚军大将沈尹戍力战而死,至此楚军溃败之命运已无可挽回。

之后吴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五战五胜,于十一月二十九,攻陷郢都。楚昭王出亡,逃往随国,柏举之战(吴破楚入郢之战)结束。

五、胜利之后

吴军入郢后上下忘乎所以,纵暴郢都,吴王阖闾不顾孙武之反对“以班处宫”,吴王入楚王之宫,其余将士入楚国士大夫之府,之后更近一步的毁楚国之宗庙,搜刮其财宝,伍子胥更进一步的毁楚平王之墓,并鞭尸三百,此时他的昔日至交申包胥痛批他说:“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伍子胥回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可见得此时的他被仇恨冲昏了头,以不顾任何人之劝阻,果不其然申包胥立即奔走秦国,求救于秦,秦哀公不愿出兵相救,于是申包胥于秦国朝廷之外哭了七日七夜。

秦哀公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遂派兵3万5千人救楚。最后于稷大败吴军。

六、结论

在这场战争中可看出战争的起因都是君主无道而产生,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一家人,使之流亡于吴国,造下了楚国败亡之因,而日后继位之楚昭王更不修其德,任用奸臣,又长期欺压邻邦之小国,使得原本忠楚国之唐、蔡二国倒戈相向,因之楚国之拜可谓自食其果。

另一方面吴国原本是一小国但在历经几任君王励精图治,与民生息的情况下国力达到顶峰,然而吴王阖闾在入郢之后不思长久治安,被胜利冲昏头,下令以班处宫,同样的伍子胥更是掘平王墓鞭尸三百,这些情况孙武都看在眼里,他曰“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所以入楚之后孙武在苦劝无效后,从此对于吴军他不在发任何一谋,在秦军败吴军后,吴王阖闾之弟夫概叛逃楚国,吴王本想再与楚国进行决战,孙武此时做最后之劝告:吴军破楚,逐其王,掘其墓,鞭其尸,甚以哉!会后引兵回国。

回国之后孙武立即提出归隐山林之念,临行前拜访伍子胥,约同归隐山林,遭到婉拒,之后吴兴兵伐越,越王句践败吴军,吴王阖卢于此役伤重不治身亡,之后夫差继位为王,任用伯嚭为相,于两年后大败越军,越王句践领残兵五千求和,并愿以全国为吴国的臣妾。伍子胥劝谏夫差不听,与越国谈和。

日后夫差听信奸臣谗言,逼死伍子胥,伍子胥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怎么灭吴,并后悔当初没跟孙武一同归隐,而后举剑自尽,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他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而后来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至于兵圣孙武,在归隐之后史书上便没了他的记载,如同老子留下五千言而去,他留下了《孙子兵法》一书,此书不单是中国的兵学圣典,在西方更是名闻遐迩,西方军事家拿破仑在滑铁卢之役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曾感慨地说到:“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西方兵学三圣:克劳塞维兹、约米尼、李德哈特都曾大力的赞扬孙子兵法,他们成名的军事著作均是花数十年时间考察了古今中外数千年,无数次战争,洋洋洒洒数十万字而成之“钜作”;相对的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多年前之春秋时代,当年孙武不过是个隐居于吴国郊外,20出头的年轻人,他的参考资料只有《军政》这本古兵法书,以及从父兄辈,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在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

终于孙武写好了13篇兵法,六千余字,举凡开战前之准备,外交手段之运用,国家内政之配合,至战术之运用,敌情之研判,后勤之补给等,无不详加说明,周严完备,巨细靡遗,是我国最早、最有系统的军事理论。

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孙武所提出的军人武德:“智”、“信”、“仁”、“勇”、“严”,历代名将几乎无不遵循,并奉为圭臬,与孔子之论语文武并立,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文武传承,渊远流传至后世。◇(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史上记载,周武王统治周朝之初,向姜太公请教世上有没有一种办法,保存简单,容易操作而又行之有效,能够让后世子孙效法从而永远保守祖先开创的国家基业。
  • 陆光祖最先任浚令时,当地一位百姓含冤入狱长达数十年。由于他非常有钱,狱官为了避嫌,反而不敢为他洗刷罪名。
  • 太后说:“男人也疼爱最小的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还厉害。”太后笑说:“我们女人疼得非常厉害呢!”
  • 在中国历史上,大家知道儒家的主题思想与佛道两家相比,是侧重于入世观。若论起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其实是一个二者兼得的人物,从孔子问道于老子即可见一斑,只是后世儒家受祖师孔子的影响,越来越注重于入世部分,把另一部分舍弃了。
  • 2008年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大幕徐徐拉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万王之王带领众神下世开创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壮观“创世”场面,其中唐代是顶峰,而作为舞台天幕背景出现的大明宫,则显示了盛世唐朝君临天下、光照千秋的文治武功。
  • 现代社会的人对于尚在母体中的胎儿,十分强调胎教。岂知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德行的人就开始重视胎教了,但与今天的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 蔡顺自小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抚养成人。一次,蔡顺外出打柴,有个客人突然来访。蔡母和客人等了很久,蔡顺也没有回来。
  • 腹黄享是战国时代墨家弟子。晚年时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他说:“先生年龄大了,而且只有这一个孩子,我要下令官吏,不再追究这事,先生可以放心了。”
  • 朱善继是明朝丰城人,被郡邑推荐到京城为官,因为文章出众,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入翰林为官,并且特迁他家属也来京享福。
  • 明朝濮阳人刘滋年青时是个秀才,家里穷,一年遇到水旱,于是把家里二十亩地全部变卖掉,贷钱给人,取什分之一利,十几年下来积攒了一万两银子。刘滋为人慷慨,注重诚诺,善于心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