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国家电下乡商机 谁在大吹牛皮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美芬/台北报导〕中国推出家电下乡被马政府、企业界甚至财经机构、分析师吹捧大半年,视之为台湾经济还魂丹、大补丸,但在中国公布上半年家电下乡销售状况后,相关说法和预估都成为笑话!

中国大补丸变成笑话

中国家电下乡政策出笼之后,台湾政府官方及一些研究单位就大力吹捧其对台商机,经济部工业局就宣称有三千亿元商机,且委托拓墣产业研究所做出研究,光是今年台湾电脑自有品牌可望纳入五十亿元新台币商机,但中国统计出炉,上半年台湾电脑在家电下乡政策中只卖出三百四十万元台币,简直“牛皮吹很大”。

官方、财经机构吹嘘

不只是台湾官方及受委托研究机构一厢情愿看好,投顾公司及企业,也卖力吹嘘中国这项政策的“惠台”效应,包括台湾工银投顾、万宝投顾、施罗德投信、复华投信等,拚命的强调电脑及零组件的受惠程度,但这些展望已落空,受惠的是中国厂商,上半年台湾厂商只有不到三百五十万业绩量。

复华数位经济基金经理人潘凤珍甚至以“大补丸”来形容。类似的内容,也充斥在今年上半年的股市节目中,很多分析师抓住家电下乡议题,纷纷点名家电、汽车下乡概念股,口沫横飞的“拉抬”相关公司的业绩。

分析师、企业跟着捧

不少企业也不放过这个议题,拚命勾勒自己公司未来前景。友达光电就乐观预期今年可望在中国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提升一倍;东阳集团总裁吴永茂认为,台湾前进大陆投资的车厂及零组件厂都可以吃到商机。

最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樱花卫厨中国总经理廖金柱宣称,家电下乡政策是樱花的一场“及时雨”“今年是樱花年”等;谁知道,这场雨在上半年只下出十三台的业绩。

◎◎◎◎◎◎◎◎◎◎◎◎◎◎◎◎◎◎◎◎◎◎◎◎

学者:台湾经济 勿幻想靠中

〔自由时报记者王孟伦/台北报导〕中国家电下乡效应远不如预期,学者表示,政府及部分媒体一再以“救台湾经济、必须要靠中国”为论调,不断夸大吹嘘其商机与效益,但事实证明,这些都只是自己画大饼、一厢情愿的天真想法;台湾经济若要爬起来,就必须要靠自己,而不是天天幻想中国来援助。

台湾自画大饼 受伤最深

台湾智库董事吴荣义表示,家电下乡是要透过扩大内需,来提振中国经济,当然要买自己本地货,这本来就可以预期,当初却被国内(台湾)大肆吹捧,实在是很荒谬。他强调,“国人(台湾)应该认清事实,别这么容易就随之起舞受骗”。

吴荣义指出,所谓“中国家电下乡”可以带给台湾多大商机规模,其实主要是台湾自己炒作起来。有这么严重的落差,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真的太天真乐观,误以为中国会大举购买台湾家电产品,第二种是明知不可能,却刻意吹捧、营造中国救台湾经济假象。

“这太荒唐了,根本就是自己在骗自己!”台北大学经济系教授王涂发表示,面对台湾经济陷入大衰退,政府想要透过拉抬股市,来营造景气回春的假象,挽救节节衰退的民调支持度,因此,“中国家电下乡”就成了最好的炒作题材,这和过去的“中国采购团”或“炒楼团”,是一样的情况。

王涂发强调,中国因为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出口大幅衰退且失业率不断攀升,而才有“家电下乡”这项振兴经济方案,换言之,中国都自顾不暇了,怎么还有余力分一杯羹给台湾呢?

这逻辑道理很简单,却在马政府的全面推行经济一中政策下,联手与市场凭空创造假议题、假利多,来蒙骗台湾民众。

要如何提振台湾经济?王涂发指出,若台湾什么也不做,只是痴痴等待中国伸出援手,受伤最深的反而是自己,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他强调,台湾应该要创造产业竞争力以及改善国内投资环境,让本国商品更有附加价值、具有差异性,才能在国际市场获得肯定,使台湾经济逐渐走出谷底阴霾。

◎◎◎◎◎◎◎◎◎◎◎◎◎◎◎◎◎◎◎◎◎◎◎◎

台湾面板厂 只吃到渣滓

〔自由时报记者陈梅英/台北报导〕今年上半年政府及企业猛炒中国家电下乡商机,其中面板就是被炒作的主要标的,几乎一夕之间,生意从几十亿元被拉升到几百亿元,但据面板业者私下透露,家电下乡商机炒得很大,但其实成效有限。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家电下乡,其中彩色电视销售量为一八四.九万台,销售金额二十二.六亿人民币,以一元人民币折合四.八元台币计算,平均每台彩电不到台币六千元。

