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史:隋唐时期(上)

雅慧
font print 人气: 92
【字号】    
   标签: tags: , ,

隋唐时期是神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隋朝统一天下,在短短数十年中创建了许多新制度和建设,为接下来的盛世天朝立下良好的基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巅峰的时期,它的文治武功、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等各方面的发展均衡且接近极致,其成就不仅成为后世华人的自豪,也是人类历史的光荣。

隋朝的建立

隋朝(公元589年──公元618年)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状态,使天下复归统一,境内各民族互相融合汉化,呈现一番新气象。隋文帝勤勉节俭、躬身亲为,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对后继的唐朝起着重要的影响。

隋朝的城市

*隋都大兴

隋朝代北周而起,开国之初仍定都于北周都城长安。长安位于汉朝故都长安的旧址上,数百年来历经多次的战火破坏,重建复又破坏,北周武帝时又下令禁止营造宫室,以致到随朝时长安已经凋敝不堪。隋文帝命建新都,称“大兴城”,就是以后的唐朝长安。大兴/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有名的国际性都会,也是世界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人类所建设的最大的一座城市。有关隋唐长安及建筑的细节,请见《盛世天朝之都──长安》、《唐朝的宫殿建筑》、《唐朝的宫殿建筑》等篇。

*洛阳

隋朝在营造并定都长安之外,也于隋炀帝时在东汉故都洛阳附近选址营造一座新的城市,称为“东都”,唐时更名为洛阳,与长安并称二京。和长安一样,洛阳从规划到基本完成,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其中置入的人力“月役二百万人,以七十万人筑宫城” 。

洛阳的总面积约为45,3平方公里,比长安的84平方公里小上许多。全城呈正方形,有洛水东西横贯城市,将全城分为南北两半。北边是皇城、宫城和部分里坊,南边则除了居民的里坊外,还设置了三处市场。宫城位于全城西北角,可能是参照曹魏故都邺城之先例,或受地形限制,也可能洛阳原本也如同长安般将宫城设计在全城北部的正中,但因为西边的城市预定地已有一座自汉朝以来即已存在的河南县城,向西发展的规划便即作罢。唯宫城为首先营建的区域,已经无法再更改位置,只好跨越洛水,将城市往南延伸 。

洛阳在长安完工后23年由同一个设计师宇文恺规划兴建,设计手法更为成熟。长安的里坊仍有大小之区别,大的里坊约为一平方公里,小的约0,5平方公里;但在洛阳,则里坊的大小已经统一为450×450公尺的正方形,且内城外城的尺寸皆以里坊为模数的单位,例如聚四个里坊大小成为大内的面积;再扩大一倍成16个里坊,即为皇城加宫城(也就是内城,也叫子城)的总面积。

模数倍数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及都市的设计单位,小到建筑物的构件,到聚间以成屋、聚屋成院、聚院成里坊,聚里坊成都市,其实都源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亦即小粒子组成大粒子乃至更大粒子的概念而成的 。

兴建洛阳时,隋朝的基业已经稳固,不虞物资匮乏,加上隋炀帝喜爱奢侈华丽的作风,将洛阳建设的“穷极壮丽”。他还在洛阳城西设置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室园林;此外,还将全国富商大贾数万家迁至洛阳,带动洛阳的发展。洛阳人口在隋朝末年时有20多万人,按人口计是全国第四大城。王世充割据洛阳一地,就因为宫室太过豪华壮丽而毁去部分建筑。到唐高宗和武后时代才慢慢重建,并加以增建,使洛阳成为仅次于长安的繁华大都市。

洛阳宫城里除了传统必备的建筑如殿阁台楼等,还兴建了佛殿与收藏图书美术文物的专门建筑物,堪称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首座图书馆与美术馆 。

*其它城市

由于经济复苏,商业逐渐发达,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性城市,例如广州、成都等。隋朝成立以后,也陆续建立一些新城市,有一、四、九、十六、二五里坊等不同大小的规模之分。占四里坊之地一般是县城,十六里坊则大多是州郡规模 。

佛教的盛传

隋文帝杨坚由比丘尼(宋朝后称为尼姑)抚养长大,自幼诵经修佛。青年时期适逢北周武帝灭佛运动,杨坚成为北周后继皇帝的顾命大臣以后,马上下令恢复佛教。成为隋朝开国皇帝后,大兴佛法,广立佛寺,在他的提倡下,佛教迅速回复灭佛运动前的盛况。隋文帝在各地建立的佛塔就有83座之多,在隋朝短暂的38年里一共建立了五千余座寺塔。

