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史论兵》

甲午战争(中)

font print 人气: 122
【字号】    
   标签: tags: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苦心砺志,十年复国的故事。这个故事之所以能被传颂千载,乃是由于主人公勾践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故而能转弱为强,成不世之功。“忍”的力量在历史进程中有怎样的作用,回顾一百年的甲午年,那场决定了中日两国国运消长的战争,我们能再次得到启示 ——如果我们能从另一角度来看待这个历史事件。

直到1894年朝鲜“东学党”事变爆发,从而中日两国都卷入其中正面冲突,此时大清的综合国力还远在日本之上。大清的中央政府的岁入约八千万两白银;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也约合8000万日元(当时的一日元的价值略低于中国的一两库平银),可是这仅是以中央财政收入作比较,若把地方财政也包括在内,大清的财力则远厚于日本。战前,日本的工业资本仅约7000万日元、银行资本约9000万日元;钢铁、煤炭、煤油、铜、机器的产量都远逊于中国。而且甲午之战前的十年,日本倾尽其国力扩军经武,尤其是几度追加预算建设海军,对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严重不足,工业基础尚不及大清“洋务运动”三十年的成就,况且其民间也远未富裕。作为清庭当时决策者的光绪帝,恐怕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何这样一个兵寡民疲的蕞尔小国,胆敢向大清这个庞然大物挑战。

从1885年到1894年十年间,可以说是进入近代以来,清朝“周边关系”最好的十年,由于1885 年对法国战争的胜利、近代国防体系的建成,清庭在外交中的底气也硬了起来,在国际上的处境也大为改善。在这十年间,中国没有大规模对外战争,朝庭垂拱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人们似乎开始相信,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后的“同治中兴”,将把大清朝送进另一个黄金盛世。可是这一切美梦,却由于东方邻国朝鲜的一次事变而被打破了。

正在慈禧太后大建颐和园、为自己庆办六十大寿的同时,日本的君臣却正在励精图治。天王睦仁(明治天王)是个极具忍耐力的君主,他不仅立志要让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的工业国家,更要让日本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1884年日本在朝鲜策动“甲申政变”失败后,就大大加快了扩军的步伐,从1891年之后,更是用财政收入的超过30%用作军费。为了购舰购炮、加快海军建设,在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为自己修颐和园的同时,睦仁天王却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内帑金)捐作海军经费,并带动朝野民间一起捐款。甚至一日只食一餐,以示决心、以励国民:“帝国海军一日不强,朕一日不再食矣”。在此种决心和意志下,日本军力迅速提升,至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的在总吨位、舰船航速、火炮射速上全面超过了北洋水师,日本决策者认为,和北洋水师决一胜负,夺取西太平洋制海权的时机到来了。

1894年,日本以朝鲜动乱为由出兵介入,并于该年7月6日战领朝鲜王宫,囚禁朝鲜国王李熙,扶持亲日政府,驱逐在朝清军;7月23日,日舰更于丰岛附近海面攻击清军船只,开衅战端,史称“丰岛海战”,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了。

另一方面,清朝虽然在综合国力上胜于日本,在战争准备上却远逊于对手,北洋陆海军仓促调动,物资、尤其是重武器多有不到位者。另外北洋水师从1888年成军以后再也未添一舰,朝庭即使有财力再添购炮、船,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也是缓不济急。总而言之,清庭需要更多时间备战,利在缓而不在急,方能发挥其综合实力强的优势。北洋大臣李鸿章久历洋务,主张依靠西方列强调停,尽量拖延战争的爆发;而光绪帝和翁同和等一班朝臣则主战。在正式开战前的危机处理阶段,清庭战和两议、举棋未定;或进或退、犹豫未决。既未全力斡旋、也未倾力备战,丧失了不少有利的时机。但最终光绪帝不能忍耐日本的嚣张挑衅,尽管备战不佳,也一意主战。“丰岛海战”发生后,清庭遂召回驻日公使汪凤藻,正式对日宣战。

甲午战争的第一阶段在朝鲜进行,双方第一场陆战在离牙山清军驻地不远的“成欢驿”展开,由于日军在兵力占有明显的优势,清军略做抵抗后就向北撤退,渡过大同江,退归平壤。在“成欢之战”中,清军的备战不足显而易见,聂士成部的一线守将许兆贵根本没有大炮,只能以步枪抗日军之野战炮,而日军在占领离战场不远的牙山清军营地后,却发现了未来得及被带走,被清军毁坏了的大炮。清军的备战仓促、调度失当可见一斑。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以主力护航,运送陆军赶赴平壤防线。在归航途中,在鸭绿江以西的黄海大东沟海域,与伊东佑亨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遭遇了,日本人所期待的与北洋水师一决胜负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一时间,大东沟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水柱腾起、火光冲天,一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海战爆发了,这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蒸汽船之间的主力会战。

请和文昭、贺宇博士两位重返百年前的战场,点评两国在战争中的得失!

新唐人电视台 http://www.ntdtv.co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被刘邦称为“连百万之从,战必胜、攻必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在战场上被击败过。在这些战役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井陉口之战 ”,韩信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竟然敢于于“背水结阵”,而且还赢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韩信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假设当时的情景,有没有别的可能?
  •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薜西斯一世(Xerxes I)率大军30万水陆并进, 远征希腊。在横扫了色雷斯和马其顿之后,直抵温泉关(Thermopylae)隘口,希腊十万火急!
  • 吴楚两国几世宿敌,力量对比上是楚强吴弱。但是吴国却惊人地以少胜多,以水陆三万多精锐击破楚国逾二十万大军,攻克其都城郢都,把诺大的楚国逼到了几乎亡国破都的处境,令天下强国都目瞪口呆。
  • 公元前506年秋,公元前506年秋,经过多年的准备,吴国攻楚大军的战车终于隆隆起动了。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将、孙武为军师、王弟夫概为先锋,聚集水陆精锐三万多人,按照孙武事先谋定的方略,避开吴楚边界的正面,溯淮水西进,取道蔡、唐两国,从北部突入楚国境内!
  • 甲午战争(1894-1895年)是中国人心头的伤痛,但它又是任何关注历史的人无法回避的一笔,任何想要了解近现代的中国的人,都无法回避这场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
  • 千古谜团!几百万人人间蒸发,900年后重现人间?DNA检测现端倪,真相到底是什么?
  • 那些出人意料的战争!昆阳之战,王莽42万大军,驱动虎豹犀象助阵,为什么却败给刘秀1.8万绿林军?靖难之役,明成祖靠什么扭转乾坤?
  • 干旱
    人们常说:“天人合一。”天象的变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变化。一项针对韩国史书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干旱与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与战争呈现高度正相关,亦即异常天灾的出现就预示着战争这种人祸即将爆发。
评论