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雍正奠定盛世关键 民间评价却负面

人气: 6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4日报导】雍正大展专题报导(2)(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4日电)民间有关雍正皇帝的传说极多且偏负面,国立故宫博物院“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将开展,多位学者认为,雍正是奠定“康雍乾盛世”关键人物,应给予正确历史定位。

距今逾300年的清朝雍正皇帝,在民间传说中,篡改遗诏继位,为巩固皇权,对兄弟及敌人残忍,因此留下骂名。在位13年驾崩,死因成谜,更是清朝奇案之一。史学家对他未有定论,可说是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权威清史学者庄吉发表示,他从史料发现,雍正了解民间疾苦,力求政治改革,且都有配套措施。例如,登基初期见官员贪婪成风,府库亏空,立即下令官员们在3年内清查各自的库房,凡有亏空要如数补足。

庄吉发说,清朝官方纪录“雍正朝起居注册”中即记载,雍正查出户部本身亏空250万两,内务府也库存不足,他就裁定户部历任管事官员赔补150万两,另100万两由户部逐年补足;对地方官,也严令赔补,即使贪官畏罪自杀也不宽贷,仍令家属负责偿还,使中央与地方衙门的亏空在3年内追回很多。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赖惠敏对雍正有多种看法,她对雍正没好感,因为研究清代皇族“玉牒(族谱)”,发现雍正即位后对兄弟极残暴,有一位兄弟被他关在高塔,只能站不能坐躺,后来站到死。

不过,赖惠敏也说,雍正很替老百姓着想,税制推动“火耗归公”就是一例。地方官须将农民缴税的碎银镕铸成银锭上缴中央,但熔铸过程容易产生耗损,即为“火耗”。俸禄低的官员为补足耗损的银两,即藉收税随意增收“火耗”税,康熙末年“火耗”征收常高达本税50%,人民负担极重。

赖惠敏表示,“火耗”是当时各级官员额外收入,类似今天的贪污,雍正以魄力施行“火耗归公”,命令地方税收全数上缴,由省方合理分配,税金提出部分作基层官员公私用途的养廉金,部分抵补各级衙门亏空,使陋规革除,人民负担减轻,官场吏治也澄清。

赖惠敏说,雍正也常捐款给北京寺庙做救济,冬天很冷时,由寺庙送保暖衣物给穷人,无处安葬的百姓,他设义塚收尸,还设育婴堂收留弃婴;康熙与乾隆过生日都搭戏台庆生,节俭的雍正在位13年从不庆生,改革财政,国库存到3500万两银子。

台湾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陈捷先是清史专家,依据他的论述,雍正大力提倡秘密奏折制度,做为巩固政权的策略之一,雍正藉批答密奏的文字与臣子联络感情,也用硃批收集中外情报、威胁官员做好官与办实事。

台师大退休教授庄万寿也认为,雍正其实是个特务头子。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员朱浤源说,让臣子能够直接写信和皇帝沟通,对皇帝治理国家很有帮助,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用功的皇帝,每年仅生日休息一天,天天都批公文到半夜,一生在大臣奏折中总共批阅超过千万字。

故宫指出,近年两岸清史学者纷为雍正重新评价,许多学者认为雍正是出色的皇帝,勇于革新,勤于理政,肃贪养廉,澄清吏治,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是奠定盛世的关键人物;民众可到故宫参观雍正大展,眼见为凭,做为印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