商机几百亿?实约32亿

上述彩电中,到底有多少台是运用台商所做的面板?数量无法得知,但以目前台商生产的面板占中国市场五成比重计算,最多是九十二万余台彩电用了台商生产的面板。

以每一台液晶电视中,面板占成本的六成估算,就算五成的彩电面板都由台厂供应,台商从中取得的营收也只有约三十二.五亿元台币。若不计其他台商,光以友达、奇美电两家上半年营收总额为二四六三.四七亿元计算,家电下乡的贡献度只有一.三二%,吹捧了大半年的家电下乡对台湾面板业商机,牛皮当场被戳破。

营收贡献度只有1.32%

据了解,家电下乡政策存在不少问题,中国政府已展开检讨,并考虑取消补贴金额限制,且另外推出所谓家电进城政策,相关细则已经出炉,预估8月招标,9月公布名单,可预期届时家电进城商机将再度被台湾政客炒翻天。

美国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在日前发布预估,友达与奇美电的面板今年将拿下中国市场五成市占率,相较于去年大约只有三成,显见台商在中国市场有所突破,但这却不是家电下乡的功劳,主要还是得利于今年中国推出的汰机政策,鼓励把传统电视更换为液晶电视。

◎◎◎◎◎◎◎◎◎◎◎◎◎◎◎◎◎◎◎◎◎◎◎◎

中国放话题材 投信:别期待

〔自由时报记者王忆红、卓怡君/台北报导〕农历年后台股一路走高,除上市柜公司的急单效应,就是市场法人喊出的中国家电下乡所带动的商机潮,但上半年结束,检视家电下乡的结果,台湾厂商只“分到”数百万元。投信法人指出,市场在受骗两次后,相信中国的“放话”题材,已经没用了,预期最近喊的“汽车进城”,对台湾厂商而言,也将是“汽车进空城”。

汽车进城 可能进空城

今年3月中国推出电脑下乡政策,带领笔记型电脑相关族群当时跃为盘面焦点,在此利多题材拉抬下出现一波涨势,但当时外资就对中国狂喊家电、电脑等下乡政策不表乐观,提醒投资人不宜抱持任何期待。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电脑下乡策略主要针对农村市场推出购买电脑补贴,目前时机并不成熟,更重要的是电脑下乡的产品只集中在低阶、低价的机种,单机价格(ASP )偏低,对于相关厂商的获利相当有限,挹注商机不大。 即使是中国最大PC厂商联想,在此政策带动下增加的营收也只有三%,微乎其微。

调查机构IDC也说,中国电脑下乡计划最多创造出一百五十万台的需求,对于中国、全球PC出货的成长贡献幅度仅有三.六%、○.五%。

投信法人也直言,从两岸直航、陆客人数不如预期,到现在家电下乡商机幻灭,股市以后对两岸题材相关消息,不会抱有太大期待了,一切都要回归基本面。

◎◎◎◎◎◎◎◎◎◎◎◎◎◎◎◎◎◎◎◎◎◎◎◎

中国采购团 也是吹很大

〔自由时报记者曾慧雯/特稿〕海峡经贸交流协会的“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总共要组三团访台,原本估计可以创造八十至一百亿美元商机,但根据外贸协会统计,前两团合计不到三十亿美元,第三团采购金额势必要达到五十至七十亿美元的水准,是否真能落实令人质疑。

马政府上台以后就不断释放政策“利多”,不少媒体也跟着吹捧中国采购团的对台下单金额,举凡“中国LED产业可望带来八百亿商机”、“中国采购团商机新台币七兆起跳”、“中国采购团花一千四百亿买我国面板”、“中国3G市场三千亿商机”等,数字就像滚雪球似地越报越多;有人笑称光是依据媒体报导资料,中国团的采购金额已经超过十二兆,比去年台湾国民生产总值还要高!

犹记得首发团6月初抵台时,率团的海贸会会长李水林发下豪语表示:“只要是台湾有的、大陆需要的产品,就会从台湾买”,并强调采购金额“上不封顶”。

但根据贸协事后统计,首发团7月底前下单金额为八.二七亿美元,未来一年对台采购金额为十四亿美元,明显低于贸协预估的廿亿美元,对于六亿美元的落差,贸协解释是因为有部分重量级中国企业仍在与我国业者协调产品的技术与规格,因此未来金额还是会扩大,可望超过廿二亿美元。

而海贸会第二团率团的海贸会理事门晓伟也喊出本次对台采购是“实打实”、不是“空架子”,但现场成交金额加上未来一年内的采购,估计仅约七亿五千万美元。

海贸会第三团将在8月19日抵台,采购产品将以机械、化工及“汽车下乡”政策商机所需零组件等产品为主;前两团采购金额约三十亿美元,如果第三团的采购金额无法达五十至七十亿美元的水准,就会和贸协先前预估的八十至一百亿美元目标有所落差。

海贸会采购团接二连三抵台,现场成交金额不多,但是预估未来一年的后续成交量却颇高,实在令人不得不质疑数字“灌水”;此外,一年后对岸企业究竟能否落实订单也是未知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