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一)立志于道义理为主

三新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训曰:子曰:“志于道1。”夫志者,心之用也。性无不善,故心无不正。而其用则有正不正之分,此不可不察也。夫子以天纵之圣2,犹必十五而志于学。盖志为 进德之基,昔圣昔贤莫不发轫乎此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4;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志于道,则义理为之主5,而物欲不能移,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 6,自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7,本末兼该8,内外交养9,涵泳从容紒纷猎(10),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注解】
1“子曰”句:见《论语•述而》。志:志向,立志。
2夫子:孔子。天纵:意为上天所赐。
3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轫,刹车木。行车必先去轫,故称“发韧” 。
4届:至,到。
5义理:经义名理。宋以后称理学为义理之学,简称为义理。
6游于艺:即游艺。《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游于艺,言置身于六艺的活动,后来泛指学术修养。
7伦:道理,次序。
8本末:指主次、先后。 兼该:包括两方面或两方面以上。
9交: 交互。养:陶冶,修养。
(10)涵泳从容紒纷猎: 品味陶冶。

【语译】

孔子说:“立志于修道。”所谓“志”, 就是心的功用。人性没有不善的,所以人心也没有不正的。但人心的功用则有正和不正之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清楚。 孔圣人有着天赋绝顶的圣明,尚且在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 这大概因为“志”是提升道德修养的起点之故吧,昔日的圣贤修道无不是从“志”开始的。无论多远,没有“志”达不到的:无论多坚,没有“志”攻不破的。

立志于修道,首先必须以义理作为根本,这样物欲就改变不了修道者坚定的志向。在此基础上再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活动, 自然不会失掉修道的先后轻重的次序,使道德之本和才艺之末都能得以照应,内心、外事交互得以陶冶,从容不迫的去品味熏陶,这样自然就会不知不觉的进入了圣贤的境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儒家特别强调宽恕,我们都喜欢有肚量的人。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也是在方便自己,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然而,贵为天子的人,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天子的空间可谓最广了,还念念不敢忘怀宽恕之道,这就是需要深思了。

  •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 训日: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 康熙庭训说道:为人处世,应当常存喜悦安详之气。内心喜悦安详周围的景象自然吉祥美好。究其原因,喜悦就容易产生善念;忿怒就容易产生恶念,所以古话说道:“人只要一产生善念,即使还没有付诸行动,吉样之神就已经跟上他了,一产生恶念,即使还没有行恶,凶邪之神就已经跟上他了。”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啊。
  • 训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1。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恶念不除,即持念珠2,何益?
  •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 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 训曰: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易•系辞》曰:“斋戒以神明其德。”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古人无一日不斋,无一日不戒。而今之人,以每月的某天某日持斋,己与古人有间。然持斋固为善事,可以感发人之善念,第不知其戒心何如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