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说词反复 就是不敢辩论政策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曾鸿儒/特稿

苏花替原来只是“政策”,但吵嚷十几年的苏花高难道就不是?政策如果是对的,何需政府如此辩论、捍卫?

政府与花莲人一样清楚,不管怎么称呼,这几天大家说的,都是一段十八公里长、经年累月因坍方而中断的路,如果这段路环保争议如此大,为何一定要盖?如果真的非盖不可,为什么没人敢为花莲人、为这段路大声辩护?

从头到尾,政策脉络再清楚不过。国工局其实早在新政府上台前就有了“苏花高变身苏花替”的构想;新政府5月上台后,6月初就向交通部长毛治国简报,并获得毛治国认可,除了呈报行政院,还在上月12日将此讯息透露给立委。

对苏花高议题相当重视的新政府,则是一上台就组成专案小组,评估问题要如何处理,国工局的变身构想显然也获得行政院接受,阁揆刘兆玄于是选在视察花莲时宣布。

偏偏,刘揆心直口快,做政策宣示时,“苏花高”、“今年就建”等字眼脱口而出,府、部都吓了一跳,于是开始灭火,深恐苏花高一词触动了环保团体的敏感神经。

于是,苏花高变成了“苏花替”,昨天又变成“苏花策”、“苏花想”;也许,这两天就会变成“念头”,变成“苏花念”、“苏花梦”。

从苏花高到“苏花想”,讲的都是同一段路,从头到尾就像“挂羊头卖狗肉”一样,这家店摆明要卖“狗肉”,偏偏,大家都已经看到一地狗毛了,这批人还是只会到处找“羊头”。

短短三天,一条十八公里长的道路,让全台湾人都发现,这个政府比寓言故事“父子骑驴”里那对父子还糟糕,该不该骑驴、谁骑驴,没人敢决定。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