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孩子何必掉眼泪(10):批评的技巧

黄金源 (特教博士,儿童问题咨询专家)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正确的批评方法是:

1、批评之前,考虑该行为是否可能改变?

许多行为或事情常常是无法改变的,针对这些行为加以指责,于事无补却又有副作用:一者破坏了双方(亲子、师生)的关系,再者又加深对对方的伤害。例如:指责对方生理的特质,如:“黑肉鸡、矮冬瓜、秃头老公公、笨蛋、蠢驴”,对方无法做任何改变。指责覆水难收的事,如:打破的杯子,弄倒的牛奶,对方既使有心,仍然无法弥补。

2、明确指出你不喜欢的事或行为

批评的目的是要受批评的人改善其行为。批评者若不明确指出你一行为应该改善,受批评者将不知道何种行为应该改善。一般而言,批评者常常假设:被批评者知道哪一行为错了。事实上,被批评者常常被骂得一头雾水,不知道错在哪里。 因此批评儿童避免流于空泛、打高空,使被批评者摸不着头脑。

例如“你这个坏孩子,爸爸对你失望透顶了,你知道爸爸对你的期望,爸爸多少年的心血付之流水,你到卧房里好好反省一个小时。”可怜这位被爸爸责骂的孩子,自己反省一小时后,可能还不知道爸爸为什么生气?这种情形之下,被批评者既使有心改善其行为,仍有无处下手之感。

正确的作法:父母应直接说出那一行为是他不喜欢的,希望对方改进,子女才有方向去努力改掉不正确的行为。

3、想一想:你希望对方做何种改变,直接说出来:
这一点就是前述管教技巧:“消极责骂不如积极指导”,不再重述。

4、对事不对人:
避免对人身攻击,扩大伤害。批评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对方改善其行为,如果批评时能够对事不对人,将可避免被批评者的情绪反应。也可避免对受批评者的伤害,因为你所表达的是:你不喜欢该件事而非被批评者本身。

5、不要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批评时避免用“你总是”(全面性)、“你从来不”(从以前到现在)、“根本”(打从心理)、“永远”(从过去直到未来)等字眼。

例如:
你从来都不会体贴我
你总是把事情搞砸了;你总是从瓶子的中间挤牙膏。
你跟本不把我放在眼里;你根本是对我不怀好意;牛迁到北京还是牛,你根本不可能改掉风流本性。
你永远不可能改掉你的牛脾气;
这件事你已经讲过N遍(无数遍)了。(其实只不过讲过两次)

6、口气上温和一点
挨骂者心理必然很难受,如果责骂的口气温和一点,将可减轻心理的受创的程度。如此,一方面将可使被骂者的防卫反应(反击、否认、合理化)会减少些;另一方面也可使被骂者比较愿意改进其错误。

7、与对方同罪

小孩子犯错了若知道犯错的人不是只有他一个,其内心将较为舒坦,被责骂时,较不会用防卫行为对抗责骂。与对方同罪的意思是:告诉被责骂的人,你也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

例如当你责骂孩子说脏话时,你也可告诉你的儿子说:“其实我小时候,也是常常说脏话”。其作用:一方面可以减轻被骂者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不是唯一的犯错者;另一方面也等于告诉被骂者,其错误的行为有改善的可能,并暗示对方:只要有决心改善,便有可能除去错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父母的共同想法与期望。所以每个父母知道他们怀孕后,就开始注意营养的吸取,避免感冒、吃药,希望宝宝出生后健壮聪明。可是有些儿童年龄逐渐镸大后,开始出现不听话、抗争,甚至各种偏差行为,当初的期望完全落空。教养孩子变成苦差事。许多父母被子女的偏差行为气得暴跳如雷。父母也把孩子打得哭哭啼啼,自己也伤心掉眼泪。
  • 莎士比亚曾在其名剧“皆大欢喜”(As You Like)中,阐释人生如戏,每个男男女女都是演员。事实上,生而为人每天扮演许多角色。归附角色对一个人是很可怕的。因为当一个人被归附某种角色开始,他便会努力学习该角色行为,卖力演出,并养成了人格角色,从此一辈子抛弃不掉该角色......
  •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叫做“自我应验的预言”或者称之比马龙效应。其主旨都在说明当一个人被“认定”或“归附”一个角色后,他个人很可能实践了所被归附的角色。
  • 管教子女时,父母应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谨慎小心,父母或许不会唐三藏的紧箍咒,然而父母平日所使用的语言,仍然有着紧箍咒般的魔力。老师也是非常有机会使用语言魔咒伤害学生的人。语言所以有如此偌大的魔力,主要在于语言的暗示力量。
  • 赞美有如糖果,享用起来甘美而心情愉悦;批评有如药丸,味苦而令人难以消受。假如每个日子时时享受别人的赞美,人生将会多么美丽。亲子关系何尝不是如此,胜利与成功只有在掌声与欢呼声中,才显出它的可贵。失败可怕不在失败本身,而在失败后的批评与责难。亲子之间若能多用赞美少用批评,则亲子之间会更美满。
  • 吹毛求疵是父母管教子女最容易犯的错误。爱之深、责之切是一般父母的心情。父母们常恐惧孩子成长过程中,学坏了任何一点点不好的行为,会贻害终生。因此,父母在管教子女时,常常是无微不至的批评。但是其子女每日醒来,则需面对永无止境的责骂。
  • 赞美是一项艺术,赞美不当,不仅得不到赞美的功效,而且会造成负面的效果。因为赞美有排他性。当老师某位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很聪明时,这位老师很可能同时伤害那些答错的同学(很笨)。
  • 赞美要有功效第一件事就是要让被赞美的人觉得你的赞美是真实的,绝对不是奉承阿谀。 下列几项要点可使你的赞美更加真实:
  • 管教孩子的过程,批评对孩子的伤害比身体的体罚还可怕。老师或父母只要不是虐待孩子或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理性地,打打屁股或手心,这是教导孩子分清是非的教育手段。批评若不适当会伤及孩子的心造成永难去除的烙痕。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