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专访》中以奥会模式 阻马英九出席世运开幕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8月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专访)承办高雄世界运动会让世界看见台湾的高雄市长陈菊,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马英九总统出席世运开幕式并宣布世运开始,中国自始至终都以“奥会模式”对世界运动总会施加压力、采取反对态度,由于世界运动总会IWGA主席朗佛契Ron Froehlich的坚持,才得以突破。

她同时强调,世运是国际架构,不是两岸关系,不是马英九所谓的“互不否认”,台湾的存在是事实,台湾与中国在此平起平坐,不是谁可以否认或不否认的。这次国际奥会副主席猪谷并且称赞,高雄世运办得比北京奥运还要成功。

国际奥会称赞 比北京还成功

问:高雄世运获得高民调的肯定,你认为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陈菊:从2004年高雄市长谢长廷、体委会主委林德福主动争取开始,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历程,我在选举时只知道已经成立了世界运动基金会要办世运,但是内容完全不清楚,真正感受到压力是上任的第三天,我去世运主场馆主持动土,工务团队简报时告诉我,这个主场馆两年一个月一定要完成,在高度的时间压力下,许多设计施工十分耗时,例如八十几座马鞍型每座的样子都不一样,包括螺旋状的都有力学的计算,已经不可能更改,我告诉工务单位,我们只有拼,必须全力以赴。

从无到有,我们很幸运,互助营造可能是全台湾最好的营造,他们也有这是拼台湾面子与尊严的光荣感,许多困难一一克服。我告诉我们的团队,这如果有什么闪失,都是无法交代的,倘若谢长廷争取到、陈菊执行不力,这怎么交代?

这次有二十九个场馆,有些是从零开始,有些需要修缮,我们没有采取传统运动会由单项协会或体育会去办,而是由学校的校长分别去负责每个赛场,我则追踪教育局进度,其中短柄墙球的强力玻璃,是在最后倒数十天才从韩国空运来台装设完成,校长都有很丰沛的行政历练,对运动的推广有浓厚兴趣,他们做的很完备,真的很好,这是很重要的力量。

第二个力量是我们的志工。这些来自社会局、卫生局、环保局等各类的志工全部集合,经过七十二小时的基本训练而后在主场馆大会师,他们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国际菁英的志工,具备不同语言的能力,有些年纪较资深,有些是一家几口,这些志工的参与在这次非常符合世界运动会的精神,强调友谊、合作、团结。

维安这一块,刘世芳专任执行长后,由于其在国安会任职的资历,才逐渐上轨道,今年2月农历年期间,经由美国在台协会安排,我们前往拜访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这次帮了很大的忙,日本、以色列等国,在情资上提供了许多交换与合作,确保维安具有很高的难度,但是今天做为一个承办城市,这被视为是一个基本的能力。

我最感动的是台湾人的热情,一位法国飞翔翼选手漂离降落,我们的市民自动把他载回会场。国际标准舞在高雄小巨蛋举行,西班牙籍的会长说他们最多的一次在伦敦是四千名观众,就已经很惊人了,这次则是一万五千人,而且全场咻咻叫,为每个国家的选手加油声不断。

台湾人这次在世界运动会上真的是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每位到高雄的贵宾,一下飞机就有专人专车,志工如同地陪,讲西班牙文也通,让你语言无障碍,这次是第八届,IWGA朗主席说,从来没有像这次办得这么好。国际奥会副主席猪谷也说,我们办得比北京奥运好。

赴中宣传前提 是不拿台胞证

问:世运之前,市长决定到中国行销世运,在国内引起不同讨论,你的着眼是什么?

陈︰行销世运是承办国家的责任,我们去美国纽约、日本东京之后,要不要去中国北京?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幕僚在内部有两种不同看法,不去,我最轻松,好睡,不必面对压力,但是台湾应不应该利用这历史的机会去面对中国是一个国家,台湾有自信展现存在?但是民进党已经很脆弱,我的作为到底是加分、还是减分?这真是痛苦不堪,也几度反复。

去中国,我有几个条件,第一,我不拿台胞证,第二,我的行程与谈话完全公开,我只做与世运有关的事,我也不见与世运无关的人员。

问︰但国民党发言人说,所谓不拿台胞证,是别人帮你拿,你还是用台胞证进入,事实为何?

陈︰国民党说的是海基与海协的两会模式,我们用的是世运主办国家城市的身份,台湾给予所有贵宾来台免签证,中国来这里的选手也是免签证,这是一个互相的待遇。对方同意我、副市长李永得、执行长刘世芳三人免持台胞证。

当天到北京,下午就会晤北京市长,对方提到金融海啸对北京没什么影响,我则说金融海啸让我们中央政府马英九总统承受很大压力,这是个自然的回话,我们在台湾平常就是这样讲。

第二天见中国奥会刘鹏,他是个标准中国共产党盛气凌人的口吻,特别提到维安问题,我说这是市长的责任,我保证维安做到滴水不漏,我保护所有国家选手到高雄的安全,包括中国的选手,他让我感受真是“夭寿臭屁”(傲慢 ),直到后来晚宴请我们时,他的肌肉才稍微松弛,你可以很明显感觉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官员那种成为大国的气势,而我也不能示弱,或被压下去。

但是国内的压力却是无形的大,统独、蓝绿的纠结,非常不容易处理,讲气魄、喊大声话的时代,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的努力是要让台湾的存在在国际被看到,必须让全世界知道台湾不应该被遗忘,好像视而不见,这也是这次世运必须成功的重要性。

问︰“奥会模式”与国旗的处理如何克服?