在隋朝,不仅帝王后妃虔信佛教,朝中众臣也多信佛,帝王、后妃、大臣都有自己的佛号。皇宫镇日佛乐不断、烟雾缭绕,几乎与寺庙没什么两样 。

佛寺随着佛教的不断中国化,佛塔的重要性逐渐被佛殿取代,成为以院落式的佛殿为中心、佛塔立于佛殿前方左右的建筑形式。由于从南北朝开始,佛寺的规模逐渐宫殿化,佛寺各建筑物的配置如宫殿一般,例如皇宫采“前朝后寝”的形式,佛寺相应的也将佛殿设于主院中央,后面则为讲堂,四周以阁廊围绕,旁边还有附属的别院,一般以功能命名,如经院、禅院等。

在主政者的倡导之下,民间礼佛的风气更盛。佛家教人向善、不争得失的态度,自然使社会纯朴良善,多年动乱导致的民生凋敝得以迅速恢复。

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精简治国,给子孙留下一个国库充盈、社会稳定的天下。这大有为的局势却被继位的隋炀帝给耗尽了。隋炀帝即位后命建洛阳、筑长安外郭城、开凿大运河,又三次发兵远征高丽。每项工程都使用大量人力物力,三次大军远征不是全军覆没,就是无功而返,隋朝国力因此大为耗损。在短短的十四年里过度使用民力的结果导致经济萎缩、社会动荡、天灾复起,如同秦朝末年一般陷入各地群雄揭竿起义的局面。

面对如此艰难形式,隋炀帝仍然乘船经大运河,放心巡游江南。看着江山不保,他仍能与嫔妃们寻欢作乐,还想着即使不作皇帝,也能如南朝前陈皇帝一般,被取代自己为王的人封个爵位(陈国末代皇帝降隋后被封为长城公),继续安享荣华富贵。隋炀帝还没等到这一步,就被臣下所弑。他死后的谥号是“炀帝”,是评价最低最坏的一种。隋文帝杨坚原来夺取的是北周宇文氏的帝位,最后自己的儿子又被宇文氏的人所杀,因果报应之理在冥冥中起著作用。

参考资料:

《上下五千年》,正见网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4/9/16/29147.html
《唐太宗》,维基百科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着
《中国古代建筑》,傅熹年等多人合著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董鋻泓编
《中国古代建筑十论》,傅熹年着
《建筑概要》,中国网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1/07/content_5475953.
htm
《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中国网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
05/08/content_5521651.htm
《隋唐的商业贸易》,http://140.111.115.8/history/history1/newpage99.htm
《唐朝商业城市的变迁》,秦执锋着
《隋唐长安城的水利设施和水源利用》http://teaching.thu.edu.tw/s931360/history_work19.
htm
《隋唐时期的首都之一洛阳》,http://bbs.xhistory.net/simple/index.php?t2207.html
《明堂的真实面目》,古今文化网http://www.mondlango.com/kulturo/wl49.htm
《唐代的宗教建筑》,王晶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7/3/1/n1633420.htm(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因为说书人的话,因缘际会王炎发现了画在街坊墙壁上的龟壳暗号,一宗密谋因而得以揭发。王炎尾随一位行踪可疑的北方大汉进入酒楼,竟然发现更大宗的宫廷行刺,即将展开……
  • 风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处都精心设计。天安门是仙凡两界通道?皇帝为什么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斩龙脉事件,谁笑到最后?为什么袁世凯的“龙座”要后移三米?紫禁城中轴连接泰山?
  • 古燕国的都邑、元以后历代中国的京城:现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设计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之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过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设计与布局,后世子孙不但能一窥中华文化中许多精微奥妙的神髓,更可以发现许多现代西方文化与古中华文化之间颇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处。
  • 中国古代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字条“上梁大吉”、抛元宝、安放镇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据说在修建紫禁城时,施工人员都要在重要的建筑屋顶施工结束前,在屋顶正脊中部预先留一个口子,称之为“龙口”。之后再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仪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个含有“镇物”的盒子放入龙口内,再盖上扣脊瓦。该盒子被称为宝匣,而放置宝匣的过程称为“合龙”。合龙标志着一座建筑的落成。
  • 鸱尾、五脊六兽、九脊十兽各是什么呢?中华传统建筑采用这些脊兽装饰有什么含意和作用呢?最顶级的中华传统建筑装饰多少脊兽呢?
  • 关于始皇陵的历史记载和传说,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很多却被目前的科学探测及考古发掘所证实。所以,用“眼见为实”的实证科学,现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宫的奥秘,而解开这些埋藏于地下的巨大秘密,可能会帮助我们回归对古代中华文明的正解。
  • 提起秦始皇,总是和无数的“第一”及“唯一”联系起来,他是名符其实的“始皇帝”,是本次人类中华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国的皇帝。
  • 共产邪灵无孔不入,从消灭肉体到荼毒精神世界,再到破坏历史文物与古迹,彻底斩断中华文化、精神信仰以及传承数千年的传统。(Fotolia)
    历经元、明、清三朝,整个北京城浸透着佛、道、儒的思想文化。
  •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在其建筑、服饰、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带有自己的特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