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一部智慧的兵书 《六韬》(12)

姜太公 吕望
font print 人气: 58
【字号】    
   标签: tags:

兵道第十二

武王问太公:“何谓用兵的原则?”

太公回答:“只要是讲到用兵的原则,没有比统一指挥更重要的了。统一指挥,军队便能独自往来。”黄帝说:‘统一指挥很符合用兵的规律,几乎可以达到神机妙算的用兵境界。’运用统一指挥这一原则,关键就在于把握好时机;呈现这一原则,关键在于顺应形势;而要成功运用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君王。所以古代圣王称战争为凶器,只有在逼不得已时才运用它。现在商王以为他的国家还存在,却不知道已面临危亡;只知道个人纵情享乐,而不知道灾祸将至。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现在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做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乐,不在于眼前是否快乐,而在于能否做到乐不忘忧。王啊,您现在已经考虑到安危存亡的问题了,那至于其他枝节问题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武王问:“两军相遇,敌人无法进攻我军,我军也无法进攻敌人。双方都有坚固的防守,谁都不愿先发起攻击,我军想要袭击他,但又没有有利的条件,该怎么办好呢?”

太公回答:“要在外表假装混乱,而内部实际严整;外表假装缺粮,而实际储备充足;实际战斗力强大,而外表假装战斗力薄弱。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假装没有纪律以迷惑敌人。隐藏我军的计谋,保守自己的意图,加高巩固壁垒。埋伏精锐,隐蔽肃静,无形无声,使敌人无从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如果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的话,就假装先从东边进攻。”

武王问:“如果敌人已经知道我军情况,了解了我方计谋,那该怎么办?”

太公说:“想要取胜的办法,只有周密的观察敌情,掌握有利的机会,然后出其不意,给予迅猛的打击。”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文王好奇,上前询问:“先生您很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真正高兴是在于他心中怀着远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兴则是在于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类似,我并不是真正喜欢钓这个鱼啊。”
  •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大局熙攘纷乱,有的时候强盛,有的时候衰弱,有的时候稳定,有的时候又很混乱,之所以会如此,到底是什么缘故?是因为在上位者贤能或不肖所致呢?还是因为有天命难违、大自然变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 文王问太公:“我想了解治国的基本道理,我想知道如何才能使君王受到尊重,百姓得到安居?”太公答:“只要学会爱护百姓就足矣了。”
  • 周文王问姜太公:“君王和臣子之礼应该是怎样的?”
  • 周文王生病在床上休养,把姜太公召来,当时太子姬发也在床边。周文王说:“啊!天将要放弃我的寿命了,周国的社稷大事就将要托付给您了。现在我很想听您说说至理明言,好让我明确的传给后代子孙啊。”
  • 周文王问姜太公:“统理国家、治理百姓的一国之君,其所以失去国家和百姓的原因是什么?”
  • 周文王问姜太公:“如何才能保住国家呢?”
  • 如果他遵照天地运行常理来治理天下,百姓就会安定。百姓如果不安定,就有可能产生动乱。那么,天下纷争就必然随之兴起。圣人君子此时就悄悄的储备自己的能力与才华,等到时机成熟才公开进行征讨。
  • 太公回答:“身为君王,应该尊崇有才德的人,抑制无才德的人,任用忠诚可靠的人,防止奸诈虚伪的小人。严禁暴动的行为,制止奢侈浪费的习俗。也就是说君王要警惕六贼和七害。
  • 被中共高调宣传的“千人计划”以巨大的名利诱惑海外华人学者,然而70年前“中国石油之父”萧光琰的悲剧应引以为戒,满怀热情的萧家才子被骗回国后到底遭遇了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