陈︰我请刘世芳与IWGA做了很多沟通,奥会模式如果是在比赛的场所,我们不能违背,但是做为一个人权的城市,以及台湾是个自由民主开放的社会,在非比赛的场域,我没有权力去限制我们的国民不能拿中华民国、台独、图博或是法轮功等任何的旗子,我们对IWGA非常清楚的表达立场,同时我也公开宣布只要是以和平的方式,我们欢迎以任何旗子表达政治立场。

马出席开幕式 未与中国商量

我这次一直有个美梦,大家是不是能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结合爱台湾的力量,让台湾的力量不断加分、不断壮大,而不是去比你独九分、我独十分,这样很可惜。我看过很多国家独立奋斗的过程,包括在我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阿拉法特,全世界流落各地的巴勒斯坦人他们怎么看待自己漫长的等待,我都很清楚,所以我尊重各种旗子,这就是五彩缤纷。

问︰马总统宣布世运开始的交涉过程?交涉对象是谁?

陈︰胡锦涛都能上台宣布北京奥运开始,世运能不能依照奥会的模式办理,站在我做为承办城市的立场,虽然这个总统不与我同党,不过维护台湾国家主权这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因此高雄市的主张很清楚,当然应该让我们的总统马英九上台宣布,从头到尾这个态度没有改变过,但是这个问题我们不和中国商量,我和刘鹏也没有谈过这个问题,这个事情与中国无关。

我们认为中国也是世界运动会一个重要会员国,应该要雍容、要“大扮”,今天是在我的国家主办,你说马英九不能去,这对台湾人的感情是个伤害。

刘世芳到洛桑去,也就这个问题与IWGA商量,能够突破困难取决于朗主席的决心,因为直到最后,中国奥会都在抗议这件事情,他们以奥会模式坚持认为马英九不能上台,朗主席被搞烦了,就告诉中国“如果你尊重我是世运的主席,就请你把中国选手带来参加比赛”。他也说,“我知道奥会模式,但这是世界运动会”,不理会中国的吵闹。

问︰那么马英九事后特别公开感谢中国的善意,这是什么意思?

陈︰他大概是指中国有派选手来参与赛事,因为一度曾经传说中国整个团都不来参加。

至于未参加开、闭幕式,事实上,开幕时,中国就有先遣部队来,闭幕时,也有人在现场,只是没有举牌子走出来。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就是所有参加国中的一份子,我不认为他们有什么特别,我讲我要讲的话,我们为台湾加油,为高雄加油,我们努力维护台湾的国家尊严,这是我的责任。所以开、闭幕短短的三分钟,我必须在运动的主题中为这个很良善、很艰难中的国家讲两句话,而我尽力了。

问:马英九又说这次的高雄世运证明两岸“互不否认”,你的看法如何?

陈:这不是什么互不否认,我们是以国际的架构来看,这是一个国际关系,不是两岸关系。中国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台湾的存在也是一个事实,不是你承认不承认的,我们站在平等的立场、国际运动赛事上一样拿到这么多金牌,我们的选手都是为台湾而努力,双方是在这个国际平台上平起平坐的。

台湾存在事实 谁都不能否认

问︰世运圆满闭幕,但是世运的经费预算中央仍未全数拨放,这是怎么回事?

陈︰立院全数通过八亿四千多万经费,高雄市议会也全数通过,后来体委会说我们浮滥,我认为不该讲这种话,因为我们编列的人都是文官,不是我陈菊在编,同时百分之九十八的工作人员也是文官,只有三十七人是在语言、行政对世运有帮助的专员,这样讲好像我们如何,我们不要让文官去承受这种不必要伤害,所以我立刻开记者会,这种被人糟蹋欺侮的感觉真歹(很差 )。

为了世运的气氛,我们不愿意造成与中央对抗的印象,后来我们没有再讲任何话,为何如此?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必须成熟到承办这个运动会、必须重视到它最后的氛围。

体委会对我们所有行销这个城市的经费都不支持,我们的议长与不分党派的议员都同意八亿多的预算,既然已经通过就可以先用,所以我们才能先用。因为中央这样做,世运博览会的规模为此缩小了一半。

不过,我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个重点,做为一个在野党,我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心理准备。做为承办市长,我必须负百分之百成败的责任,我请市民做我的依靠,与我站在一起,总是高雄的光荣,总是台湾的荣誉,大家一起帮忙。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